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ppt课件(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ppt课件(全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南方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2-25 13:56:23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第1课 “寻根问底”打基础
了解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的特点
了解三原色原理和RGB模式
掌握图像文件获取的途径
学习任务
一、计算机中的图形与图像
计算机中的图主要分为两大类: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
优点: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图形不会失真。
缺点: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且逼真的图像效果。
矢量图形:又称矢量图,使用线段和曲线描述图
像,同时包含了色彩和位置信息。
特点:位图可以精确记录每个像素的信息,色彩更加丰富。
位图图像:又称位图,由称作像素的单个点组成,每
个像素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色彩以构成图像。
一、计算机中的图形与图像
三原色原理:
人眼可以察觉的其他颜色都能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
三原色原理
二、色彩的原理
RGB模式:
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
每种颜色都划分为256强度,用一个0到255的整数表示,所有颜色可用RGB值表示。
黄色的RGB值
二、色彩的原理
获取图像文件的一般途径:
一、从外部设备中输入。包括扫描仪、数码相机、手机等。如图为常见的扫描仪:
二、从互联网上获取。
扫描仪
三、利用绘图软件创建图像。
三、图像的获取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计算机中的图包含矢量图形和位图图像这两大类。矢量图形特点是不失真,位图图像特点是色彩丰富。
2.人眼可以察觉的所有颜色都可以由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而成,这就是“三原色原理”。RGB模式中,R、G、B分别代表红色、绿色、蓝色。
3.获取图像文件的途径一般有三种:从外部设备输入、从互联网上获取、利用绘图软件创建图像。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3张PPT)
第2课 “精雕细琢”理素材
熟悉Adobe Photoshop CS的工作界面
学会调整图像素材的色调
学会使用裁剪工具对图像进行裁剪
掌握仿制图章工具修复图像的操作
学习任务
启动Adobe Photoshop CS6,工作界面如下图。
菜单栏
选项栏
工具面板
控制面板
Adobe Photoshop CS6工作界面
一、初识 Adobe Photoshop CS6
步骤1:
执行“文件” →“打开”命令,打开海报素材图像,处理前的图像效果如图。
处理前的图像效果
二、调整图像素材的色调
步骤2:
执行 “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弹出“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分别拖动“色相”“饱和度”和“明度”滑块,调整图像至满意效果单击“确定”按钮。
二、调整图像素材的色调
“色相/饱和度”对话框
步骤3:
执行 “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弹出“亮度/对比度”对话框。分别拖动“亮度”和“对比度” 滑块,调整图像至满意效果后单击“确定”按钮。
二、调整图像素材的色调
“色相/饱和度”对话框
步骤4:
执行“文件”→“存储为”命令,以“跑道”为文件名保存处理后的图像素材。
处理后的图像效果
二、调整图像素材的色调
步骤1:
执行 “文件”→“打开”命令,打开需要裁剪的图像。
步骤2:
选择 “裁剪工具”,调整图像四周选框的大小和位置,双击选框内部或按“Enter”键完成裁剪,如图。
步骤3:
执行“文件” →“存储为”命令,以“运动员”命名后保存。
三、裁剪图像素材
裁剪图像
裁剪后的效果
步骤1:
打开图像素材,选择“仿制图章工具”,在选项栏
设置“仿制图章工具”的属性。
步骤2:
按住“Alt”键,光标变成准星形状时在适当位置单击,设置取样点,如图。
四、修复图像素材
步骤3:
松开“Alt”键,在需要修复的图像区域进行涂抹,复制取样,修复后的效果如图。
步骤4:
执行“文件” →“存储”命令,保存文件。
四、修复图像素材
