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5 12: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秋暝(míng)浣女(huàn) 那畔(bàn)
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
C.姑苏(gū) 竹喧(xuān) 山寺(shì)
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
2.“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句中,“寒”的意思是( )
A.姓 B.穷困 C.寺名 D.冷(跟“暑”相对)
3.下列对《山居秋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
B.诗中的泉水、青松、翠竹、荷叶等意象,都是高尚情操的写照。
C.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韵脚是秋、流、舟、留。
4.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5.下列诗词与“秋”有关的一项是( )
A.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二、填空题
6.回顾诗词,填写诗句。
诗中有画,王维用“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明月朗照、泉水淙淙的画面。诗中有情,张继用“_____,_____”表达旅途中的满怀愁绪;纳兰性德借词句“_____,_____”抒发远征将士的思乡之情。
7.根据情境写诗句或名句。
(1)读书的学问真不少,《论语》中“敏而好学,_______”告诉我们要多向别人请教。朱熹提倡的“三到”是指____________。曾国藩认为读书中三者不可缺少:第一_____ ,第二_____ ,第三_____。
(2)“居安思危,_______”告诉我们要节俭,“一粥一饭,_________ ;半丝半缕,_________”强调的是生活要简朴,要养成好习惯。
(3)古诗中的秋天真美!“________ ,天气晚来秋”和“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都呈现出秋天不同的美。
三、语言表达
8.重点句子品析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下列各句中用错的标点改正过来。
(1)“不是她们是谁 一群落后分子!”水生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 什么是卖国贼 什么是气节
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么 味道不行 不喜欢吃螃蟹了 ”他问。
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在城西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关心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0.这首词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_____。
11.本词中,_________________句点明了行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句说明了队伍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12.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
B.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C.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在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古诗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13.“山居秋暝”中“居”的意思是___________;“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选自____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4.请把《山居秋暝》的尾联补充完整。
1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
②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互不影响,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奇特。( )
③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很好地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
④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16.用自己的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D项。
A项:那畔bàn——pàn:意思是在那边。
B项:聒碎kuò——guō:意思是声音嘈杂。
C项:山寺shì——sì:意思是山中寺院。
2.C
【解析】
【详解】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常识的理解。
AB说法正确。
C.有误。《山居秋暝》它是一首五言律诗,韵尾是:秋,流,舟,留。韵脚是iu、ou。之所以有两个韵脚是因为古代读音和现代的不同,如果用白话会发现韵脚是一致的。因此,这里有两个韵脚。
4.D
【解析】

5.C
【解析】
【详解】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冬天)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春天)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秋天)
故答案为:C
6.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意思是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7. 不耻下问 心到,眼到,口到 要有志 要有识 要有恒 戒奢以俭 当思来之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 空山新雨后 江枫渔火对愁眠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及名人名言的默写。
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是: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事。意思是:古人读书有三个要求: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记录,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的人一定不会屈居于人,有所记录的话,你掌握的学问就没有尽头,不会因为有一点收获而满足;有恒心的人一定会成功的。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8.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句中描写的景物有明月、青松、清泉、涧石,其中静态景物有明月、青松、涧石,动态景物有清泉,淙淙流淌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明月、青松、清泉象征了诗人高洁的品格,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人着力刻画勤劳山民的纯朴生活,正是他向往这种生活的表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两句都是动态描写,“喧”与“动”既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让整个山林显得生机盎然,不仅没有破坏山林寂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山林衬托得更加幽静、空旷。 这两句写了六种景物——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及船上一夜未眠的人。其中“月落”“乌啼”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图画。 “山一程,水一程”叠用,既表明征途的路程之远,也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难。“身向榆关那畔行”是动态描写,表明了行进的方向。“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队伍之庞大、声势之浩大。将士们白日行军,跋山涉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可以结合诗句意思,作者背景和写诗的环境。
1.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这句诗句
2.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良的人。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3.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句意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写了六种景物——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及船上一夜未眠的人。其中“月落”“乌啼”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这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图画。
4.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意思是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9.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水生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气节。 “怎么 味道不行,不喜欢吃螃蟹了 ”他问。 要在城西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关心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解析】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为:(1)“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水生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2)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气节。(3)“怎么 味道不行,不喜欢吃螃蟹了 ”他问。(4)要在城西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关心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10. 纳兰性德 长相思
11.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故园无此声
12.B
【解析】
【分析】
10.
此题考查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牌名是《长相思》。
11.
此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
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词中“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意思是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点明了行军的方向是山海关。“夜深千帐灯”意思是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可以看出将士们人很多,队伍很庞大。“故园无此声”的意思是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12.
此题考查古诗的理解能力。
A:通过“山一程,水一程”和“风一更,雪一更”可以看出行军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通过“身向榆关那畔行”可以看出他们的行军方向是山海关。选项正确。
B:理解句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可以看出行军路上风雪加交,环境恶劣,扰得将士们无法入睡,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并不是想表达自己的家乡无风无雪,而是想通过环境的对比去体现家乡的温暖,从而表达思乡的情感,选项描述错误。
C: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选项描述正确。
13. 居住 傍晚
唐 王维
1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5. √ × √ ×
16.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和作家作品。
“山居”的意思是在山中居住。“秋暝”的意思是秋天天色将晚。
这首诗选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14.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②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③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④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6.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如: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莲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