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1.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①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②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
1.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内容: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宪法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5课
新课导入
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1949年10月——1956年底(即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壹
大刀阔斧搞合作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阅读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改造的原因。
材料1: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材料2: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
②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③但分散经营使农业发展缓慢,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那怎么进行农业改造呢?
农业改造
nongyegaizao
第3课
主要形式:
主要目的:
实行原则:
发展阶段:
结果:
性质: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1955年,掀起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改造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一、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nongyegaizao
萌芽: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全社会主义合作化)
农业改造的实质
nongyegaizao
第3课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生产合作社兴修水利工程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农民土地所有制
集体土地所有制
私有
公有
一、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nongyegaizao
背景:
方式: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步骤:
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毛主席接见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木器生产合作社
贰
公私合营开创举
——公私合营
一、
公私合营的原因
gongsiheying
材料1: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材料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主要是商业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
公私合营
gongsiheying
形式: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赎买政策
方法:
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5%),就是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
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时间:
1954年-1956年
一、
公私合营
gongsiheying
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意义: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同仁堂的商标
同仁堂的新貌
一、
三大改造
sandagaizao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集体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 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国家
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完成: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意义: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一、
三大改造
gongsiheying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三大改造的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启示:
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②必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一、
社会性质的转变
shehuizhuyi
1840年
鸦片战争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的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
当堂训练
yicuoyihun
易错易混点: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属于农民。
2.土地改革后,就没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
3.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
×
×
课后活动2: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增长。
一、
本课小结
benkexiaojie
三
大
改
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行企业的公私合营
实行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确立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