修复后的图像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 Adobe Photoshop CS 6界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面板、选项栏和属性面板组成。
2.利用Photoshop软件,可以对图像素材进行色调调整、裁剪和修复操作。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4张PPT)
第3课 “移花接木”秀合成
掌握缩放及调整图像大小的操作
学会使用选框和魔棒工具进行抠图
掌握拷贝、粘贴的基本操作
掌握图像文件保存的基本操作
学习任务
步骤1:
启动软件,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
海报图像素材“阳光”。
一、添加背景
步骤2:
选择工具面板“缩放工具”,在选项栏选择 “缩小”
功能,单击图像窗口,缩小图像显示比例。
选择“缩放工具”
步骤3:
执行“图像”→“图像大小”命令,在弹出的
对话框中设置图像像素大小,勾选相关选项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下图。
一、添加背景
调整图像大小
步骤1:
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海报图像素材“跑道”。
步骤2:
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在“跑道”图像中拖动鼠标,选中所需的跑道图像,如图。
二、添加“跑道”图像素材
选取所需的跑道图像
步骤3:
执行“编辑”→“拷贝”命令,复制选区。单击选中“阳光”图像文件,执行“编辑”→“粘贴”命令,将拷贝的图像粘贴到“阳光”图像中。
二、添加“跑道”图像素材
步骤4:
执行“编辑”→“变换”→“缩放”命令,通过图像调整框线上的8个尺寸控制点调整图像,直到大小合适为止,最后拖动图像至合适位置,如图。
二、添加“跑道”图像素材
调整选区大小
加上“跑道”后的图像
步骤1:
执行“文件”→“打开” 命令,打开海报图像素
材“运动员”。
步骤2:
选择“魔棒工具”,在“魔棒工具”选项栏中,选择“添加到选区”选项,设置“容差”为32,并勾选“消除锯齿”和“连续”选项,如图。
三、添加“运动员”图像素材
设置“魔棒工具”
三、添加“运动员”图像素材
步骤3:
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图像上,鼠标指针变为 ,在图像背景上单击,图像背景区域被虚线围住,此时背景区域为选区。执行“选择”→“反向”命令,此时的选区为“运动员”的图像部分。
用“魔棒工具”反向选择“运动员”
用“魔棒工具”选择背景
步骤4:
执行 “拷贝”和“粘贴” 命令,将选区内容复制到“阳光”图像中,并适当改变“运动员”图像的大小和位置。
三、添加“运动员”图像素材
加上“运动员”后的图像
步骤5:
执行“文件”→“存储为”命令,弹出“存储为”
对话框。先选择文件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运动会海报”,再打开格式列表,选择相应格式,单击
“保存”按钮,保存图像文件。
四、保存文件
保存文件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熟悉Adobe Photoshop CS的工作界面,学会通过“缩放工具”调整图像显示比例,通过“图像大小”调整图像相关参数。
2.掌握利用矩形选框工具和魔棒工具进行抠图的操作,并掌握拷贝、粘贴的基本操作。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3张PPT)
第4课 “锦上添花”加特效
掌握添加文字及文字效果的操作
掌握使用图层合成图像元素的操作
熟练掌握设置光晕特效的方法
学习任务
一、添加文字
步骤1:
启动软件,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
“运动会海报.psd”图像文件。
步骤2:
选择 “横排文字工具”,设置如下参数。
设置字体
设置字号
设置颜色
“横排文字工具” 选项设置
一、添加文字
步骤3:
在图像上单击,进入文字输入状态,输入文字“校园运动会”。使用“移动工具”将文字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效果如图。
加上文字后的海报
二、设置文字效果
步骤1:
在文字输入状态下选中全部文字并右击,选择“文字变形”,弹出“文字变形”对话框,在“样式”菜单中选择“花冠”,调整参数至满意效果,单击“确定”按钮,效果如图。
文字变形设置
二、设置文字效果
步骤2:
执行“图层”→“图层样式”→“混合选项”命令,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设置至满意的效果,如图。
文字图层样式设置
二、设置文字效果
步骤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字效果设置,如下图。
文字效果
三、设置“光晕”特效
步骤1:
执行“图层”→“合并可见图层”命令,将图像中所有图层合并。
图层面板
合并图层
三、设置“光晕”特效
步骤2:
