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必修2 第3章 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 知识点梳理复习(含练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2019)必修2 第3章 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 知识点梳理复习(含练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2-27 14: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网络组建
【知识结构体系】
【知识梳理】
一、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方式
(一)信息系统与物联网
1.信息系统与外部世界连接方式的演变
人与计算机对话—>计算机与计算机对话—>计算机与物体、环境对话
2.物联网:
(1)物理世界的联网需求+信息世界的扩展需求——>物联网
(2)概念: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
①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全面感知
②通过网络传输互联——可靠传递
③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智能处理
(2)技术特征:
①全面感知:利用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定位器和二维码等手段,随时随地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条码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白条,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成平行线图案,用以表达一组数字或字母符号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其中黑条和白条分别对应二进制数的‘1’和‘0’。
二维码技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不同颜色的图形。可以表示图像、声音,具有错误修正技术,防伪功能。
②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网络,对接收到的物体信息进行实时且准确的远程传送,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
③智能处理:利用数据管理、数据计算、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接收到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外部世界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决策。
(二)物联网中的传感与控制机制
1.物联网的结构
(1)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信息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3)应用层: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中的各种应用。
2.物联网技术
传感技术
传感器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电路。
(2)射频识别技术(RFID)
构成:阅读器(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和标签。
(3)嵌入式系统技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4)技术手段、技术特征、网络架构与技术体系等关系
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网络架构 技术体系
传感技术 全面感知 感知层 感知关键技术
一维条形码技术 全面感知 感知层 感知关键技术
二维码技术 全面感知 感知层 感知关键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全面感知、可靠传递 智能处理 —— 网络通信关键技术
嵌入式系统技术 应用层 支撑技术
二、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数据传输,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1.计算机网络: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2.分类(按覆盖范围分):
(1)局域网(LAN):10km以内;如家庭、办公室、工厂等场所的网络
(2)城域网(MAN):10~60km;
(3)广域网(WAN):超过100km。
(二)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1.概念: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在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快速传送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
2.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传输距离 抗干扰性 传输信号
双绞线 100m内 较弱 电信号
同轴电缆 500m内 比双绞线强 电信号
光纤 6-8km 不受电磁信号干扰 光信号
3.网络传输协议: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约定。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4.带宽与下载速度
带宽的单位:bit/s,下载速度的单位:Byte/s
如果下载速度为128KB/s,则带宽为:128*8=1024Kb/s=1Mb/s
(三)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数据资源、信道资源等。
“共享”: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够部分或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
1.硬件资源: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等。
2.软件资源:各种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系统开发所用的支撑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数据资源:数据库文件、数据库、文档资料﹑数据报表等。
4.信道资源:电信号的传输介质等。
(四)分布式处理:将不同地点的,或具有不同功能的,或拥有不同数据的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在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下,协调地完成大规模信息处理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三、组建小型无线网络
(一)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
1.常见的无线网络接入方式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传输距离
无线通信技术 Wi-Fi 10~200m
蓝牙技术 Bluetooth Technology 10~100m
红外数据传输 IrDA 1m
近场通信 NFC 1~20cm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3m
2.无线投屏技术
投屏端和被投屏端必须支持同一种投屏协议
投屏端和被投屏端必须连接同一Wi-Fi(在同一网段)
(二)无线网络的设备功能与选型
1.无线网卡:让设备能采用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2.路由器(Router):连接不同网络(WAN——LAN)
3.调制解调器(Moden):进行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
ADSL Modem:用于通过电话线联网
光猫:用于通过光纤联网
4.交换机( Switch):局域网中有多台计算机,路由器的插口不够用时,可利用交换机将计算机接入网络。
(三)无线网络的组建与配置
1.无线网络设备的连接
家庭局域网里的电脑与路由器的LAN口相连接
外网设备与路由器的WAN口相连接
2.无线网络设备的配置: 主要是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设置自动拨号账号及密码
设置网络名称及登录密码
3.智能控制主机:担当网关和中控的作用,借助手机可以远程控制该设备,控制物联网里面的各种终端设备。
【拓展知识】IP地址
IP地址 类别 子网掩码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同一网络号可包含的主机数
12.18.28.1 A 255.0.0.0 12 18.28.1 2^24-2=256*256*256-2
150.160.34.2 B 255.255.0.0 150.160 34.2 2^16-2=256*256-2
195.180.45.3 C 255.255.255.0 195.180.45 3 2^8-2=254(重点)
【典型例题】
1.热水器中的温控器、空调中的温湿度感应器、红外线感应水龙头等常见设备能获取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信息,这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计算技术 B.通信技术 C.识别技术 D.传感技术
2.利用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实地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在线学习、办公、购物、订票,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电子商贸,还可以欣赏音乐、电影、体育比赛等。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 )。
A.终端互联 B.数据传输 C.资源共享 D.分布式处理
3.我们日常使用的公交卡使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它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电子标签附着在需要标识的物品上,阅读器通过获取( )信息来识别目标物品。
A.物品 B.条形码 C.IC卡 D.标签
4.人们经常使用QQ、钉钉等软件传输文件,( )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A.数据传输 B.数据传递 C.数据交换 D.资源共享
5.小智家的无线路由器安装在客厅,当他使用手机上网时发现,客厅比卧室的Wi-Fi信号要更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接入方式 B.带宽 C.技术 D.建筑结构
6.传感和识别技术是物联网感知物理世界获取信息的首要环节。( )
7.传感器中,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成电量输出。( )
8.资源共享中的“共享”是指网络中的用户能够部分或全部享受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和信道资源。( )
9.小智下载软件时显示下载速度为128KB/s,则实际带宽为1Mb/s。( )
10.Wi-Fi是人们最常用的无线局域网络接入方式。( )
11.路由器是用于不同网络间的连接设备。( )
12.一个C类地址最多能连256台主机。(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D A D A A A A A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