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上课课件
5 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龟兔赛跑 拔苗助长
你读过寓言故事吗?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 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寓言”一词最 早见于《庄子》,寓言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中国著名的寓言 故事有:《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1.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什么是寓言?
1.会认本课 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重点 )
3.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重点 )
4.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重点 )
5.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 )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作者介绍
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世家,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说林》《说难》等著作。后来出使秦国,被李斯陷害,惨死狱中。在韩非死后,当代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韩非子》先秦韩非著,并加入他人有关论述编成,共五十五篇,十余万字。其中的寓言故事大多构思精巧,语言幽默,寓意深刻,这些故事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很有说服力。《守株待兔》《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等寓言故事都出自《韩非子》。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3.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 宋代 耕种
碰触 颈部 释放 其实 希冀
sòng
gēng
shì
jì
我会认
守
shǒu
株
zhū
待
dài
宋
sòng
耕
gēng
触
chù
颈
jǐng
释
shì
其
qí
我会写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冀
识字小游戏—疯狂的兔子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树桩。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耕种为生的人,也就是农民。
宋国有一个农民,他家的田里有一个大树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这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国家
人物
地点
景物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了什么事呢?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跑
脖子
一只兔子
跑过来
撞到了树桩上
脖子被撞断,死掉了。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于是
放下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希望
于是就放下农具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还能捡到兔子。
走
以前的意思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哦!
“走”在古语中是跑的意思,而“行”则表示是走的意思!
农夫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呢?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再也没有兔子跑过来撞死,所以再也没捡到兔子。
而他的这种行为却被宋国人嘲笑。
当一个农夫不在田里劳作,会发生什么呢?
粮食会被草淹没
粮食会枯死
家里没有粮食吃会挨饿
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偶尔侥幸捡到一只兔子,就以为可以永远这样不劳而获捡到更多兔子,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可能性太小了。
假如你是这位农夫的邻居,看到农夫这样不务正业,为他感到很着急,你会怎样去劝说农夫不再守株待兔?
小提示:可以先和自己的同桌商量商量,再一起合作演一演!
农夫,你别在这儿等了,兔子是不会来的。
现在没来,不等于等会儿不来,再等会儿兔子就来了。
农夫,兔子撞死在树枝上是很难得的事。这样的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你还是别等了。
农夫,你赶紧把丢下的锄头拿起来,把地重新种上还来得及。不然,你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你不该有侥幸心理,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
刚才,“邻居们”说的话你听懂了吗?懂得了什么?
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
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守
株
待
兔
人物
农夫
起因
捡到一只兔子
经过
不务农 天天等兔子
结果
再也没见到兔子
侥
幸
心
理
注
定
失
败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试着说出《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盲人摸象
1.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不种田,跑去树桩旁等兔子?
因为他觉得这种不劳而获的方式比每天辛苦劳作要好,所以想等更多的兔子。
2.你怎么看待农夫这种想要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例:这种侥幸心理是错误的,人要自食其力,更要懂得事情发生的概率,不能盲目自以为是。
1.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同伴听。
2.发挥想象力,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后传。
下课啦
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