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5 15: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红旗落地:1991年12月25日,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土崩瓦解。
新课导入: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二战后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拉美一国
东欧八国
亚洲六国
苏联
拉美一国:古巴
亚洲六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东欧八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 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增多
2. 推广苏联模式
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经互会旗帜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实质:是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①经济:1949年建立“经互会” ,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②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
冷战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年)
经济
军事
政治
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
中苏缔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
中苏建交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
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中苏建交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
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1、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内容 政治
经济
成效 1953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义务交售制,行收购制
取得一定的成效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广种玉米宣传画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材料一: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材料二: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收益甚大,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八年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改革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内容
成效
①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军事: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1964年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与美国抗衡。
2、勃列日涅夫改革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
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影响:苏联经济发展失衡,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跛脚的巨人
戈尔巴乔夫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内容:①经济改革: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 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总体效果不佳。
②政治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评价: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苏联内部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国分离趋势加剧,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①内因:
②外因: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因照搬苏联模式而存在很多问题,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政策的煽动
这个词汇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实质:
苏共党内的强硬派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十分不满。8 月19 日, 苏联副总统等人软禁戈尔巴乔夫,宣布接管国家政权,在首都莫斯科等地实行紧急状态。但这一行动未能获得广泛支持,很快失败。此后,苏联各地共产党被宣布非法或中止活动,苏共瓦解,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权力。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国家大权直至苏联完全解体。
导火索:八一九事件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
解体含义:
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
1991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2.苏联解体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议一议: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3.外部原因: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
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启示:
1.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2.要坚持中共的领导,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纵观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① 社会主义国家增多,由一国发展为多国。
②1949年,经互会成立。
③1950年,中苏缔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五、课堂小结
1、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   )
A.华约 B.欧共体 C.北约 D.经互会
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东欧剧变
巩固提升
A
D
3、1989年,社会主义阵营内出人意料地发生了一场“□□□□”,绝大多数原先由共产党执政的东欧及中欧国家都相继放弃了苏联模式的一党体制,转而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应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美苏冷战 D.欧盟成立
B
4、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B
巩固提升
5.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 )
①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④苏联立即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