执行“滤镜”→“渲染”→“镜头光晕”命令,在弹出“镜头光晕”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镜头类型”,设置镜头点位置和“亮度”参数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特效。
“镜头光晕”对话框
加上“光晕”特效的图像
步骤1:
执行“文件”→“存储为”命令,弹出“存储为”
对话框。选择相应格式后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JPEG”选项对话框中,通过“图像选项”中的滑块,设置文件品质。单击“确定”按钮,保存文件。
四、保存文件
“JPEG”选项对话框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掌握添加文字,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和颜色的操作,并学会在文字图层中添加文字效果。
3.掌握将图像保存为不同格式的图像文件的操作。
总结
2.了解使用图层合成图像元素及设置光晕特效的基本操作。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6张PPT)
第5课 知“音”识“影”
了解音视频常见格式和重要参数
了解音视频的常见采集方法
熟练掌握音视频格式转换的操作
学习任务
一、认识音频
音频:
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波。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过程:采样、量化、编码。
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一、认识音频
常见的音频格式:
WAV:音质好,文件体积较大。
MP3:采用MPEG压缩标准,压缩比高达10:1~12:1,音质基本不失真。
WMA:压缩比高达18:1,同等条件下音质强于MP3格式。
APE:无损音频压缩编码方式。
一、认识音频
音频的几个重要参数:
采样率:又称采样频率,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连续信号的采样个数,单位是赫兹。
比特率:又称码率,表示经过编码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
音频编码方式:音频编码方式与音频格式相对应。
声道:声音录制时的音源数量或回放时相应的扬声器数量。
一、认识音频
常用的音频采集方法:
带麦克风的计算机录制
录音笔录制
手机录制
二、认识视频
视频:
当连续的图像变化速度超过每秒24帧(幅)画面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单幅的静态画面,产生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连续的画面叫做视频。
二、认识视频
常见的视频格式:
AVI:图像质量好,但文件体积大、兼容性低。
MPEG:采用有损压缩减少运动图像的冗余信息,包括MPEG-1、 MPEG-2、 MPEG-4。
RM/WMV:流媒体音频/视频格式,流媒体文件是边下载边播放的压缩文件,适合在线播放。
二、认识视频
视频的几个重要参数:
分辨率:视频分辨率指横向和纵向上的有效像素。
码率:指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单位时间内的二进制数据量。
视频编码方式:指通过特定压缩技术,转换视频文件格式的方式。
二、认识视频
常用的视频采集方法:
数码摄像机拍摄
数码相机拍摄
手机拍摄
带摄像头的计算机拍摄
三、各种音视频格式的相互转换
音频格式的转换方法:以MP3目标格式为例。
步骤1:启动格式工厂,在左侧“音频”选项卡选
择目标格式。
步骤2:
在弹出的“->MP3”对话框中,单击“输出配置”按钮,弹出“音频设置”对话框,根据需要设置音频参数,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
在“->MP3”界面,单击“添加文件”按钮 ,导入待转换的音频,单击“确定”按钮回到主界面,单击“开始”按钮 进行转换。
三、各种音视频格式的相互转换
音频格式的转换
操作步骤如下图:
三、各种音视频格式的相互转换
视频格式的转换方法:参照音频格式转换方法。
视频格式的转换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了解音频的概念、常见格式、重要参数以及常见的采集方法。
3.掌握运用格式工厂将不同格式的音频和视频进行转换的方法。
总结
2.了解视频的概念、常见格式、重要参数以及常见的采集方法。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9张PPT)
第6课 “声”临其境
掌握调试录制设备的操作
使用GoldWave录制一段声音并保存
掌握对声音进行编辑处理的操作
学习任务
一、调试录制设备
GoldWave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音频编辑软件,可以录音并对音频进行编辑处理。
思考:
怎样才能将朗诵的声音录制成音频文件呢?
