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能够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高度、角度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由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2.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情境一 如图所示, 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并求出A,B间的距离。
教师提出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应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 ∠BDA=δ,
【探究】如何求AB间的距离?
学生小组活动探究
情境二 如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座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并求出建筑物的高度。
【分析】如图,求AB长的关键是先求AE,在 △ACE中,如能求出C点到建筑物顶部A的距离CA,再测出由C点观察A的仰角,就可以计算出AE的长.
【探究】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仰角分别是α,β,CD=a,测角仪器的高是h,那么,在△ACD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
所以,这座建筑物的高度为
情境三 .位于某海域A处的甲船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 n mile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后抛锚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位于甲船南偏西,且与甲船相距7 n mile的C处的乙船,那么乙船前往营救遇险渔船时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北偏东多少度(精确到 )?需要航行的距离是多少海里(精确到1 n mile)?
【探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
由余弦定理,得
于是
由正弦定理,得,于是
由于,所以
因此,乙船前往营救遇险渔船时的方向约是北偏东 .
大约需要航行24n mile.
(二)理性分析,课堂练习
1.如图,设,两点在河的两岸,在所在河岸边选一定点,测量的距离为,,,则,两点间的距离是 .
解:,,,
在三角形中,由正弦定理,得,
,
、两点的距离为,
2.如图所示,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AB的高度,在C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45°,在D点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求电视塔的高度.
解:设电视塔AB的高为x,
则在Rt△ABC中,
由∠ACB=45°,得BC=x.
在Rt△ADB中,∠ADB=30°,∴BD=x.
在△BDC中,由余弦定理,得
BD2=BC2+CD2-2BC×CDcos120°,
即(x)2=x2+402-2·x·40·cos120°,
解得x=40,
答:电视塔的高为40 m.
3.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距离A处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解:如图若要最快追上走私船,则两船到D点时所用时间相等.
假设在D处相遇,设缉私船用t h在D处追上走私船,如图.
则有CD=,BD=10t.
在中,因为,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知
所以,所以,
即在的正东方向,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即缉私船沿北偏东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四、课堂小结
(1)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注意体会正、余弦定理的综合使用;
(2)明确应用题中常见的概念,如方位角、俯角、仰角等;
(3)在解决存在多个三角形的问题时,需注意观察,在不同的三角形中运用正、余弦定理,构建边角关系.
五、课后练习
1.如图,地面四个5G中继站A、B、C、D,已知,,,,则A、B两个中继站的距离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得,,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2.如图,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点相距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试求:
则求救援船到达D点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1小时.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中,,,则,
由正弦定理得:,
由,
代入上式得:,轮船D与观测点B的距离为海里.
在中,,,,
由余弦定理得:
,
,,
即该救援船到达点所需的时间小时.
4(共16张PPT)
6.4.5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课堂引入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测量距离、高度、角度等实际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借助经纬仪以及卷尺等测量角和距离
的工具进行测量。
具体测量时,我们常常遇到“不能到达”的困难,这就需要设计恰当的测量方案,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说明这种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题中为什么要给出这些已知条件,而不是其他
条件。事实上,这些条件往往隐含着相应测量问题在某种特定
情景和条件限制下的一个测量方案,而且是这种情景与条件限制下的恰当方案。
探索新知
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叫仰角;
俯角:目标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叫俯角;
方位角:北方向线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的夹角。
水平线
视线
视线
仰角
俯角
几个概念
N
方位角60°
目标方向线
创设情境
情境一 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并求出A,B间的距离
分析:计算出河的这一岸的一点C到对岸两点的距离,再测出∠BCA的大小,借助于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
测量距离
解:测量者可以在河岸边选定两点C,D,测得CD=a,并且在C,D两点分别测得∠BCA=α,∠ACD=β,∠CDB=γ, ∠BDA=δ,在△ADC和△BDC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计算出AC和BC后,再在△ABC中,应用余弦定理计算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
D
C
B
A
α
β
γ
δ
创设情境
分析:由于建筑物的底部B是不可到达的,
所以不能直接测量出建筑物的高.
由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只要能
测出一点C到建筑物的顶部A的
距离CA,并测出由点C观察A的仰
角,就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
情境二 如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座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设计一种测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并求出建筑物的高度。
测量高度
创设情境
解:选择一条水平基线HG,使H,G,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由在H,G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仰角分别是α,β,CD=a,测角仪器的高是h.那么,在 ACD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B
E
A
H
G
D
C
h
a
创设情境
情境三 位于某海域A处的甲船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 n mile的B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后抛锚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位于甲船南偏西30°,且与甲船相距7 n mile的C处的乙船.那么乙船前往营救遇险渔船时的目标方向线(由观测点看目标的视线)的方向是北偏东多少度(精确到1°) 需要航行的距离是多少海里(精确到1n mile)
测量角度
创设情境
解:根据题意,画岀示意图由余弦定理,得
于是
由正弦定理,得 ,于是
由于 0°因此,乙船前往营救遇险渔船时的方向约是北偏东
46° + 30° = 76°,
大约需要航行24 n mile.
创设情境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解:如图若要最快追上走私船,则两船到D点时所用时间相等.
假设在D处相遇,设缉私船用t h在D处追上走私船,如图.
则有CD= ,BD=10t
3.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距离A处 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 海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