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初探
课 型 活动探究课 课时安排 1 课时(高一年级)
一、 开篇: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初探》,一听到这个题目,想必大家的感觉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热”“难” “新”,人工智能是现在研究的前沿热点,如何把深奥晦涩的人工智能融合进中学生的课堂,让中学生理解,是比较难的。人工智能大家都听说过,但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和本质”、“诞生和发展”这些到底是什么,通过这节课,会让大家清楚、明白。下面我将从这六个方面展 开,为大家呈现我的思考。
二、 说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六章第一节《认识人工智能》。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已经提出了数据的分析与大数据的的应用。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讲述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感受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同时增强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认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巨大价值和潜在威胁,了
解社会智能化所面临的伦理及安全挑战,自觉维护和遵守人工智能社会化应用的规范和法规,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积极热情、表现欲强,学生本身对人工智能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观看人工智能产品+视频,体验探究,自主学习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生活,工作,学习的积极影响,通过产品互动体验和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伦理、安全、法律等不同层面的复杂问题,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科学技术的兴趣,同时也要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通过体验、感受、小组协作学习等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了解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
以小组协作的模式促进学生们共同探究,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2、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自觉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工具。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了解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并能适当运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信息社会责任:在智能系统的体验中感受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安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观念,共同维护和遵守智能化社会的规范与法规。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身边的人工智能,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发展。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形成积极、安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教学法上借鉴的是项目式学习的思想,以期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会学习,内化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强调真实或拟真的情境和挑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项目方案,教师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探究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
这些教学法,将在教学过程的 5 个环节中一一体现,分别是: 1、创设情境,点燃学习热情(5min)
2、以项目探究、课堂展示分享等方式展现学生所感受到生活中的人工智能(10min)
3、通过自学互学,结合数字化学习工具,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10min)
4、以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分享等方式思辨 AI 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影响(12min)
5、延伸拓展,课堂总结(3min)
第一个环节,实物展示+与 AI 音箱互动
展示智能音箱小爱同学,并抽 2-3 个小组代表与之进行互动。
(快速计算、猜人物、查询温湿度)
用和智能音箱互动作为课堂的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组讨论: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有哪些?
通过探究任务,了解身边的人工智能,引出本节课的项目主
题
第二个环节,初步认识人工智能——小组课堂展示分享生活中的人
工智能。通过了解身边的人工智能,思考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 能的本质是什么?把人工智能的概念贯穿其中,潜移默化、润物无 声;
第三个环节,学生已经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史。通过自学互学,结合数字化学习工具,查阅资料,了解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发展。通过项目式学习和体验、探究活动,感
受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通过查阅和搜索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紧接着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几次人机大战的对战实录,让学生感受近 20 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提出问题:”机器人在越来越广泛的区域内战胜了人类,是以什么作为支撑的呢?”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得出结论:越来越高效的算法、越来 越多的数据、越来越强大的计算。
第四个环节是关于人工智能伦理与规范的思辨。播放片段《华智冰》——中国首个 AI 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思辨主题:
你最想人工智能实现哪些技术?
你觉得以后的人工智能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展示讨论成果。通过思辨来认识人工智能发展的双面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第五个环节,延伸拓展,课堂总结。本节课带领学生体验了 AI 技术,理解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和本质,体会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鼓励学生积极努力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了解各类应用,并且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人说,“从活动像人的机器到有人类感官的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 ,或许这样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太过于狭隘 。严格来讲,人工智能包括四个大类:像人—样思考,像人—样活动,能够合理思考,能够合 理行动。合理的行动永远是人工智能最优先级发展目标,其次是合理的
思考。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合理的行动更多地应用到不同的领 域,让人工智能遍地开花,让人工智能绽放异彩。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人工智能及其发展历程有自己的思考。
七、 说教学反思
在接触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对”人工智能”有所耳闻,但了解不多,认为是比较深奥难懂的知识,不大有兴趣。所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认识”人工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本节主要是向学生讲述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比较偏向理论 ,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枯燥 。所以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一开始 ,通过与智能音箱互动来介绍人工智能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差异。学生之前对于”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不同,对于课本内容的接受度也不同。所以,在阅读之前,先请个别学生谈谈对”人工智能”已有的了解。在讨论与思考过程中 ,因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也有所不同 ,所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及时干预 ,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在—次次的磨炼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
第一节的内容不多,主要是为了之后的人工智能学习打下基础,因而要先从正面不断地激励学生对其产生兴趣,然后才有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教学过程。
我的说课完毕,期待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