一、调试录制设备
步骤:
在电脑桌面任务栏右下角音量图标 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声音”,然后在弹出的“声音”对话框中选择“录制”选项卡,测试麦克风效果,确保麦克风正确连接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二、使用GoldWave软件录制声音
步骤1:
创建音频文件并录音。执行“工具”→“控制器”命令打开“控制器”窗口,单击“创建一个文件并录音”按钮 ,对着麦克风开始朗诵《黄河颂》。朗读完毕后,单击“停止录音”按钮 ,结束录音。
“控制器”窗口
二、使用GoldWave软件录制声音
步骤2:
保存音频。执行 “文件”→ “保存”命令,将刚录制的声音以“黄河颂朗诵”命名保存下来。选择文件保存类型和位置。
在窗口工作区域可以看到刚录制的声音波形图。
声音波形图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删除不要的音频部分
步骤1:
启动GoldWave软件,打开“黄河颂朗诵”音频文件。
步骤2:
在要删除的声音波形区域的开始位置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开始标记”,采用相同方法设置结束标记。
音频范围选择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删除不要的音频部分
步骤3:
单击工具栏中 “删除”按钮,删除选中的这段音频。
拖动滑块定位
标尺与滑块
通过鼠标滚轮可以放大或缩小音轨标尺,左右拖动音轨滑块可迅速确定音频位置。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通过麦克风录制声音时,环境噪声或设备电流的声音都有可能被录制下来,使录音效果大打折扣。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去除录音中的噪声
步骤1:启动GoldWave软件,打开音频文件。
步骤2:识别噪声。



带噪声的波形文件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去除录音中的噪声
步骤3:选择噪声样本。在波形图中选择一部分噪声样本复制到剪贴板中。
选择噪声样本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去除录音中的噪声
步骤4:降噪。单击工具栏中的“全选”按钮,执行“效果”→“滤波器”→“降噪”命令。在弹出的 “降噪”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剪贴板”,点击“确定”按钮,将整个音频文件中的相同噪声全部去掉。
“降噪”对话框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去除录音中的噪声
降噪前后波形对比图。
降噪前波形
降噪后波形
降噪前后波形对比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如果要想朗诵更具情景感,可以在朗诵音频中加入背景音乐!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将两个声音混音
步骤1:
打开音频文件和背景音乐文件。
步骤2:
复制背景音乐文件。
步骤3:
混音并调节混音效果,制作配乐诗朗诵文件。
步骤4:
保存文件。
二、使用GoldWave编辑音频
将两个声音混音
混音
调整混音效果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了解调试录制设备的相关操作。
3.掌握运用GoldWave软件对音频文件进行编辑处理的操作,如去除噪声,混音制作配乐诗朗诵等。
总结
2.熟悉运用用GoldWave 录制音频文件的相关操作。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5张PPT)
第7课 波澜壮阔
了解Corel VideoStudio软件窗口组成。
熟练掌握视频的导入和编辑。
熟练掌握转场和滤镜的使用。
学习任务





①菜单栏
②工作区间
③播放器面板
④时间轴面板
⑤素材库面板
1 认识Corel VideoStudio
步骤一:建立素材库面板上的 按钮,添加“黄河颂素材”文件夹。
步骤2:导入素材。点击素材添加 按钮,将我们搜集的各类素材全部导入到“黄河颂素材”文件夹中。
