《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6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第2—4题。
教材解析:观察物体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具体提出了要让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根据目标要求和全套教材内容安排,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观察由两个实物组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②观察由4个、5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学会观察,善于观察,是每个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之一。学会观察首先是从实物开始的,因此教材的第一课时先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实物,根据实物进行方位画图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而在第二课时,就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使得眼、口、手并用,而且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开发了智力潜能,培养了学生自主构建空间的观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学法:创设情境激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玩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猜一猜,这是谁?
(1)课件出示本班同学背面照片。
(2)根据教师逐步提示猜一猜。
① 他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班上的一员。
② 课件出示这位同学侧面的照片。
(3)揭晓答案。
课件出示这位同学正面照片。
2、揭示课题:认识一个人,有时候仅从一面我们不能认出他是谁,需要从多个面去观察才能确定。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要从多个面去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出示例1情境图
(1)课件依次出示前、后、左、右四个面的照片。
(2)仔细观察:课件中的这些图形分别是4位小朋友中的哪一位观察到的。
(3)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2、亲身体验,验证猜测
(1)请每组派一个代表参与实地观察。要求:眼睛平视物体。
(2)说一说:从你这个位置看到了什么?
学生逐一描述所看到的,教师依次出示答案。
3、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物体,4个人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4、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第一轮游戏:小组拿出一个玩具,成员分别站在玩具的四个方位,悄悄与组员说说,站在你的位置,看到的是什么?
(2)第二轮游戏:听口令,交换位置观察。现在你看到的又是什么样子呢?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3)交流体验:两次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1、完成课本68页做一做:图上有4名小朋友在观察大卡车,他们看到的样子一样吗?每幅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完成练习十六第2—4题。
四、总结方法 提升认识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位置不同 , 看到的形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