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5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在点燃之前必须验纯
B.受溴腐蚀致伤,可先用苯或甘油洗伤口,再用水洗
C.往酒精炉中加酒精时,必须先熄灭酒精炉再倒入酒精,以防发生爆燃
D.实验中硫酸钠、氯化钡、重铬酸钾等试剂有少量剩余时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冲走
2.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或变化能按照对应的分类标准归类的是
选项 物质或变化 分类标准
A Na2O、CO2、Fe2O3 碱性氧化物
B Fe、Cl、O 主族元素
C 矿泉水、泥浆水、蒸馏水混合物 混合物
D 铁丝燃烧、钢铁生锈、盐酸除锈 化学变化
A.A B.B C.C D.D
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币磁性油墨中所含的常用作红色颜料
B.“人造太阳”的核燃料是和,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C.屠呦呦用乙瞇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D.华为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4.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为同一周期,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常温下,W2Y是一种臭鸡蛋气味气体,且该分子含有18个电子。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W B.X离子与Y离子可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
C.Z的单质具有漂白性 D.X的氧化物的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百炼成钢”蕴含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提升铁合金品质的方法
B.福鼎白茶中茶多酚含量很高,因其较强的氧化性,茶多酚常用作抗氧化剂
C.光洁莹润的“德化白瓷”(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D.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出行,更有利于低碳环保
6.元素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金属元素X可用于制备高能电池,Y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M与其简单氢化物接触时产生大量白烟,工业上常用Q的单质所制的容器储运M的浓溶液。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X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形成的化合物仅含离子键
B.Z的氢化物沸点高于Y的氢化物
C.X、Y、Z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Q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是一种抗腐蚀的金属
7.用某种含铁烧渣(主要含Fe2O3和少量SiO2)制取颜料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加快“酸浸”反应的速率,可以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
B.可以用KSCN检验“还原”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C.“制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D.“过滤2”所得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是NH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M、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Y元素的某种单质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Q和Y同族,M、W、Y三种元素组成的盐M2WY3的溶液通入过量CO2后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和Y形成的化合物M2Y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
B.WY2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C.化合物MX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与水反应
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Q>W
9.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科学影像图。火星气体及岩石中富含X、Y、Z、W四种元素。已知:X、Y、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与冷水反应后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X、W为同一主族元素,Y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火星岩石含有W的最高价化合物:。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ⅦA族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
C.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D.原子半径:Z>W>Y>X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且都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至过量,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B 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变蓝。 Fe3+可以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 用pH传感器测得形同温度下Na2SiO3溶液的pH值大于Na2CO3溶液的pH值。 证明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i元素
D 取少量Na2O2于试管中,加适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再加入适量MnO2粉末,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Na2O2与水反应过程中有H2O2生成,且H2O2具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11.世界资源储量最大的滑石矿位于江西上饶广丰的许家桥矿区,经分析发现滑石中含有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且位于不同的主族。X的某种单质被喻为“地球的保护伞”,W2X2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Z>Y>X>W B.化合物YX是一种很好的耐火材料
C.Y单质的导电性能弱于Z单质的 D.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碳酸
1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溶液中加亚硫酸,产生气泡
B.常温下,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与同浓度盐酸反应,条更剧烈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从溶液中置换出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第Ⅷ族的元素种类最多
B.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的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C.在过渡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的元素
D.同一原子中,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14.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该原子中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是
A.136 B.50 C.86 D.222
15.-NMR(核磁共振)、-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uthrich等人为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有相同的中子数 B.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与互为同位素 D.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二、填空题(共8题)
16.钾、钠、镁、铁均能与水发生置换H2的反应。
(1)其中反应最剧烈的是____。
(2)其中铁与水的反应比较特殊。其特殊性在于:①_____;②产物为氧化物而非氢氧化物。你对②和①的关联性作何解释?____。
17.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He
① ② ③ Ne
④ ⑤ ⑥ Ar
⑦ Kr
(1)元素⑤位于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
(2)④⑥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作防腐剂,常用于腌制食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___色。
(3)①②③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④⑦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①⑥两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相遇会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数字分别代表某一种元素。
