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5 12: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投奔(bēn) 读万卷书(juàn) B.美差(chāi) 水浒传(zhuàn)
C.酵母(xiào) 默而识之(zhì) D.着力(zháo) 沉甸甸(diàn)
2.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着火 着急 高着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B.勉强 强词夺理 强大 倔强
C.血泊 梁山泊 湖泊 泊舟
D.尽头 取之不尽 尽职 无穷无尽
3.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虚心向老师或者成绩好的同学请教,只有不耻下问,才能得到提高。
B.几岁的孩子,怎么能够把《三国演义》读通读透,不过是囫囵吞枣罢了。
C.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人民过着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D.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饮水思源。
4.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出诸葛亮的诡计多端。
B.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处心积虑。
C.阳春三月,我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春游。
D.做事情要畏首畏尾的,这样才能把握好时机。
5.关于下列作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作品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九成宫醴泉铭》。
B.该作品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
C.该作品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D.该作品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二、填空题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清少纳言的眼里,春天最美是___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__。
2.古人谈读书说到很多读书的方法,例如: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是知也。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______最重要。
3.在冰心的读书心得里,好书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优点。读过很多书,也认识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他出自《______》一书,我喜欢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积累运用】
1.吾尝终日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_,以思,无益,__________________。
2.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不在此,则眼不看___________,心眼________________,却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到矣,___________岂不到乎?
5.《论语》中认为对待知识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写出加点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识:______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句话中,作者从世上的物与人说起,唯有比较方可__________________,同样书更是如此,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书是一只帆船,可以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这句话把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还能把书比作其他事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9.选文中“消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10.使作者感到“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是那些_______________。
11.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要进行比较,挑选好的书,合适的书来读,才有益处。
B.对不同的书,要比较过之后才知道哪些更值得去读。
C.书和人、物一样,也害怕被拿来比较。
12.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课外书,写出书名,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忆读书(节选)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3.在选文“□”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4.解释下列词语。
(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三”指“关羽、刘备、诸葛亮”三人。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是说母亲催促“我”睡觉,而“我”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地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字的读音相近。
D.“此后,我决定……居然越看越明白”说明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16.写出《三国演义》中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并写出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7.习作
读一本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请你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要把推荐的理由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有误。投奔,读音( bèn),意思是指前往依靠别人或落脚依靠的人或地方。
B项完全正确。
C项有误。酵母(jiào),意思是酵母菌的简称。
D项有误。着力(zhuó),意思是使力气;用力;致力。
故选B项。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A 不同。高着,拼音:zhāo。着急、着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拼音:jí。
B 不同。勉强、强词夺理,拼音:qiǎng。强大,拼音:qiáng dà。倔强,读音:jué jiàng。
C 不同。血泊、湖泊、梁山泊 ,拼音:pō。泊舟,拼音:bó zhōu。
D 相同。尽头、取之不尽、尽职、无穷无尽,拼音:jìn。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搭配不正确,不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知识少的人请教,不觉得耻辱。用来形容向老师或者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不恰当。
B项搭配正确,囫囵吞枣:原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后用来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C项搭配正确,丰衣足食:穿的丰富,吃的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D项搭配正确,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A.有误,诡计多端:形容坏主意很多。句中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体现的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用“诡计多端”不合适。
B.有误,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句中的意思是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含褒义。“处心积虑”用在这里不合适。
C.正确,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语境相符。
D.有误,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句中的意思是做事情要有胆量去尝试,才能把握好时机,用“畏首畏尾”不恰当。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识记能力。
A.《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不是王羲之的作品,题干描述错误。
6.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不知为不知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使人快乐 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孙悟空 西游记 因为他勇敢善良,武艺高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1.本题出自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解答此题时,抓住关键语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可知,所填内容为:黎明、夜晚、黄昏、早晨。
