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旅行

文档属性

名称 诗意的旅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2 22: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诗意的旅行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本单元选题源自人教版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巅峰,而李白的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则是巅峰上的至高点。学习李白诗歌,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会鉴赏李白诗歌,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以以李白《将进酒》作为赏析示例,是踌躇中的李白的真实告白,作为诗仙,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一首诗中感受到他飘逸的诗风,学习这首诗,能窥一斑而观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李白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李白诗情,展示自己关注弱势群体的图片及诗文,撰写对李白诗歌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诗人踌躇不得志、狂放自得的情感。
2.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 。
3.能通过品味诗歌设置宏大的背景、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手法达成的效果鉴赏杜诗。
4.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李白豪放自得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李白的豪放飘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李白的豪放豁达?
李白豪放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更深刻的东西?
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情怀的?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放纵自己 ( 1课时)
专题二: 内心的苦闷 ( 2课时)
专题三: 表现手法 ( 1课时)
专题一
放纵自己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放纵的情怀在整首诗中起着前提和灵魂的作用。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李白豪放豁达的情怀,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李白独特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李白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能理解李白豪放豁达的情怀,了解其生平。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李白豪放豁达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李白会有如此豪放的诗风?
豪放豁达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白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李白
问题:
1.何谓“豪放豁达”?这首诗从哪里表现除了豁达之情?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诗人到底放纵什么?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放纵?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诗人豪放豁达的根源。
问题:
1.在历史动荡年代,为什么李白会如此放纵自己?
2.如何理解李白的放纵?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李白生平,李白的经历与文化继承。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李白豪放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白飘逸诗风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内心的苦闷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诗人飘逸的诗风在整首诗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其思想的豁达,生活的飘逸,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诗仙”。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诗人豪放背后所隐含的苦闷之情,把握诗歌主旨,感悟杜李白独特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李白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能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背后所隐含的内心苦闷,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诗人为何内心苦闷而诗风豪放?
他的苦闷源自哪里?
如何评价这种豪放飘逸的诗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白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诗人为何而苦闷?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这些内心的苦闷?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如何评价这种豪放飘逸的诗风?
借助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
活动四:再次朗读《将进酒》,以品带读,加深对“苦闷”的理解。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李白豪放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白豪放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表现手法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诗人豪放飘逸的情怀不是抽象存在的,是有依托的,如何表现这一情怀则是本专题的又一重点。李白采用的表现情怀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设施宏大而开阔的背景,跌宕起伏描写,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李白诗歌鉴赏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能掌握李白诗歌鉴赏的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李白为什么给自己的诗歌设置宏大而开阔的背景?
跌宕起伏的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白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李白为什么给自己的诗歌设置宏大而开阔的背景?
学生品读文本中相应的语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跌宕起伏描写是如何表现其思想感情的?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直抒胸臆的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李白其它诗篇,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李白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