周期 ⅠA 0
1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⑥ ⑦
3 ② ⑤ ⑧ ⑨
4 ③ ④ ⑩
针对元素①~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和②的单质化合形成的化合物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NaH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元素④是人体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缺乏会出现骨质疏松、易骨折等症状,请写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3)由元素①和⑥形成的一种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电子式为_______;元素⑥还可以和⑦形成一种三原子直线型分子,其结构式为_______;元素②的单质在元素⑦的单质中点燃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将其投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预测主要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
(4)元素③、⑧、⑨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大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元素②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表中元素⑨和⑩的气态氢化物中更稳定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19.A、B、C、D、E、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一种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成分:D与A同主族;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A、B、D、F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能与C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化合物。D、E、F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皆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上述6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写元素名称,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A、B、C和F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写出含E元素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由C、D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
20.化学是研究各种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已知:甲、乙、丙、丁为常见单质,其中甲和丁为金属,常温下乙和丙为气体;A 、B、C、D、E、F为常见化合物,常温下A为液体,B中含有的两种离子电子数相等。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条件略)。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组 成丙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检验E中阴离子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欲用B固体配制480 mL 1.0 mol·L-1的B的溶液。在配制过程中,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___________ g NaOH。
(5)取上述配制好的溶液50 mL,与足量的铝反应,可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___________L。
21.H、C、N、O、Fe、Si、Cl、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元素,请根据题意回答与这些元素有关的问题:
(1)根据元素周期律,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请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2)各种氮氧化物(NO、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治理氮氧化物(NOx)废气的方法之一是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其反应原理可表示如下: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一NO与NO2的混合气体,将其通入50mL 2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0.02mol。
①所得溶液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②混合气体中V(NO):V(NO2)=___________。
(3)已知Cl有两种天然同位素35Cl、37Cl,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Na只有一种原子23Na,求10吨纯度为90%的食盐(杂质中不含Na、Cl)样品中含37Cl___________吨,含Na35Cl___________吨。
22.已知一个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3g,填表:(保留三位小数)
原子质量(×10-23g) 5.807 6.139
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 __________
丰度(%) 75 25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 ________
23.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下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金属C是___________。
(3)已知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判断出A元素并用其元素符号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则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故A正确;
B.溴单质易溶于苯和甘油,受溴腐蚀致伤时可用苯或甘油洗伤口将溴单质溶解,然后再用水冲洗,故B正确;
C.酒精易燃,故往酒精炉中加酒精时,必须先熄灭酒精炉再倒入酒精,以防发生爆燃,故C正确;
D.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硫酸钠、氯化钡、重铬酸钾等试剂不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中用水冲走,而应倒入废液缸中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故D错误;
故选D。
2.D
【解析】
A.CO2是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Fe是过渡元素,B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C不符合题意;
D.铁丝燃烧、钢铁生锈、盐酸除锈均是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A.人民币磁性油墨中所含的常用作红色颜料,故A错误;
B.“人造太阳”的核燃料是和,二者互为同位素,故B错误;
C.屠呦呦用乙瞇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故C正确;
D.华为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D
【解析】
常温下,W2Y是一种臭鸡蛋气味气体,且该分子含有18个电子,则该气体应为H2S,所以W为H元素,Y为S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且X、Y、Z为同一周期,则X为Al元素;Z的原子序数大于S,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Z为Cl元素。
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Al>S>Cl>H,即X>Y>Z>W,A错误;
B.Al3+和S2-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彻底双水解而无法大量共存,B错误;
C.Z的单质为Cl2,Cl2自身没有漂白性,溶于水后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C错误;
D.X的氧化物为Al2O3,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D正确;
答案为D。
5.B
【解析】
A.钢是铁和碳的合金,有良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所以"百炼成钢”蕴含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提升铁合金品质的方法,A正确;
B.茶多酚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茶多酚常用作抗氧化剂,B错误;
C.从成分可以看出,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出行,低碳环保,D正确;
故选B。
6.A
【解析】
金属元素X可用于制备高能电池,X是Li元素;Y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Y是C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M与其简单氢化物接触时产生大量白烟,Z是N元素、M是硝酸;工业上常用Q的单质所制的容器储运浓硝酸,Q是Al或Fe元素。