步骤1:点击素材库面板上的 按钮,添加“黄河颂素材”文件夹。
2 素材导入
步骤1:点击素材面板中 “隐藏视频”“隐藏图片”按钮,从剩下的音频素材中找到“黄河颂配音”素材并选中。
步骤2:将声音素材拖到声音轨道上。
3 将配音导入声音轨道
视频素材的编辑
4 视频素材的编辑
步骤1:左键单击目标视频后,单击预览窗口的“播放”按钮 。
步骤2:通过
、 设置起点和终点裁剪视频。
4.1 视频素材的剪辑
步骤三:将剪辑后的视频拖动到时间轴的视频轨道上,如果截取位置或长度不合适,还可以利用鼠标进行调整。
4.1 视频素材的剪辑
步骤一:单击素材库左侧“转场”按钮 ,切换至“转场选项卡”。
步骤二:选中转场效果添加至需要转场的素材中间。转场效果添加前后对比如上图。
4.2 视频素材添加转场效果
步骤一:单击素材库面板左侧的“滤镜” 按钮,切换至“滤镜选项卡”。
步骤二:选中所需要的滤镜效果拖动到目标素材上。
4.3 视频素材添加滤镜
步骤三:如果要更改,选中目标素材点击“显示选项面板”按钮,即可查看该对象上添加的路径效果,可进行删除、顺序调整等操作。
4.3 视频素材添加滤镜
视频项目的编辑周期一般较长,所以我们需要随时保存下来方便日后剪辑。
5 保存项目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Corel VideoStudio软件的工作面板主要由菜单栏、工作区间、播放器面板、时间轴面板和素材库面板组成。
2.音频操作是视频剪辑的重要一环。
3.为了使视频内容更加丰富,我们可以给视频添加转场、滤镜效果。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4张PPT)
第8课 精益求精
了解视频片头、片尾制作方法。
掌握字幕编辑器的使用。
了解视频输出方式。
学习任务
步骤1:启动Corel VideoStudio,打开上节课的“黄河颂.vsp”文件。
步骤2:创建标题。定位到要创建标题的时间轴位置,单击库面板上的“标题”按钮 ,选择标题样式,拖动到“标题”时间轴上,双击字幕文件可修改文件内容。
1 为视频添加片头、片尾
批量添加字幕
2 批量添加字幕
步骤1:将《黄河颂》分成若干条长度相近的字幕。
2.1 批量添加字幕
步骤2:打开字幕编辑器。选中音频轨道上的“黄河颂配音”,单击时间轴上方工具栏中的“字幕编辑器” 按钮。
步骤3:创建第一条字幕。选择合适的起止位置,生成字幕。
2.1 批量添加字幕
步骤4:重复步骤3即可完成所有字幕的添加。
2.1 批量添加字幕
单击“字幕编辑器” 中的“文本选项”按钮 ,可以对字幕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设置字幕格式
字幕预设好后,单击“播放”按钮播放配音,通过预览窗口,检查同步情况,双击右侧时间可以进行微调。
2.3 微调字幕时间
全部确认好后,单击“字幕编辑器”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标题1”轨道上出现最终字幕。
2.4 生成字幕
单击上方的“输出”按钮 ,打开“输出”选项卡,可创建视频文件。
3 视频的生成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了解制作片头片尾的方法。
2.熟悉添加字幕的操作方法。
3.掌握对字幕的操作,例如设置字幕格式、微调字母时间、生成字幕等。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4张PPT)
第9课 片头动画
熟悉Flash工作界面。
掌握设置文档属性的方法。
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
掌握保存、测试并发布动画文件的操作。
学习任务
启动Adobe Flash CS5.5,新建一个文件,就能看到右图所示的工作界面。
中间白色区域是创作的舞台,相当于“画图”软件中的画布。
1 认识Flah工作界面
通过舞台右侧的“属性”面板可以修改动画影片的基本参数。
2 设置文档属性
步骤1:使用工具栏中的“文本工具” 在舞台中输入“精彩即将开始”。
3 制作逐帧动画
步骤2:使用工具栏中的“椭圆工具” ,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绘制6个小圆形用来表示省略号。
3 制作逐帧动画
步骤3:在时间轴的第六帧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关键帧”。
3 制作逐帧动画
插入关键帧后的时间轴如下图所示。
