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是我惹的祸吗?
“红颜祸水”是导致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吗?
杨玉环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情境思考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标: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和藩镇割据的形成。
2.知道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作用。
3.认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并说明这些正是唐朝国势衰亡的原因。
4.认识唐末农民起义的意义,说明在封建社会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玄宗在位44年
姚崇、宋璟等贤臣,
协助玄宗开创“开元盛世”
以开元为年号29年
以天宝为年号14年
探究活动
1.安史之乱
(1)政治腐败: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口蜜腹剑、野无遗贤
李林甫
杨国忠
“妒贤嫉能,举无比者”
——《旧唐书·李林甫传》
身兼41职,他不仅任意处理政务,更对正直有才能之人,百般打击排挤……杨国忠还广收贿赂,集缣多至3000万匹。
——明秀丽《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
——唐玄宗李隆基《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
669年唐朝疆域图
741年唐朝疆域图
材料: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2)社会危机:边疆形势紧张,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1: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平卢 范阳 河东 朔方 河西
3.75 9.14 5.5 6.47 7.3
陇右 剑南 北庭 安西 岭南
7.5 3.09 2 2.4 1.54
解决边境与地方问题——设立节度使
边镇驻军49万,中央守军9万
(3)军事失当:节度使势力膨胀;兵力外重内轻。
(4)重兵在握: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安禄山
“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
(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渤渤
海海
长安长安
太原太原
魏州魏州
汴州汴州
睢州睢州
洛阳洛阳
幽州幽州
云州云州
九原九原
营州营州
灵武灵武
益州益州
北京北京
马嵬驿马嵬驿
河河
黄黄
江江
长长
常山常山
井陉关井陉关
潼关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河东
范阳范阳
平卢平卢
河东河东
755年-763年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以“清君侧”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垂老别
—杜甫
万国尽征戍,
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
流血川原丹。
春望
想一想想一想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
①经济上: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政治上: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中央
地方
宦官专权
兼并战争
唐朝后期政治
藩镇割据
统治腐朽
百姓生活
农民起义
(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黄巢起义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①背景:
②经过:
③结果:
④影响:
a.唐朝后期,统治腐朽;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b.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c.连年的灾荒。
失败
875年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后梁
东京
①时间:
②标志:
③意义:
唐朝是在何时被何人所灭?
标志着唐朝灭亡
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2)唐朝灭亡
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先后并存)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
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帝国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存在16年-3帝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存在13年-4帝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存在12年-2帝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存在3年-2帝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节度使 存在9年-3帝
归纳表格,说说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特点1:北方政局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特点2:南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实质: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春秋战国
五代十国
隋朝
秦朝
①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②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开元盛世
黄巢起义、唐亡
五代十国的更替
安史之乱(755-763)
节度使制度
藩镇割据
逐渐形成
藩镇割据继续发展
唐末以来藩镇
割据局面延续
课堂小结
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材料评述了安史之乱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A
随堂训练
2.“天宝年间,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又把朝政交给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致使朝政黑暗腐败。”从材料中可得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皇帝荒废朝政
②发生严重灾荒
③重用奸佞,政治腐败
④节度使权力膨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A
3.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了今甘肃、青海、新疆广大地区,蒙古草原成为回鹘的地盘。这表明当时唐朝( )
A.吏治腐败 B.国力衰弱
C.思想僵化 D.宦官专权
B
4.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
A.杨贵妃得宠 B.藩镇割据
C.皇帝荒废朝政 D.五代十国
B
5.如图《吴越钱王》是一部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为背景的历史剧,该剧塑造了“以人为本、保境安民、打造天堂杭州、开发长江三角洲”的草根国王钱镠的艺术形象。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方地区的十个政权,史称“十国”
B.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