A.X是Li,Li在空气中加热形成生成Li2O,仅含离子键,故A正确;
B.Y是C,Z是N,C元素能形成多种氢化物,有些氢化物呈固态,所以Z(N)的氢化物沸点不一定高于Y(C)的氢化物,故B错误;
C.X、Y、Z依次为Li、C、N,Li、C、N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若Q是Fe,Fe的氧化膜疏松,易被腐蚀,故D错误;
选A。
7.C
【解析】
含铁烧渣(主要含Fe2O3和少量SiO2)加H2SO4溶液进行酸浸,SiO2和硫酸不反应,Fe2O3和硫酸反应得到Fe2(SO4)3,加FeS2进行还原得到S、FeSO4,过滤除去S、SiO2得到FeSO4溶液,FeSO4溶液加足量氨水、空气反应,过滤得到FeOOH。
A.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可以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总数,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几率,都可加快酸溶的速率,故A正确;
B.铁离子与KSCN溶液作用出现血红色,可以用KSCN检验“还原”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Fe3+,故B正确;
C.滤液中通入空气氧化,同时加入氨水调节生成沉淀,没有铁离子生成,故C错误;
D.滤液中通入空气氧化,同时加入氨水调节生成沉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因此“过滤2”所得滤液中主要含有的阳离子是NH,故D正确;
8.B
【解析】
X-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X为H元素;Y元素的某种单质是一种自来水消毒剂即O3,故Y为O元素,Q和Y同族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Q为S元素;M、W、Y三种元素组成的盐M2WY3的溶液通入过量CO2后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该白色沉淀为硅酸,可推知M为Na、W为Si元素。
由分析可知:X为H、Y为O、M为Na、W为Si、Q为S。
A.M为Na、Y为O,化合物M2Y2为Na2O2,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则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A正确;
B.WY2为SiO2,常用于做光导纤维,Si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故B错误;
C.化合物NaH中氢元素为-1价,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与水反应生成KOH与氢气,故C正确;
D.W为Si、Q为S,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S>Si,非金属性越强其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也越稳定,则稳定性:Q>W,故D正确;
故选:B。
9.B
【解析】
Z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与冷水反应后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Z为Na;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为O;火星岩石含有:,则W化合价为价,X、W为同一主族元素,且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则X为C,W为Si;综上所述,X、Y、Z、W分别为C、O、Na、Si。据此判断。
A.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A错误;
B.非金属性碳大于硅,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B正确;
C.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错误;
D.同周期随原子序数的不断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Na>Si>C>O,D错误。
答案选B。
10.D
【解析】
A.SO2溶液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能漂白石蕊溶液,A项错误;
B.Fe3+可以将I-氧化成I2,淀粉遇到I2变蓝,B项错误;
C.实验虽然强调了相同温度下Na2SiO3溶液的pH值大于 Na2CO3溶液的pH值,但没有强调是否是相同浓度下的两种溶液。C项错误;
D.H2O2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D项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
X的某种单质被喻为“地球的保护伞”为臭氧,则X为O,W2X2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则W的原子序数为1、W为H,四种短周期元素W、X、Y、Z,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且位于不同的主族,则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1-6=6=2+4,则Y为第三周期第ⅡA的Mg、Z为第三周期第ⅣA的Si,据此回答。
A.通常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多,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Y>Z> X>W,A错误;
B. 化合物YX即MgO,熔点高达2800°C左右,是一种很好的耐火材料,B正确;
C. Y单质即镁是电的良导体、Z单质即硅是半导体,Y导电性能更好,C错误;
D. 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硅酸酸性弱于碳酸,D错误;
答案选B。
12.A
【解析】
A.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碳酸钠与亚硫酸酸反应,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则与元素周期律无关,故A符合;
B.比活泼,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与元素周期律有关,故B不符合;
C.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与元素周期律有关,故C不符合;
D.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与元素周期律有关,故D不符合;
故选:。
13.D
【解析】
A.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的元素种类最多,含有镧系和锕系,总共含有32种元素,选项A错误;
B.IA族饱和碱金属与氢元素,而H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B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选项C错误;
D.在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4.B
【解析】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为222,质子数为86,电子数为86,中子数为222-86=136,则136-86=50。
答案选B。
15.C
【解析】
A.13C与15N的中子数分别为13-6=7、15-7=8,不相等,故A错误;
B.13C是原子,不是C60的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15N与14N都是N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为7,中子数15-7=8,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6.(1)钾
(2) 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即使是铁的氢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分解
【解析】
(1)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四种元素中,钾的金属性最强,则其中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钾。
(2)通常金属与水反应的本质是与水电离的H+的反应,反应后水中将剩余OH-,再与金属正离子结合为金属氢氧化物。所以可以认为,金属与水反应都是先生成金属氢氧化物,然后氢氧化物再发生可能的其它反应。铁与水的反应的特殊性在于①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②产物为氧化物而非氢氧化物,则②和①的关联性可解释为:即使是铁的氢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分解。
17.(1) 三 ⅣA
(2) 黄色
(3)F
(4)KOH
(5)NH3+HCl=NH4Cl
【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①~⑦分别是N、O、F、Na、Si、Cl、K,据此解答。
(1)元素⑤是Si,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
(2)④⑥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
(3)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①②③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4)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④⑦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KOH。
(5)①⑥两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氨气和氯化氢,二者相遇会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18.(1) -1 NaH + H2O = NaOH + H2↑
(2)
(3) O=C=O 产生红褐色沉淀,并生成大量气泡
(4) S2- Al(OH)3+OH-=AlO +2H2O
