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5 09: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60分)
1.下列史实中,记录了一战的是(  )
A.遭到轰炸的美军基地珍珠港
B.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C.北约轰炸南联盟
D.莫斯科保卫战
2.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中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
C.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一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阵营
3.“弗兰茨 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更是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这段话说明(  )
A.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B.塞尔维亚首先挑起了战争
C.一战根源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
D.萨拉热窝事件有利于世界和平
4.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多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主要是形容(  )
A.武器的先进性 B.进攻的快速性
C.战争的残酷性 D.范围的广泛性
5.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交战的双方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C.战争范围波及全世界
D.西方列强参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6.由于忙于一战,欧洲经济衰退,印度的塔塔家族发展了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其中一个企业成为英帝国众多殖民地中最大的钢铁厂。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削弱了欧洲世界霸主地位
B.促进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C.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同盟国转向到协约国的是(  )
A.法国 B.奥地利 C.意大利 D.美国
8.如图是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它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这一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巴黎公社大革命
C.光荣革命 D.苏联建立
9.《全球通史》记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彼得一世改革
10.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11.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
A.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12.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了街垒,迅猛的冲向冬宫。材料描述的是(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德军突袭苏联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战
13.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
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B.严格控制德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C.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15.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了一份条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实质使中国回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一条约是(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凡尔赛条约》
16.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决定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而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7.下列国际会议文件与中国有关的是(  )
(1)《凡尔赛和约》
(2)《四国条约》
(3)《五国海军条约》
(4)《九国公约》
A.(1)(2) B.(2)(3) C.(3)(4) D.(1)(4)
18.“应当把商品经济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领导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是(  )
A.斯大林 B.罗斯福 C.列宁 D.赫鲁晓夫
19.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解决粮食,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与这些措施相关的是苏联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0.如表是斯大林,1926~1940年执政时期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什么特点(  )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 1.5%
A.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B.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国民经济比例合理
D.牺牲农业片面重视重工业
二.材料题(共3小题 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是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于是它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英国不能容忍。因此,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而争夺巴尔干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也有人认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压倒对方。于是在欧洲便逐步形成了对立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加紧了扩军备战。各国的军备开支都十分庞大,而英、德两国的海军造舰竞赛十分激烈。还有人认为,一种极端好战的精神占据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为了改变战前的糟糕状态,理想主义者充斥着胜利之后的场景,意图在于战后更好地生活,而民族主义狂热推波助澜,“一战”蓄势待发。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想起源》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三个观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据材料分析,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依据材料分析这个“开端”的含义。(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弥漫着战争的乌云。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名称。(3分)
材料二: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其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利用作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事实上,美国的参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
(2)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阵营。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加入战争的原因有哪些?美国的加入对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1919年巴黎和会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
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列宁曾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3)结合所学史实解析材料三,克里孟梭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你认为列宁的预判准确吗?有何依据?(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国家关系有什么启示?(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4分)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史实中,记录了一战的是(  )
A.遭到轰炸的美军基地珍珠港
B.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C.北约轰炸南联盟
D.莫斯科保卫战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18年,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B项符合题意;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排除A项;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排除C项;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排除D项。
故选:B。
2.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一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中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
C.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一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阵营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表述错误的”。
【解答】据所学知,“一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一战”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阵营。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必然关联,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故选:C。
3.“弗兰茨 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更是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这段话说明(  )
A.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B.塞尔维亚首先挑起了战争
C.一战根源是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
D.萨拉热窝事件有利于世界和平
【分析】本题以“弗兰茨 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更是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解答】“弗兰茨 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更是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这段话说明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导火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故选:A。
4.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多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主要是形容(  )
A.武器的先进性 B.进攻的快速性
C.战争的残酷性 D.范围的广泛性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登战役的交战国家。1916年,德国和法国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就是凡尔登战役。
【解答】据所学可知,1916年,德国和法国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这主要是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故选:C。
5.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交战的双方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C.战争范围波及全世界
D.西方列强参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为依托,考查其依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因列强争夺殖民地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主要力量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参战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即瓜分世界。因此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故选:D。
6.由于忙于一战,欧洲经济衰退,印度的塔塔家族发展了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其中一个企业成为英帝国众多殖民地中最大的钢铁厂。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削弱了欧洲世界霸主地位
B.促进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C.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的侵略,印度才有了大钢铁厂。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的侵略,印度有了大钢铁厂,故选B项;材料不涉及欧洲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的信息并没有推动世界和平,排除D项。
故选:B。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同盟国转向到协约国的是(  )
A.法国 B.奥地利 C.意大利 D.美国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同盟国转向到协约国的是意大利。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成员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是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它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这一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巴黎公社大革命
C.光荣革命 D.苏联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列宁清扫地球》漫画”可知,漫画表现的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世界其他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鼓舞了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9.《全球通史》记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十月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 D.彼得一世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答】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毛泽东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故选:A。
