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登高诗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登高诗鉴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2 22: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标题
登高诗鉴赏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三课时(课外三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每有登高必有诗作。本单元依托苏教版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初唐诗专题中的《滕王阁》、盛唐诗专题中的《与诸子登岘山》、中唐诗专题中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晚唐诗专题中的《安定城楼》和《必修四》中杜甫的《登高》等篇目整合起来,设计为“登高诗”专题,进行拓展研究。
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进诗人。知人论世,了解作家、作品风格及思想。专题二:走进诗作。文本学习,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其抒发的情感,初步感受诗作的诵读。专题三:走进自我。个性化品读,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以诵读或写作的多样化形式展现自己的读诗成果。
主要学习方式: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或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的成果:一是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分”与“合”的组合学习;二是强调对登高诗基本风格、手法的理解及古诗词鉴赏方法的归纳整理,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滕王阁》《与诸子登岘山》《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安定城楼》《登高》,知人论世,理解作品抒发的情感。
2、理解作品感情抒发的手法及其效果,综合运用各种诵读技巧,有感情诵读。
3、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解读诗歌,作出个性化的评论或鉴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和文本学习,认识本单元涉及的五位作家生平及作品风格,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2、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3、通过拓展延伸和活动展示,联系现实生活及个人性格经历,加深对词人不同情怀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中,培养团队协作和合作学习精神。
以自身情感体验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并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3.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5.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6.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五位作者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与作品有什么关联?
鉴赏登高诗要注意哪些表现手法的使用?吟诵诗词要重视哪些因素的引领与学习?
如何个性化表达你对登高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慨的理解和自我体验?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诗人。知人论世,了解作家、作品风格及思想。
专题二:走进诗作。文本学习,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其抒发的情感,初步感受作品的诵读。
专题三:走进自我。个性化品读,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以诵读或写作的多样化形式展现自己的读诗成果。
专题一
走进诗人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起基础性作用,只有在知人论世的前体下才能更深入词人的情感世界,领悟诗歌的丰富内涵,艺术魅力。
学习内容、活动上,以登高诗涉及的五位作家王勃、孟浩然、柳宗元、李商隐、杜甫为对象,以问题研究、网络自学、学习交流的活动方式展开自主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理解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做一个概括性梳理,然后在课内1课时内进行班级内小组交流互动。
学习成果,要能够展示自己自主梳理的学习材料;共同把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人论世,了解五位作家王勃、孟浩然、柳宗元、李商隐、杜甫,对人物生平作一一整理、掌握。
将人物的生平经历与诗作表达的情感作联系探究,从个人、国家、时代三方面总结登高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慨,以书面形式表达。
本专题问题设计
王勃、孟浩然、柳宗元、李商隐、杜甫分别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他们的人生因何而感慨多多?
作品中他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慨?
如何看待人物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与作品的关联?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根据预习要求,课前以1课时的时间请同学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基于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在此之前,按照班级座位进行分组,每组推选两名组长。之后以研究性学习报告会形式让学生展示自我作品。
课堂活动:
反复大声诵读词作,结合注释解决生字难词,并理解诗作的基本意思。
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描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位人物的人生经历,并且列出三篇这位人物的代表作品。
老师组织讨论:这些人物的代表作品中表达最多的一种情绪是什么?为什么
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体会最深的一首或几首诗进一步品味,然后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在怎样的遭际中表达出来的。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他们的人生因何而感慨多多?
学生将自己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与课内探究的结果相结合,修改自己的研究结果,在课堂上交流展示。
作业
交流积累课堂上涉及的课外诗词。
背诵诗五首。
教学评价
能够比较全面阅读、理解五位诗人的情感。
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资源与智慧共享。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能够正确运用QQ群进行网络交流学习。
能够立足文本,依据充分的事实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
专题二
走进诗作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一专题是诗歌鉴赏的提高阶段,主要从诗歌表现手法与思想情感的角度进行学习。
借助网络进行诗歌鉴赏手法和朗诵技巧的信息搜寻和借鉴,课堂上通过信息资料展示整理,朗诵互评,师生对话,个人品味等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成果,
理解作品感情抒发的手法及其效果,掌握鉴赏基本术语。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掌握诗作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所达到的效果。
在充分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诗作的一般表达技巧都有哪些?
这五首诗作中,诗人分别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基于这种情感的需要,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诵读?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光盘。
常规资源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根据课前要求,课外以1课时的时间请同学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基于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小组内互相检查课外学习情况,交流各自的表达技巧风格流派等相关学习点的整理情况,组内推荐发言。
分别指定小组探究回答五首诗作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达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效果?
以书面方式形成较为规范的手法类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诗歌的感情表达不只是通过手法意象表现,朗诵者声情并茂的演绎也是重要一环。
(1)学生交流自己获取的朗诵技巧或视频展演,进行诵读自学。
(2)以较为准确的方法反复诵读五首诗作,作班内表演,学生自评。
通过借助从停顿、重音、语速、语调、手势、姿态等的变化将诗词感情再现出来。
5、作业
交流巩固课堂学到的基本知识方法。
以书面方式谈谈对情感诵读的体会。
教学评价
1、完成了诗作的背诵任务。
2、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主动,合作学习比较自如。
3、对于诗歌鉴赏手法类的掌握较为具体,可操作性强。
4、积极参与诵读,以诵触情,以情动情,提高了诵读词作,解读诗作的能力。
专题三
走进自我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一专题是诗歌鉴赏的成果展示阶段。
学习内容主要是检测对五位诗人及作品的掌握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人论世、探究技巧等方法鉴赏诗作,并作个性化的情感内容的文字解读,发表到班级博客中。
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网络平台上整理交流学习内容,对拓展的诗人作品进行独立鉴赏、解读。
学习成果,平台学习资料的汇集整理,个性化、多角度鉴赏博文评比。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2、对专题一中涉及的课外诗作进行鉴赏训练,落实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步骤。
3、在训练基础上,理解诗歌情感,进行个性化解读,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力,审美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最喜欢的是五位诗人当中的哪一位?
本版块接触的诗作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你是如何试着去理解一首诗的?
当你通过鉴赏理解了诗人的感慨后,你能否试着结合自己的感悟和经
历,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读到自己呢?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班级博客,课件
常规资源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结合课前问题准备,小组推荐发言:
(1)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需要做多方面解读:身份,背景,作品,经历,性情等)
(2)这个版块接触的诗作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这个问题涉及到对诗歌的鉴赏层面,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进行引导。如诗歌的风格、基调、主题、手法、结构、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点等。
同时可以引出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完善:你是如何试着去理解一首诗的?、
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与自我对话。
学习的过程需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更要与自我对话,学会情感的迁移。
通过学习,我们要尝试着从别人的精神花园中采英撷华,构建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当你通过鉴赏理解了词人的悲喜愁怨后,你能够试着结合自己的感悟和经历,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读到自己呢?
3、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教学评价
1、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主动,合作学习比较自如。
3、对于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的较为到位。
4、积极参与博文创作,能够做到能力迁移,情感迁移,表达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