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土地改革
一、单选题
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如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
A. 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 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 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上联:千载冤仇泥入海。下联:世间今日炸惊雷。横批:田归故土。”这是1953年春节农民李顺家所贴的对联。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事件给农民带来的喜悦(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新中国成立
C. 土地改革 D.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农业合作化 D. “一五”计划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 )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经营权 D. 管理权
假如我们回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农村进行采访, 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 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 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 D. 农民不用向地主缴纳地租
1952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 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 参加了开国大典
C. 坐上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
D. 创办了农村乡镇企业
20世纪50年代初期,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A. B. C. D.
下表为常熟县团结、胜利、高峰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工作,其中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下列关于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农村停产闹革命
C.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D. 农村实行“大包干”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2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2)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土地改革的依据及有什么历史作用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地冲击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特别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制度,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使农村各阶级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贫、雇农基本获得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同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 图一图二宣传的内容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 ______ (写字母)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 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______ 信息点二: ______ 信息点三: ______
(3) 请选择其中一次土地改革说说对中国当时政局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农民从土地上爬起来,翻身作主人”的情景。
材料二 1952年,甘肃天水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1亿千克, 较1949年增长9384.5万多千克, 增长22.5%。人均产量较1949年增长30.8%。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农民能够“从土地上爬起来,翻身作主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该依据主要内容有哪些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解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牲畜、房屋,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因此图片反映的是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BCD不能从图片中得出结论。
2.【答案】C
【解析】
C.根据“上联:千载冤仇泥入海。下联:世间今日炸惊雷。横批:田归故土”可知,这副对联反映了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喜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故C正确。ABD.三项所述均与题干无直接关联。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故A正确。BCD.三项均与“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不符。故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
A.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底年完成了土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故A正确。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
故选A。
5.【答案】B
【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因此地主并不是一无所有,故B错误。
ACD.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具、牲畜,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不用向地主交纳地租,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故ACD正确。
故选B。
6.【答案】A
【解析】
A.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农民的幸福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故A正确。
B.本项出现在1949年。故B错误。
C.本项所述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之一。故C错误。
D.本项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②③④.根据材料“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可以得出,土地改革得到了农民的拥护;根据“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可以得出,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据“翻了身”可以得出,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故②③④正确。
①.题干信息不能表明土地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事实上,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故①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略
9.【答案】A
【解析】A.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农民土地私有制,不是将土地收归国有,故A说法错误。BCD.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故BCD说法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略
11.【答案】(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2.【答案】(1)】A
(2)两次土地改革都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土地改革都是为了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巩固了人民政权(选取其中三个就可)。
(3)第一次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快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3【答案】(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说明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3) 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推数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 得到了土地, 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课 土地改革 【背诵清单】
1.标志:1950,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注:不论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还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归根结底都是私有制
2.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3.意义:①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②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