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战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5 15:0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美 苏 对 峙
课堂导入
第16课 冷战
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和华约成立,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的过程。
3、探究冷战的影响,感受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
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多艘其他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企图称霸世界。
2、背景
战后的美国
控制操纵联合国
苏联克里姆林宫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2、背景
战后的苏联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美 VS 苏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矛盾不断加深
国家战略对立
社会制度差异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对立与社会制度的差异
(1)“铁幕”演说
3、美苏冷战
“铁幕”演说为美国冷战政策出笼制造了舆论。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拉开冷战的序幕
——政治上的表现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称霸世界。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3)马歇尔计划
——经济上的表现
四国分区占领下的德国
(1)纳粹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德国领土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
苏、美、英、法
(2)是在哪个会议上作出的规定?
雅尔塔会议
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二、德国的分裂
1、柏林危机
(1)危机出现:
1948 年6 月18 日,美、英、法三国宣布在西占区实行单方面的货币改革,在分裂德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2)危机的解除
经过一系列的秘密谈判后,四国达成协议,于1949 年5月取消了一切封锁。虽然第一次柏林危机和平结束,但德国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分裂。
2、德国分裂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又称西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又称东德)
1949年9月
波恩
1949年10月
东柏林
1961 年,苏联又封锁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开始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严格控制人员、物资的出入。
柏林墙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后,柏林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峰。
1949年5月,美国联合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1、北约成立
三、北约和华约对峙
——军事上的表现
北约总部比利时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宣称:“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约标志
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
1、华约成立
苏 联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南斯拉夫
影响: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1949年
1955年
20世纪60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入侵越南
20世纪70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制定了
“星球大战计划”
20世纪80年代
相关史事;冷战下的局部热战
美国入侵越南
苏联入侵阿富汗
威胁世界和平
美苏两国在紧张的战争边缘选择妥协,并逐渐走向缓和,从另一角度看,美苏缓和也成为避免世界大战重要因素。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相信,在科技竞赛中,苏联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推动科技发展
思考:冷战带来了什么影响?
启示:1、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主题,我们应反对霸权,维护和平。
2、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3、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经济。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序幕
开始标志
最终形成
结束
1946年
铁幕演说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1949年、1955年
北约、华约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基本形成
1948年
德国分裂


含义
开始
表现




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军事上:成立“北约”
军事上:成立“华约”
美苏两极格
局最终形成
本课小结
原因
美苏国家战略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随堂练习: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A
2、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原为哪些国家占领区(  )
A.美、英、法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A
3.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发表 B. 北约组织建立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华约组织建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拉开“冷战”序幕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5.1990年10月3日0时,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重新统一。下列哪次国际会议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而造成德国分裂的?( )
A: 1919年巴黎和会 B: 1921年华盛顿会议
C: 1938年慕尼黑会议 D: 1945年雅尔塔会议
6.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决定成立北约的会议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北约和华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