11.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
A.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并取得胜利,这就是十月革命。
【解答】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选:A。
12.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了街垒,迅猛的冲向冬宫。材料描述的是(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德军突袭苏联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战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解题的关键是”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
【解答】“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可知材料表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3.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
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B.严格控制德国军事力量的发展
C.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参加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条约》,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故选:C。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新秩序”
C.都涉及了中国问题,体现了大国意志
D.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表现出“弱国无外交”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
【解答】依据所学,BCD都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正确表述。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出现了一战后的暂时的相对稳定期,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因而这个新秩序极不巩固,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此A表述错误。
故选:A。
15.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了一份条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实质使中国回到了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一条约是(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凡尔赛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九国公约》。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解答】《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它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故选:B。
16.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决定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而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分析】本题考查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美国提出建立的,但美国并没有加入。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到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通过了《凡尔赛条约》及其它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英法获利最大。而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这个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7.下列国际会议文件与中国有关的是(  )
(1)《凡尔赛和约》
(2)《四国条约》
(3)《五国海军条约》
(4)《九国公约》
A.(1)(2) B.(2)(3) C.(3)(4) D.(1)(4)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签署了惩罚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其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法、日、中等九国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实际上使中国回到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所以(1)(4)符合题意,D项正确;《四国条约》是华盛顿会议期间,美、英、日、法国四国签署的条约,主要是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问题;《五国海军条约》是华盛顿会议期间,美、英、法、意、日五国签署的条约,主要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2)(3)与中国无关,排除ABC三项。
故选:D。
18.“应当把商品经济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领导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是(  )
A.斯大林 B.罗斯福 C.列宁 D.赫鲁晓夫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领导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是列宁。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C。
19.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解决粮食,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与这些措施相关的是苏联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集体化运动,知道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是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解答】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是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故选:D。
20.如表是斯大林,1926~1940年执政时期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什么特点(  )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 1.5%
A.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B.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C.国民经济比例合理
D.牺牲农业片面重视重工业
【分析】本题以“图表”为切入点,考查斯大林模式。
【解答】观察《斯大林1926~1940执政时期经济数据,》可发现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为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表格中数据正体现了这一点。故从1926~1940年执政时期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牺牲农业片面重视重工业的特点。
故选:D。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是德国的11倍。德国经济迅速增长,于是它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英国不能容忍。因此,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而争夺巴尔干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共同目标。也有人认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压倒对方。于是在欧洲便逐步形成了对立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加紧了扩军备战。各国的军备开支都十分庞大,而英、德两国的海军造舰竞赛十分激烈。还有人认为,一种极端好战的精神占据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为了改变战前的糟糕状态,理想主义者充斥着胜利之后的场景,意图在于战后更好地生活,而民族主义狂热推波助澜,“一战”蓄势待发。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想起源》
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三个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据材料分析,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依据材料分析这个“开端”的含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及解放斗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由“有人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归结为,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大战爆发的根本性原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第一种观点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也有人认为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造成的,为得到‘阳光下的地盘’,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压倒对方。于是在欧洲便逐步形成了对立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第二种观点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由“还有人认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毋庸置疑是引发战争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它们在战争前早已萌芽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同时,一种极端好战的精神占据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思想。为了改变战前的糟糕状态,理想主义者充斥着胜利之后的场景,意图在于战后更好地生活。民族主义狂热推波助澜,一战蓄势待发”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第三种观点是民族主义的兴起。
(2)据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是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
(3)根据“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概括得出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
故答案为:
(1)第一种观点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种观点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第三种观点是民族主义的兴起。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3)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及解放斗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弥漫着战争的乌云。
(1)写出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材料二: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其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利用作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事实上,美国的参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
(2)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阵营。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加入战争的原因有哪些?美国的加入对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1919年巴黎和会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是一个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个手扶剑柄签订的和平,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
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列宁曾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3)结合所学史实解析材料三,克里孟梭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虽已签字但并未真正实现的和平”?你认为列宁的预判准确吗?有何依据?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国家关系有什么启示?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两次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太平洋战争等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可知,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依据材料二“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其目的从根本上说是利用作战双方已经精疲力竭的时机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事实上,美国的参战有着更深刻的原因。自19世纪末开始,美德矛盾逐渐加深。德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扩张的主要对手。”可知,美国加入战争的原因美德矛盾加深;利用作战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3)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为二战埋下了隐患。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的预判准确,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4)通过史料分析可知,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故答案为: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美德矛盾加深;利用作战坐收渔翁之利,夺取世界霸权。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3《凡尔赛条约》,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激起了德国的复仇情绪,为二战埋下了隐患。准确,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4)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作用。
【解答】(1)依据材料“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知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依据材料“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可知,斯大林强调重工业建设的原因是为了巩固国防;提高国际地位;巩固新生政权。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可知,“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取得重要成果是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故答案为:
(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为了巩固国防;提高国际地位;巩固新生政权。
(3)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