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饱含深情的旋律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诗言志,托之以情。诗歌以其简洁而极富乐感的形式,将万千文人骚客,渔樵耕夫牢牢吸引,从而在社会各个人群都出现了优秀的作品。诗歌中传达出的各种情怀让众多观者共鸣不已。古代诗歌积淀深厚,大浪淘沙后金光灿灿,相较而言,近代诗歌起步较晚,历史短暂,但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本单元将通过毛泽东、戴望舒、徐志摩、艾青的作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触动那优美旋律中的深情。
本单元选题出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中的第一单元,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感受韵律中的深情。指导学生诵读《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词 ,抓住其中的重要意象,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感受诗歌的动人情感。专题二,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几位作者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所具有的思想情怀。专题三,放飞你的情感。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鼓励学生模仿写作或自由写作诗歌进行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作者不同的人生际遇,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不同人生际遇中不同的思想情感,探究这种情感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作者的浓郁情感,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四位作者在诗歌中分别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四位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诗歌特点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专题划分
专题1:感受韵律中的深情
专题2: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3:放飞你的情感
专题一
感受韵律中的深情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近代诗歌突破了格律的束缚,但韵律同样优美,句子的长短不一,反而使乐感更为突出,更加利于情感的表达。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词展开,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比较词中表达情感的不同。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本单元四篇作品,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4.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诗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四篇作品传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和作品相关的图片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引导学生诵读《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
活动二:这四首诗中出现了哪些重要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作者是如何让这些意象染上浓重的情感色彩的?
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在诗中传达的情感。
活动四: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诗,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布置作业: 1.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2.背诵前三首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毛泽东的豪情,戴望舒的愁情,徐志摩的柔情,艾青的亲情,从以上几首诗中,探讨作者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作者及其诗词的认识,谈一谈你对作者的思想情怀的认知。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作者不同人生际遇,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际遇中不同的思想情怀,探究这种情感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对哪一位作者比较熟悉,能大体说一说他的人生经历吗?
2.毛泽东和戴望舒传达的情感大为不同,你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吗?
3.人生经历是怎样影响诗歌创作的?
4.你有写诗歌或日记的习惯吗?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写作更利于发挥。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三首诗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思考
(1)你对哪一位作者比较熟悉,能大体说一说他的人生经历吗?
(2)毛泽东和戴望舒传达的情感大为不同,你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吗?
引导学生将李清照的咏花词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
活动三:小组讨论
人生经历是怎样影响诗歌创作的?
活动四:自由发言
你有写诗歌或日记的习惯吗?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写作更利于发挥。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三首诗歌;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引发学生思考,感悟写作技巧。
专题三
放飞你的情感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单元诗歌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举办一次作品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诗歌写作展示评比。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毛泽东等人极具魅力的人生,引发学生思考和塑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本单元的哪一首诗?
2.毛泽东等人的一生充满传奇和诗意,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展台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本单元诗歌或自己写的诗歌。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诗歌作品,每组推选两篇优秀作品,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三:
(1)你最喜欢本单元的哪一首诗?
(2)毛泽东等人的一生充满传奇和诗意,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人的一生中可能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经历,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人生的态度。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