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5 10: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泉州市四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考试科目:地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
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位于鸭绿江江口的辽宁省丹东市是我国北方渔业生产重镇。在海洋渔业生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
件。近年来,该市利用沿海、沿江、沿边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水产加工品远销朝鲜、韩国、日本、
欧美等国市场。据此完成 1~2 题。
1.丹东市近海海域水产品味道鲜美,许多产品质量优于国内同类,可能主要得益于
A.气温日较差大 B.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C.海水水质优良 D.冷水环境中生长缓慢
2.为开拓国际市场,丹东市在水产品加工上力争做到适销对路,其主要策略是
A.针对各地居民消费习惯 B.努力改善运输和保鲜条件
C.注重“绿色生产” D.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湖北三峡库区是集农村、山区、移民区为一体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通过坡耕地撂荒、经果林种植
等方式,库区传统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如图1),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也随之变化。据此完
成3~5题。
图 1
3.调查发现三峡库区高海拔区域的坡耕地撂荒率不断上升,其最直接原因是
A.青壮年人口外流 B.耕作条件变差 C.森林火灾减少
4.推测传统农业生计时期三峡库区的农业生产主要是
A.水产养殖 B.水果种植 C.畜牧业
5.生态化—集约化时期,乡村聚落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聚落规模逐渐减小 B.都转化为城镇 C.向较低海拔区集聚
高三上期中(地理)第 1 页 共 6 页
D.气候环境演变
D.粮食生产
D.人居环境恶化
图2所示河流入海径流量占北冰洋入海径流总量的约60%。近年来,这些河流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
径流量有所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河流
A.入海口三角洲发育速度快
C.流域南部比北部气候湿润
7.图示河流的入海径流可促使北冰洋
A.海水深度加大
C.海水盐度上升
图 2
B.入海口渔业资源丰富
D.流域内有苔原带分布
B.海面结冰面积增大
D.海水垂直运动加快
8.近年来,图示河流春季径流量明显增加而夏季径流量有所减少,原因可能是各河流域
A.植被覆盖率季节变化增大 B.积雪(冰)融化提前
C.水土流失程度和面积增大 D.大气降水集中期提前
温带气旋是出现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低压系统,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因受热量和水汽的综合作
用会不断移动。北极地区以南生成并向北移动进入极区的温带气旋,其活动轨迹夏季集中在陆地上,冬季
则集中在海上,对中低纬度地区物质和热量向极地输送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北极地区大气、海洋和海冰的
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图3示意“1979—2014年在中纬度地区生成并向北越过70°N的温带气旋各季节向北移
动纬距”图。读图完成9~10题。
图 3
9.①④季节温带气旋向北移动纬距差别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盛行风
高三上期中(地理)第 2
页 共 6 页
10.向北越过70°N的温带气旋数量持续增加会使北极地区
A.空气湿度降低 B.太阳辐射增强
C.冰川厚度降低
D.动植物数量减少
图4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
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11~13题。
11.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
A.① B.②
12.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
C.③
图 4
D.④
A.①形成时期
B.②形成时期
C.③形成时期
D.④形成时期
13.推测该溶洞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C.间歇性下降
B.持续上升
D.间歇性上升
多年冻土是指地下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是一种由冰胶结合且性质特殊的土体,其厚度一般具有稳
定性。热融湖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
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其广泛分布在多年冻土区。图5示意青藏高原多年冻士区某热
融湖塘湖心温度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特点,该湖为封闭性湖泊。据此完成14~16题。
图 5
高三上期中(地理)第 3
页 共 6 页
14.该热融湖塘湖心
A.湖水深度小于湖冰厚度
C.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B.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
D.底层的水温变化大于表层
15.热融湖塘底部冻土融区将在冬季快速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与湖泊水体的温差 B.气温与冻土层的温差
C.湖泊冬季与夏季的温差 D.湖泊与冻土层的温差
16.随着热融湖塘的发展,其最大深度最终将
A.等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 B.等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C.高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 D.低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2分。请考生务必将答案按照对应题号答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
