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西南天地间――诗圣杜甫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漂泊西南天地间――诗圣杜甫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但在艺术上能否与李白相提并论?? ? ? ? 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很熟悉,是位学者,同时也是个浪漫的富有激情的诗人,他做出如此高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看一下杜甫能否当得起这句赞语: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诵读、背诵全诗,走近杜甫的诗酒人生,理清情感变化线。专题二,探究杜甫的情感世界。指导学生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等,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杜甫的理想追求对杜甫诗歌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诵读体会杜甫艺术风格,进行班级内诗歌诵读比赛。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沉郁顿挫的意境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诉求。
3、感知杜甫的抒情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感知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新课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杜甫在词诗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杜甫的漂泊人生
专题2:探究杜甫的情感世界
专题3:诵读体会杜甫艺术风格
专题一
走近杜甫的漂泊人生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生平以三十五岁为界:三十五岁前:(712-745)壮游生活,二十岁漫游吴越;二十五岁,齐赵之游;三十三岁,结识李白,同游宋中,北上齐鲁。此时杜甫一腔豪气,满怀雄心:“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三十五岁后:(一)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年长安生活(746-755)“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有时不得不寄食朋友,卖药都市。(二)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陷安史乱中? ? ? ? 四十五岁,授河西县尉,没有接受,不久改任右卫府兵曹参军。? ? ? ? 四十六岁,避“安史之乱”,携家北走至鄜州,得到肃宗即位灵武的消息,便只身北向延州,半路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第二年,冒死逃见天子,在凤翔被授予左拾遗。因房琯事,几乎问死,后放还鄜州探亲。在长安过了七个月的安定生活。? ? ? ? 四十七岁,房琯被贬,受到牵连,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 ? ? 四十八岁,弃官而走,(三)四十九岁到五十九岁??漂泊西南① 四十九岁,于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开始漂泊西南十一年(760-770)的生活? ? ? ? 公元770年逝于舟中,终年五十九岁。这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简略而艰辛的一生:四方飘泊穷愁潦倒,忠爱朝廷,忧患苍生。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抱负远大,一直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生不逢时,偏偏遇到了"安史之乱",不仅理想成空,而且穷困潦倒,四处漂泊。虽然杜甫从没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但面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生活景况,他内心感慨万千!这首诗歌虽然短,却充满了社会衰落的哀叹、个人际遇的感伤、时光流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壮,尤其是渗透行间的"悲"字,渗人肌骨,动人心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杜甫的几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诗,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4.感悟杜甫忧国忧民的心胸。
5.了解杜甫的生平简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诗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杜甫诗选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1:把学生划分成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个小组内都拥有优秀、良好、一般三类层次的学生。
活动2:学生按小组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杜甫。最后汇总展示: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其各方面的成就。
活动3:学生自由朗读并进行小组研讨:扫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等词中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作业:1、抓住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用书面文字赏析,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
2、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等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词解词”,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探究杜甫的情感世界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探讨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感受杜甫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杜甫及其诗歌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杜甫的人生。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3.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联系杜甫的一生探究他的旷达胸襟及超脱性格的由来,并讨论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和学生互动)。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杜甫诗选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略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 活动一:检查背诵情况。
活动二:联系杜甫的一生探究他的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的由来,并讨论从他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什么(和学生互动)。
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活动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业:对比阅读,《赤壁赋》和词二首的写景和抒情有什么异同点,从而归纳出杜甫作品的艺术特色。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杜甫的诗歌;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诵读体会杜甫艺术风格。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杜甫诗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杜甫作品的诵读,体会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
本专题问题设计
深入研究诵读赏析杜甫的作品,把握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歌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杜甫的诗歌。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教师作单元学习总结:
读杜诗,首先感到情思的深沉浑厚。无论他写生民疾苦,还是写自己困顿的生平;无论他诗忧念国家安危,还是感慨人生、思念亲朋,他的感情都是阔大深沉的,让人感到他的忧思是那样的执着深广。他的感情不是清澈小溪,不是明净湖泊,而是潜伏着巨大波涛的大海。他的诗句之中,都蕴含着一种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厚积的感情力量。他的诗有着一种悲壮的情调。悲虽极悲,却不凄凉,不感伤,而是壮大。它把人带进一种悲壮的、阔大的感情境界里。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歌。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2.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