3 制作逐帧动画
步骤4:按照相同的方法,依次在时间轴的第11、16、21、26帧上分别插入四个关键帧。
步骤5:依次选中第1、6、11、21、26帧,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将小圆点依次放大。
第1帧中的内容
3 制作逐帧动画
步骤6:在第三十帧上右击,选中“插入帧”,将时间轴延长到第30帧。
3 制作逐帧动画
执行“文件” →“保存”命令,可在“另存为”对话框中将文件命名。
执行“控制” →“测试影片” →“测试”命令或使用“Ctrl+Enter”组合键可查看动画的效果。
执行“文件” →“发布”命令可生成SWF动画文件。
4 保存、测试并发布动画文件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Adobe Flash CS5.5的工作界面由菜单栏、工具栏、“时间轴”面板、“属性”面板以及舞台构成。
2.逐帧动画中的帧是Flash动画制作中的基本单位,一帧相当于电影胶片的一格镜头。
3.关键帧是指有关键内容的帧。不同的关键帧中放置的内容一般不同。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8张PPT)
第10课 主角登场
了解图层以及图层的使用方法。
掌握元件的用法。
掌握制作传统补间动画的方法。
学习任务
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塑料片,在不同的图层上画上不同的图案,将所有图层按照一定顺序叠放,完整图形就形成了。
1 认识和使用图层
步骤1:打开上一节课的作品,执行“插入” →“场景”命令新建一个场景“场景2”。
点击此处可以新建一个图层。
步骤2:在“场景2”中再新建一个图层“图层2”。
1 认识和使用图层
步骤3:重命名图层。双击图层的名字可以将图层进行重命名,将“图层1”重命名为“背景”,将“图层2”命名为“李白”。
1 认识和使用图层
步骤1:执行“插入” →“新建元件”命令,在对话框中输入“李白”,类型选择“影片剪辑”。
2 新建元件
单击“确定”按钮后,就进入元件编辑状态。
2 新建元件
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处于元件编辑状态。
这个十字标记是元件的中心,我们在编辑元件时,通常以这里为中心。
步骤2:执行“文件” →“导入” →“导入到舞台”命令,将准备好的图片导入到元件。
2 新建元件
步骤3:单击“场景2”,退出元件编辑状态,可在“库”面板中看到创建好的元件“李白”。
2 新建元件
步骤1:单击“背景”图层,执行“文件” →“导入” →“导入到舞台”命令,将准备好的素材导入到舞台。
3 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步骤2:选中图层“李白”,将“库”面板中的元件“李白”拖动到舞台中间。
3 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步骤3:分别在两个图层的50帧上右击,选择“插入帧”,将时间轴延长到50帧。
3 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步骤4:将“李白”图层的第50帧右击,选择“转换为关键帧”,并适当调整第1帧和第50帧中“李白”元件的位置。
3 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步骤5:在“李白”图层的第1帧和第50帧的任意一帧上右击,选择“创建传统补间”,系统生成一个传统补间动画,这时第1帧到第50帧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箭头。
3 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创建好传统补间动画后,保存好文件。执行“控制” →“测试影片”命令可看到动画效果。
4 保存并测试动画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Flash动画由一层层的图层构成,帧让Flash动画在时间上延伸,图层让动画的内容在空间上更加丰富。
2.元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作和完善动画,使得动画形式更加多样化。
3.传统补间动画相较于逐帧动画制作更加方便,过渡更加连贯。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5张PPT)