无效。)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
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 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
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
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大豆、玉米、烟草、牲畜、羊毛等。图6为“帕图斯湖周围区域”图。
图 6
(1)海岸鴻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狭长状的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
(8 分)
(2)简述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和解决措施。(6分)
(3)阿雷克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4)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高三上期中(地理)第 4
页 共 6 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洞庭湖原为断陷盆地,长期处在缓慢沉降中。长江对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
小明乘船游览洞庭湖时,意外发现一座仿佛建在水中的浮塔,因担心船只搁浅不敢靠近观察。据当地
渔民说,每年特定季节可乘船近距离观察这座“水上奇塔”。史料记载,该塔是始建于1782年的镇江塔(图
7),当初建在资水入湖口的西岸陆地。
1130
图 7
(1)判断乘船近观镇江塔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2)小明猜想“水上奇塔”的形成可能与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有关。根据这一猜想,说明“水上奇塔”
的形成原因。(8分)
(3)除小明的猜想外,你对“水上奇塔”的形成还有其他何种猜想 请提出一种猜想,并列举为验证猜想所
需查找的资料。(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渔汛是指海洋渔业中某种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在某一水域高度密集,有利于大量捕捞的时期。甲、乙
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图8示意甲、乙两渔场位置。
(1)分别画出7月份时甲、乙海域的洋流(暖流用实线箭头,寒
流用虚线箭头表示)。(4分)
(2)推测甲渔场出现渔汛的时间,并说明理由。(6分)
图 8
高三上期中(地理)第 5
页 共 6 页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11.C 12.A 13.D
二、非选择题:
2021年秋季高三年期中联考(地理)(参考答案)
4.D 5.C 6.D 7.B 8.B
14.B 15.D 16.B
9.A
10.C
17.(1) 陆上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2分);受由北向南流动的洋流(巴西暖流)将泥沙向南推进(2
分);并受潮水(或波浪)向岸边运动共同影响,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面的长形离岸沙坝
(2分);沙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2 分)。
(2)限制条件:泥沙淤积,水位较浅(2分)。解决措施: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2分);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2分);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2分);拓
深或新建人工航道等(2分)。(三选二)
(3)阿雷格里港周边地区是发达的农牧业区,农牧产品丰富,商品率高,出口量大(2分);农产品多采用廉
价的水路运输(2分);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农牧产品集散地(2分);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
连,便于海运,利于农产品输出(2分)。(每点2分,写满3点得6分)
(4)赞成 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2分)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
位深。(2分)
不赞成 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2分)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
海陆联运。(2分)
18. (1)夏季。(2分)理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流域降水丰富;(2分)长江及周边径流大量汇入,
使水位升高,船只不易搁浅。(2分)
(2)长江对洞庭湖的湖盆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1分)长江输沙量大,(1分)洞庭湖流速较长江慢,(1分)大
量泥沙在湖盆淤积(1分);洞庭湖的沉降速度小于长江泥沙堆积速度,(2分)故湖盆升高,水位上升,
湖水淹没塔基。(2分)
(3)猜想一:地震导致塔基沉陷。
资料:地震发生的历史记录:镇江塔及其周围的地震遗迹。(4分)
猜想二:湖岸沉降导致塔身下陷。
资料:洞庭湖地区高程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4分)
猜想三:洞庭湖水量增大淹没塔基。
资料:洞庭湖流域降水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4分)
猜想四: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水位上升淹没塔基。
资料:洞庭湖地区土地利用数据:洞庭湖水量数据。(4分)
19.(1)说明:每个洋流方向正确得1分,方向、线型均正确得2分,两处
洋流共4分。
(2)北半球夏季;(2分)甲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夏季西南季风
吹走了索马里海域表层海水,下层海水上泛,出现索马甲寒流:(2分)
该寒流属于上升流,把海水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面,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渔场。(2分)
高三上期中(地理)第 6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