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5 22: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开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刘邦、项羽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穷兵黩武 C. 增加赋税 D. “以德化民”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 发展农业生产 B. 做给农民看
C. 稳固自己的统治 D. 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治世局面,“光武中兴”出现在(  )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由以上的历史短剧台词,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郑和下西洋
C. 清军出兵雅克萨 D. 玄奘印度取经
2017年,中欧班列新疆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共开行700列班列,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开行500列的目标任务,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历史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 张骞通西域 B. 西汉出击匈奴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班超出使西域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李冰 B. 蔡伦 C. 祖冲之 D. 毕昇
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A. 《丹经》 B. 《九章算术》
C. 《伤寒杂病论》 D. 《本草纲目》
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认为华佗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
①“五禽戏”
②外科手术
③创制“麻沸散”
④提出“治未病”理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 《尚书》 B. 《春秋》 C. 《史记》 D. 《道德经》
图示法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
A. B. C. D.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
A. 班固 B. 卫温 C. 张骞 D. 甘英
西晋末年,我国北方内迁的游牧民族主要有(  )
A. 匈奴、蒙古、女真、羌 B. 匈奴、氐、羌、羯、鲜卑
C. 匈奴、蒙古、氐、羯、羌 D. 匈奴、鲜卑、蒙古、女真
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 齐宋梁陈 B. 陈齐梁宋 C. 梁宋陈齐 D. 宋齐梁陈
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
①揭竿而起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斩木为兵⑥投鞭断流⑦退避三舍⑧问鼎中原
A. ①④⑦ B. ②⑥⑧ C. ②④⑥ D. ⑥⑦⑧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 《本草纲目》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水经注》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 圆周率的计算 B. 《大明历》的创制
C. 指南车的制造 D. 千里船的制造
“绘女史成箴图,赋洛神传佳画。”这是对下列哪一位人物成就的概括(  )
A. 贾思勰 B. 锺繇 C. 胡昭 D. 顾恺之
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娇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 《女史箴图》 B. 《兰亭集序》 C. 《水经注》 D. 《洛神赋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1) 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
(2) 材料二是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请写出图中A、B处分别代表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3) 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4) 秦朝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请问秦统一六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材料三:(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汉书 食货志》材料四:
(1) 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为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问题采取了主父偃的哪项建议?这一建议有何作用?
(2) 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汉武帝接受了哪位大臣的什么建议?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巩固统一?这一措施的作用是什么?
(4) 材料四所展示的是哪一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魏晋以来北方地区内迁的少数民族与当地汉族混居杂处,互相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西晋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
材料二:
原姓氏 新姓氏
拓跋 元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 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三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
(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4) 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A。
本题以《汉书 食货志》中的一段记载为切入点,考查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本题以《汉书 食货志》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汉休养生息政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答案】C
【解析】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因而题干中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
故选:C。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4.【答案】A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并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治世局面。
5.【答案】D
【解析】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时在位时期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形成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选D.
本题考查光武中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光武中兴.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与汉武帝道别的场景。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出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辗转到达大月氏后返回长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7.【答案】C
【解析】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问题,明确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西域都护的设置。解题的关键是对基本知识点的准确掌握。
解答本题应该准确识记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意义。
8.【答案】B
【解析】“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结合所学,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B。
本题以“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C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选:C。
本题以《伤寒杂病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东汉末年,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创制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成医学体操“五禽戏”,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称为外科鼻祖。④提出“治未病”理论的是张仲景。
故选:A。
本题考查华佗的医学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华佗的医学贡献。
11.【答案】C
【解析】《史记》因为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史记》。
此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史记》的识记,熟记《史记》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人物、位置都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解答本题需掌握三国的建立者和位置。
本题以三国鼎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B
【解析】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地区),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故B符合题意;班固是汉代的文学家,著有《汉书》,排除A;张骞是西汉时期通西域的将军,排除C;甘英是出使西域,出使大秦。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4.【答案】B
【解析】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被称为“五胡”。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氐、羌、羯、鲜卑。故西晋末年,我国北方内迁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氐、羌、羯、鲜卑。
故选:B。
本题考查少数民族的内迁,知道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
15.【答案】D
【解析】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宋齐梁陈。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南朝。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依次为宋齐梁陈。
1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②④⑥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淝水之战。掌握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
解答本题要把握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7.【答案】B
【解析】《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天工开物》是综合性科学著作,《水经注》是地理学专著。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的有关内容.
注意《齐民要术》的内容的识记.
18.【答案】A
【解析】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设计制造指南车,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为切入点,考查了祖冲之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祖冲之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D
【解析】顾恺之的画,不仅“画山有灵,画人传神”,而且文才出众,专心致力于艺术事业并达到痴呆的程度,历史上有“画绝、才绝、痴绝”的“三绝”美称,其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等神品传世。“绘女史成箴图,赋洛神传佳画。”是对顾恺之成就的概括。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顾恺之。顾恺之有“画绝、才绝、痴绝”的“三绝”美称。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与石窟艺术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兰亭集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故B正确。
AD.《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都是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故AD错误。
C.《水经注》是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代表作,故C错误。
故选B。
21.【答案】【小题1】公元前221年。
【小题2】A代表皇帝;B代表太尉。郡县制。
【小题3】措施:统一文字。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小题4】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秦朝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历史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
22.【答案】【小题1】“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小题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题3】实行盐铁专卖;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小题4】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丝绸之路以及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丝绸之路以及意义等知识。
23.【答案】【小题1】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小题2】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小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小题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等。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史实。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