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民本思想的语言魅力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4课时,共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必修五的第四单元《以天下为己任》。两篇文章一古一今,一中一外,但都表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课文编者在必修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这样一个主题,用心不言自明。
本单元由《齐桓晋文之事》《我有一个梦想》两篇组成,《齐桓晋文之事》篇承载的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意识的体现,是对百姓的现实关怀。当今社会中,很容易看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比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高人口素质,甚至包括反对战争、保护生态环境等。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主张以怨报德,以爱报恨。
根据内容的需要将这个单元设计为三个专题,一是《齐桓晋文之事》的文本解读及孟子的民本思想,用时2课时;二是《我有一个梦想》的民本思想及其与孟子思想比较,用时1课时;三是两篇演讲的技巧研究用时1课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是: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孟子的有关文章及其生平,以及写马丁·路德·金的传记、散文等。
预期成果:理解孟子和马丁·路德·金的民本思想,展示自己写作的思辨性文章或演讲词,撰写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2.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及马丁·路德·金演讲的背景。
3. 掌握《齐桓晋文之事》中出现的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4.能分析作者的论辩和演讲技巧。
5.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文章并写出演讲词或思辨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读熟《齐桓晋文之事》和《我有一个梦想》。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孟子思想和马丁·路德·金的生平的有关信息,解决《齐桓晋文之事》的阅读和理解障碍,并总结重点文言词语,句式等语法现象,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作者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理解孟子和马丁·路德·金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认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增强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5.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如何理解马丁·路德·金的民本思想及其与孟子思想的异同?
两位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思想的?
专题划分
专题一:孟子的民本思想 ( 2课时)
专题二:马丁·路德·金的民本思想及其与孟子思想的异同 ( 1课时)
专题三: 表现思想的手法 ( 1课时)
专题一
孟子的民本思想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齐桓晋文之事》篇承载的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意识的体现,是对百姓的现实关怀。当今社会中,很容易看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比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高人口素质,甚至包括反对战争、保护生态环境等。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孟子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孟子的思想情怀,了解其生平。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自己找出了哪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我国封建时代,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我们通常听到的说法是: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孟子的“仁政”究竟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的思想的呢?这篇文章中孟子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孟子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展示找出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学生利用多媒体和黑板展示学习成果。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问题:
1.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是怎样的?
2.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和纸质资源,搜索《论语》的《颜渊》《学而》篇和《孟子》的《梁惠王上》《公孙丑下》。从中抽取重要言论加以考察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深入研究思想范畴内的东西,而是培养他们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孟子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展示找出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找到的数量,是否重点,是否有代表性。
2.孟子的仁政思想。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马丁·路德·金的民本思想及其与孟子思想的异同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世纪最为激荡人心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悲愤而热烈的情感。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马丁·路德·金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这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演说中处处闪耀着民主、平等、自由和平的思想光芒。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马丁·路德·金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树立远大理想,为崇高事业而奋斗。演讲背景的认识,非暴力主张的认识。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的背景是怎样的?他在这篇演讲词中展示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思想?
我们如何认识马丁·路德·金非暴力主义?
孟子和马丁·路德·金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如何?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马丁·路德·金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的背景是怎样的?他在这篇演讲词中展示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思想?
学生朗读文本,查阅资料,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我们如何认识马丁·路德·金非暴力主义?
学生查阅资料,发表观点。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早在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
活动三:孟子和马丁·路德·金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如何?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影响?
1.借助网络资源,后世对这两位思想的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为什么孟子的主张不能实现而马丁·路德·金的主张却逐步实现了?
3.我们从孟子“知其不可为而为”,马丁·路德·金用生命宣扬非暴力主义和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学到了什么?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的背景是怎样的?他在这篇演讲词中展示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思想?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孟子和马丁·路德·金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如何?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影响?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表现思想的手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孟子的文章感情强烈,雄辩有力,气势磅礴。他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孟子的文章善设机(智)巧(妙),引人入彀(诱引论敌进入预先构想的范围处在自己的掌握控制之中而驳服他);善用譬喻,生动说理。孟子的散文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我有一个梦想》,这是20世纪最为激荡人心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演说中处处闪耀着民主、平等、自由和平的思想光芒,并大量运用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量形象的描述,这正体现了演讲词思想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结合的特点。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掌握两篇课文用的技巧方法,会写赏析性的文章。
本专题问题设计
《齐桓晋文之事》体现了怎样的论辩技巧?
《我有一个梦想》作为一篇演讲词有怎样的特点?
两篇文章立论的基础是什么?我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齐桓晋文之事》体现了怎样的论辩技巧?
活动二:《我有一个梦想》作为一篇演讲词有怎样的特点?
活动三:两篇文章立论的基础是什么?我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活动1、2、3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活动4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