(5)HCl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①是H元素;②是Na元素;③是K元素;④是Ca元素;⑤是Al元素;⑥是C元素;⑦是O元素;⑧是S元素;⑨是Cl元素;⑩是Br元素。
(1)
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化合物NaH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NaH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 + H2O = NaOH + H2↑;
(2)Ca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其电子式为;C元素和O元素形成的CO2是直线型分子,其结构式为O=C=O;Na在O2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Na2O2,将其投入硫酸亚铁溶液中,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Fe2+被过氧化钠氧化为Fe3+,Fe3+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主要的反应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并生成大量气泡。
(4)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少半径越大,K+、Cl-、S2-中半径最大是S2-,Na和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Al(OH)3,NaOH和Al(OH)3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 +2H2O;
(5)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HCl和HBr中更稳定的是HCl。
19.(1) 第三周期第ⅢA族
(2) 钠 氧
(3)NH4HSO4
(4)Al2O3+2OH-=2+H2O
(5)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解析】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H;B元素的一种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成分,则B为N;D与A同主族,则D为Na;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则F为S;A、B、D、F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能与C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化合物,则C为O。D、E、F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皆能反应,则E为Al。
(1)
B元素为N,原子序数为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E为Al,13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2、8、3,则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
(2)
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上述6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氧;故答案为:钠;氧。
(3)
A、B、C和F可组成一种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即NH5SO4,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NH4HSO4;故答案为:NH4HSO4。
(4)
含E元素的氧化物(Al2O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H2O。
(5)
由C、D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过氧根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过氧根和钠离子形成离子键,因此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20.(1) FeCl2 第三周期第VIIA族
(2)2Na +2H2O=2Na+ +2OH- +H2↑
(3)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4) 27.4 20.0
(5)1.68
【解析】
金属甲和液体A能反应生成气体乙和含有两种离子电子数相等的B,可知甲为钠。A为水、乙为H2,B为NaOH,气体丙为Cl2,与氢气反应生成C为HCl,HCl溶于水得盐酸。氢氧化钠与E的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是Fe(OH)3,故单质丁为Fe,D为FeCl2,E为FeCl3,据此解答。
(1)
由以上分析可知D为FeCl2;组成丙的元素是氯元素,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ⅦA族。
(2)
反应①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3)
检验Cl-要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实验操作为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
(4)
观察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可知砝码为30 g,游码为2.6 g,故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g-2.6g=27.4 g,配制480 mL 1.0 mol·L-1的B的溶液,需要500mL容量瓶,因此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NaOH质量为0.5L×1mol/L×40g/mol=20.0 g。
(5)
50mL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5L×1.0mol/L=0.05mol,根据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为0.05mol××22.4 L/mol=1.68 L。
21. 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 0.08 3∶7 1.42t 6.69t
【解析】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据此分析解答(1); 根据NO2+NO+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结合Na元素和N元素守恒分析计算(2);利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和的原子个数比,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和质量守恒计算23Na35Cl、23Na37Cl的质量,据此分析解答(3)。
(1)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根据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可知,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则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故答案为: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
(2)①n(NaNO3)=n()=0.02mol,n(NaOH)=0.05L×2mol/L=0.1mol,根据Na元素质量守恒,则n(NaOH)=n(NaNO3)+n(NaNO2),则n(NaNO2)=0.1mol-0.02mol=0.08mol,故答案为:0.08;
②设混合气体中含有xmolNO,ymolNO2,
则2x+(y-x)=0.08、(y-x)=0.02,解得:x=0.03、y=0.07,所以x∶y=3∶7,故答案为:3∶7;
(3)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35.5是质量数分别为35和37的核素的平均值,根据十字交叉法,和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5∶0.5=3∶1,10吨纯度为90%的食盐中食盐的质量为10吨×90%=9吨,设23Na35Cl、23Na37Cl的质量分别为X、Y吨,则X+Y=9(质量守恒),∶=(Cl的原子个数之比),解得:X≈6.69吨,Y≈2.31吨,所以含的质量=2.31吨×≈1.42吨,故答案为:1.42吨;6.69吨。
22. 34.964 36.963 35.464 35.464
【解析】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34.964,同理可得相对分子质量=36.963;相对元素质量=34.964×75%+36.963×25%=35.464。
23.(1)蒸发结晶
(2) Mn>Cu>Ag Ag
(3)Mn+H2SO4=MnSO4+H2↑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由题意可知三种金属中只有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A的盐溶液,所以我们判断A是Mn;金属B、C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含硝酸银的回收液中,过滤后得到金属C,说明金属C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金属B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我们得知金属B的活动性大于金属C的活动性,又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银的前面,所以B是Cu,C是银,据此分析解题。
(1)
由题干实验流程图可知,操作a是从A的硫酸盐溶液得到A的硫酸盐晶体,应为蒸发结晶;
(2)
由分析可知,A、B、C三种金属分别为:Mn、Cu、Ag,故其活动性顺序为Mn>Cu>Ag,金属C是Ag,故答案为:Mn>Cu>Ag;Ag;
(3)
由分析可知,A为Mn,且A的硫酸盐中A元素显+2价,判断出A元素并用其元素符号写出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H2SO4=MnSO4+H2↑,故答案为:Mn+H2SO4=MnSO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