2.解答此题可根据课文《古人谈读书》一文来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这句话出自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3.解答此题时,应抓住课文《忆读书》中的关键句子“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得知答案。再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语言通顺,理由充分即可。
7. 终夜不寝 不如学也 天光云影共徘徊 蒙冲巨舰一毛轻 仔细 既不专一 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心到最急 心 眼口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考查古诗词及名人名言默写。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 意思是: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全诗为: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 一作:艨艟)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意思是: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4.“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意思是: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此句出自《论语》。
8. 记住 满足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知道好与坏 要选择好书来读 帆船 读书是广泛获取知识的途径 书是一条山路,可以带你走向知识的顶峰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1.结合语境“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指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语出《论语·述而》。所以“识”的意思是记住;“厌”的意思是“满足”
2.本题中从这句话“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可以得出唯有比较方可知道好与坏,通过读书也要比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选择好的书来读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本题中“书是一只帆船”是把书比作了帆船。从“遨游知识的海洋”可以看出这句话写出了读书是广泛获取知识的途径。仿写的时候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比喻要合情合理,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9.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
10.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11.C
12.我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因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告诉我要有冒险精神,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不沮丧的品质。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消闲解闷。在文中指“我”空闲的时间全用来读书了。
1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可知,“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的作品是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的文字。“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却使“我”感到“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哪怕其只有几百上千字。
11.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人还是事物都有好坏之分,书也不例外,有优劣之分,我们要挑选好的书,合适的书来读,才有益处。A正确。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意思指只有经过相互比较,才能看出优劣,找出差距。在文中指对不同的书,要比较过之后才知道哪些更值得去读。B正确。
C项理解不恰当,这段话并不是说书和人、物一样,也害怕被拿来比较,而是告诉我们挑选书时,要多比较,要选择好的书来读。
1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题要推荐一本自己认为值得阅读的课外书,首先要将书名介绍出来,然后可以简单的把书中吸引自己的地方描述出来,吸引自己的可以是书中的主人公的品质,也可以是有趣的故事情节,把自己推荐的理由表达出来即可。
13.“ , , ……” 《 》。
14. 形容趣味浓厚或有滋味的样子。文中指“我”听舅父讲《三国演义》很有滋味。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文中指“我”对《三国演义》理解得不透彻。
15.D
16.诸葛亮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忠心为国。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句号,主要表示句予的陈述语气,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和感叹语气。逗号,表示句予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感叹号,表示语气强烈,一般用于惊讶,高兴,自豪等。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或者说话断断续续。
引用的语言要使用双引号,书名前后要使用书名,表示话未说完要用省略号。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14.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1)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文中指“我”听舅父讲《三国演义》很有滋味。
(2)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文中指“我”对《三国演义》理解得不透彻。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A项,错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三”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没有诸葛亮。故
B项,错误。由选文第二自然段可知“我”不是想读书,而是想舅父听故事。
C项,错误。读错不是字的读音相近,而是只学过“凯”“诸”的一半。
D项,正确。
16.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书籍,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作品内容非常熟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写其中你最熟悉的人物并监督介绍其性格特点。
17.范文:
推荐一本好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沼泽天使》。它的作者是美安妮艾·萨克斯文,是由贵州人民出社版出版。在1995年,这本书荣获凯迪克银奖。  
推荐它的理由是这本书很好看,很有意思,而且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这是一个民间故事,里面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妈妈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儿,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女孩会成为田纳西州最伟大的猎手,她的爸爸妈妈给她取名叫安杰莉卡。  
安吉莉卡的爸爸在安吉莉卡刚出生的时候给她做了一把闪闪发亮的斧头玩具,等到她两岁时,就用斧头盖了一座原木小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很快就长大了,成为了一个勇士。在她12岁时,一个马车队被陷在了沼泽里,她走了过来,抬起马车放在高地上。从那以后,大家就称呼她为沼泽天使了。有一年夏天,田纳西州的荒野上出现了一头巨熊,它的肚子可是一个无底洞,会吃了所有的食物。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没有抓住它,没过多久,它就吃光了田纳西州的一半的食物。很快,田纳西州就贴了一张广告,上面写着:“谁要是能杀死这只熊,谁就可以得到这只硕大无比的熊。”很快男人们全都来报名参加,第二天所有的男人都出发了,可是大家都被熊打败了。  
有一天早上,沼泽天使遇到了那只凶猛的熊,于是就冲进溪流,开始了搏斗。沼泽天使一把抓住熊,把它扔到了天上,等到它落下来的时候,继续扭打。他们打了三天三夜,最终沼泽天使胜利了。  
这就是我们的沼泽天使——安吉莉卡,她是多么勇敢,多么善良啊!这本书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特别推荐大家去阅读。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要求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想想你曾经读过哪些课外书,最喜欢或给你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书,确定好习作内容。介绍时可首先点明介绍的书名是什么,然后介绍书的主要内容,中间重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向大家说明推荐的理由。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题目自拟。
开头:点明介绍的书名。
中间:重点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向大家说明推荐的理由。可以简单的把书中吸引自己的地方描述出来,吸引自己的可以是书中的主人公的品质,也可以是有趣的故事情节,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表达出来。
结尾:紧扣主题,升华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