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5 11: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12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们的父亲) B.但悲不见九州同。(代指中国)
C.九州生气恃风雷。(发怒) D.万马齐喑究可哀。(都沉默不语)
2.林升在《题临安邸》诗中写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旨在赞美杭州迷人的景色 B.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腐朽生活
C.斥责南宋统治者不顾国家危亡 D.说明南宋衰亡不可避免
3.下面朗读断句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 B.山外/青山/楼/外/楼
C.我劝/天公/重抖擞 D.死去/元知/万/事空
4.与“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表达不同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 )
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二、填空题
6.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拘”字读____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____,组两个词____________。
2.“乃”字的部首是______________,除去部首还有______________画。在本课中“乃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忧国忧民之情:《题临安邸》
1.《题临安邸》中的“题”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临安”指南宋_________,即今浙江________,“邸”指________。这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创作的一首讽喻诗。
2.这首诗中,描写临安城自然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两句诗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南宋的权贵们通宵达旦与西湖的歌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何时才能罢休?
B.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仿佛出现在眼前,西湖的歌女们寻欢作乐,这种情况何时才能罢休?
3.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
(2)《题临安邸》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
(3)《题临安邸》鼓励人们寻欢作乐。( )
(4)“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
三、语言表达
8.读古诗《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 (填诗句)。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12.我积累的爱国古诗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3.“九州”在诗中指的是 ____________。
1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代的 ________,是他在临终时写给________ 的。
15.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浓浓的 __________________情怀。
16.诗人临终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恨是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根据平日所积累的字词的意思及文学常识,结合诗句的语境进行作答。
A.“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在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乃翁是指你们的父亲。
B.“但悲不见九州同。”意思是: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C.“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D.“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齐喑(yīn),都沉默,不说话。
2.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是理解能力。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A选项不是该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C
【解析】

4.C
【解析】
【详解】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由于栖息在高高的梧桐树上,它的叫声自然能传得很远很远,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这一独特的感受揭示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写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并不是托物寓意。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口才好”与“夸夸其谈”前后矛盾。
B项,甜言蜜语:意思是为像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好听的话。“甜言蜜语”不能修饰“说话”。
C项,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符合本句语境。
D项,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形容人来往频繁应该使用络绎不绝。
6. jū 扌 拘留 拘束 ノ 1 你们的父亲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1.拘:拼音jū 部首:扌 笔画:8
字义:①逮捕或扣押:~捕。~系。~留。~拿。~囚。~禁。~押。②限,限制:~束。~谨。不~小节。③固执,不变通:~泥。~礼。~迂。
2.乃:拼音 nǎi 部首:乛 笔画:2
乃翁出自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里指: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7. 书写,题写 都城 杭州 旅店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A √ √ ×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文学常识的掌握。《题临安邸》中的“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临安”指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邸”指旅店。这是《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3)“《题临安邸》鼓励人们寻欢作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8.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解析】

9.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分析能力。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答案为: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10. 中国
南宋朝廷的军队
11. 但悲不见九州同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11.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诗中诗人的遗憾是“但悲不见九州同”,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诗人的遗愿是“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12.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识记。
爱国古诗名句有很多,如: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3.中国
14. 宋 陆游 儿子
15.爱国
16.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九州”在诗中指的是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14.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是他在临终时写给儿子的。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5.
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16.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诗人临终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意思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诗人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意思是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诗人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