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选择题
1.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批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2.有学者说:这个国家的巨大魅力之一,是它大量移植并保留了中国唐代文化,包括它的建筑风格、相当苦涩的绿茶、漂亮的碗和所遵循的精细仪式,都完完全全是那个时代从唐代的中国学来的。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
3.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4.“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大唐的僧人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这位“大唐的僧人”是( )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5.“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臧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6.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下列哪一人物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
A.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 C.鉴真 D.玄奘
7.唐朝对外交往频繁。观察下图可知,这是哪一国家与唐朝频繁交往的有关记载 ( )
A.新罗 B.日本 C.天竺 D.大食
8.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法师)周流多载,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尔其物产风土之差,习俗山川之异,远则稽之于国典,近则详之于故老。”出自( )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0.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 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和亲结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
A. B. C. D.
11.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不畏艰难的精神
12.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广阔空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这一特有文化气派的史实有( )
①鉴真东渡日本②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③玄奘到天竺学习佛法④日本遣唐使多次来华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13. 某同学看了小说《西游记》后,特别想了解唐朝时期真实的西域风情,他可以翻阅的古代典籍是( )
A.《大唐西域记》B.《水经注》C.《金刚经》D.《马可波罗行纪》
14.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传播了佛教文化 D. 扩大了唐朝疆域
15.下图两位人物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6.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洛阳白马寺 洛阳龙门石窟 日本唐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A. 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 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 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18.小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等内容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非选择题
19.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气象新】
材料一:两幅图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唐朝鼎盛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2)材料二中唐朝鼎盛时期的皇帝是谁?他统治前期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当时的国情和诗歌的繁荣的关系?
【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海内存知己】
材料四: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时期我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位杰出高僧。从他们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答案:
1-10:AABBD; DAADC; 11-18:ADACB; DBD
19.(1)曲辕犁,筒车。
(2)唐玄宗;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3)西藏;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鉴真、玄奘;对外开放。
(5)繁荣与开放。
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引入中国先进的科技成就
仿效唐朝建立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