第11课 图文并茂
掌握动画制作中的文本输入。
掌握如何使用遮罩效果。
掌握补间形状动画的操作。
学习任务
步骤1:打开上一节课的作品,在“场景2”中新建图层“文本”。
1 插入古诗文本
步骤2:分别在三个图层的第150帧右击,选择“插入帧”,将动画延长至150帧。
1 插入古诗文本
步骤3:在“文本”图层的第50帧处右击,选择“插入关键帧”。
1 插入古诗文本
步骤4:选中 “文本”图层的第50帧,使用“文本工具”输入古诗文本。
选择文本工具后,可以在属性窗口中设置文本的字体、字号、颜色等。
1 插入古诗文本
步骤1:在“文本”图层上方新建一个图层“遮罩”,并在第50帧插入关键帧。
2 创建遮罩层
步骤2:选中“遮罩”图层的第50帧,使用“矩形工具”
绘制一个长方形。
2 创建遮罩层
步骤3:选中“遮罩”图层右击,选择“遮罩层”,此时“遮罩”图层是遮罩层,“文本”图层是被遮罩层。“文本”图层的内容中,只有被“遮罩”图层中的长方形覆盖的部分才能显示。
设置遮罩层后,“遮罩”和“文本”两个图层的图标与其它图层不同。当这两个图层被锁定后,就可以在舞台上看到遮罩效果。
2 创建遮罩层
步骤1:解除“遮罩”图层的锁定,并在第100帧处插入关键帧。
步骤2:选中“遮罩”层的第100帧,使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长方形大小覆盖“文字”层中所有文字。
3 为遮罩层中的长方形创建补间形状动画
步骤3:在“遮罩”图层的第50帧和第100帧之间右击,选择“创建补间形状”。
3 为遮罩层中的长方形创建补间形状动画
完成以上操作后,保存文件并测试作品,然后就可以看到故事文本会逐行地呈现出来。
4 保存并测试动画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要使用遮罩功能,必须要有遮罩层和被遮罩层。遮罩层中的内容不会显示,但在被遮罩层中,只有遮罩层中内容覆盖的部分才会显示。
2.补间形状动画是形状逐渐变化的动画效果。它可以在两个关键帧中使一个形状逐渐变为另一个形状。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共15张PPT)
第12课 孤帆远影
掌握影片剪辑元件的制作。
掌握补间动画的创建与修改。
掌握背景音乐的导入。
学习任务
步骤1:打开上一节课的作品,执行“插入” →“新建元件”命令,输入新元件的名称“帆船”,并选择元件类型“影片剪辑”。
步骤2:在“帆船”元件的编辑状态下,再新建两个图层,三个图层分别命名为“船体”“帆”“桅杆”。
1 设计影片剪辑元件“帆船”
步骤3:分别在三个图层中利用绘图工具绘制船体、帆、桅杆。
1 设计影片剪辑元件“帆船”
步骤4:完成“帆船”元件的设计后,单击“场景2”,退出元件编辑状态,可在“库”面板中看到“帆船”元件。
1 设计影片剪辑元件“帆船”
步骤1:新建一个图层“帆船”,选中该图层的第1帧,将元件“帆船”拖动至舞台。
2 创建补间动画
步骤2:在“帆船”图层的第1帧和第150帧之间右击,选择“创建补间动画”。
2 创建补间动画
步骤3:选择“帆船”图层的第50帧,将“帆船”元件移到另一个位置,利用“任意变形工具” 将“帆船”元件适当缩小。
2 创建补间动画
步骤4:按步骤3的方法,依次选择“帆船”图层的第100帧、第150帧,并相应调整位置、大小和运动轨迹。
2 创建补间动画
步骤1:执行“文件” →“导入” →“导入到库”命令,导入预先准备的音频文件。导入完后,“库”面板中能看到导入的音频文件。
3 给作品配上背景音乐
步骤2:在“帆船”图层的上方新建一个图层“音乐”。
步骤3:选中“音乐”图层的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把“声音”中的“名称”设置为刚导入的音乐。
3 给作品配上背景音乐
4 保存、测试并发布
保存文件后,作品就完成了。测试影片,预览整体的动画效果。最后执行“文件” →“发布”命令,将动画发布生成SWF文件。
4 保存、测试并发布
请大家思考并完成教材中“实践与探究”中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阅览室”的内容。
巩固与练习
1.多图层设计的元件,操作更加灵活,但是制作较为繁琐。
2.通过设置补间动画,我们可以让元件按照我们的想法运动,还可以设置运动的速度。
3.Flash动画还可以添加背景音乐。
总结
本节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