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6 15: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对峙
部 编 版 初 中 历 史 教 材 七 年 级 下 册
第八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同学们,你们看过最新的射雕英雄传吗?郭靖的憨厚,杨康的狡黠是不是依然让你印象深刻。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帅哥的名合起来是“靖康”。
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是道长丘处机为让后人铭记靖康之耻而起的。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 且看第8课。





对峙
第八课
部 编 版 初 中 历 史 教 材 七 年 级 下 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政权的建立和统治。
2.知道金灭辽、金灭北宋的史实
3.知道南宋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4.正确评价宋金议和。
一、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族
女真族的崛起

问题:女真族生活在什么地区?生活状况如何?
材料:“(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大金国志》
1.发展概况
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女真,满族的祖先。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1世纪向契丹称臣。
材料一:“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
——《大金国志》
女真人像
2.金的建立
完颜阿骨打(1068年—1123年),汉名旻,女真族,金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金朝灭亡辽朝、统一北方具有奠基意义。
材料二:及天祚嗣位,责贡尤苛。又天使所至,百般需索于部落,稍不奉命,召其长加杖,甚者诛之。”
——《永乐大典(卷之五千二百五十一)》
(1)时间:
(2)建立者:
(3)国号:
(4)都城:
1115年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上京会宁府
材料三:“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
——(元)脱脱等撰:《金史》,卷2,第84页
3.巩固统治的措施
材料四:“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斜也、宗干当国,劝太祖改女直旧制,用宋官制度。”
——(元)脱脱等撰:《金史》,卷78,第885页
(1)模仿中原王朝制度
(2)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材料五:“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入汴州,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
——【清】庄仲方《金文雅序》
(3)颁行女真文字
(4)发展生产
二、金灭辽与北宋
观察两幅地图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的不同。
思考:契丹的耶律阿保机、党项的元昊和女真的阿骨打,他们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
共同之处: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
少数民族首领建立政权后,都向更为发达的中原王朝来学习治理国家,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反映了民族间的交融学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
宋徽宗赵佶
北宋末年,北宋与金签订了共同灭辽复燕的军事合作盟约。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宋与金缔结盟约,规定:宋金夹击辽。
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国。
(1)海上之盟
(2)过程
(3)结果
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
金军势力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
1125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
金灭辽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于是大举进攻北宋,宋徽宗惊惶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第二年改国号为靖康。
材料六:“徽宗赵佶的登位,是赵宋政权的一个分水岭。北宋王朝的辉煌,实际上在神宗执政的后期就已终止,激烈的党派之争,已使国势颓唐。徽宗继位,若有志于社稷,国势尚有转机。无奈,可悲的是,赵佶骨子里就没想做一个‘中兴之主’。他一如既往的地耽于享乐,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靖康之耻
“自古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
——《靖康稗史笺证》
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二、金灭辽与北宋
2.金灭北宋
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后,宋钦宗不仅亲赴金营请降,还收缴全城公私武器交给金军,并下令河北军民停止抵抗。金军在东京搜刮了大量的金银、丝帛和马匹,洗劫了宋朝皇宫160多年中收藏的珍宝、文物、图书、礼器、仪仗,随后押解着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后妃,以及亲王、公主、宗室、外戚、官员等3000余人,返回金朝,随行的还有艺人、工匠、医卜等十余万人。当年是宋钦宗靖康二年,史称“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根据课本内容和相关史事,想一想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
2、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
3、统治者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4、政治腐败影响军队士气,与金交战时常常不战而逃。
5、金统治者励精图治;女真族骁勇善战;灭辽后实力大增。(客观|)
在与金军的交战中,北宋的军队常常是不战而败。当金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全都望风而逃。金军连续好几天渡河,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对此,金军的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
相关史事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宋高宗赵构
(1)时间:
(2)建立者:
(3)国号:
(4)都城: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宋,史称“南宋”
临安(今浙江杭州)
(2)岳飞抗金的成果
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取得郾城大捷,迫使金军后撤。
十二道金牌诏岳飞班师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难以中兴!
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三朝北盟会编》
岳飞班师后不久,被解除了兵权,投入监狱,1141年的除夕之夜,被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谋反的罪名杀害
韩世忠替岳飞鸣不平,曾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时,秦桧竟厚颜无耻地说“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或许有;无中生有, 凭空捏造
3.宋金议和
(1)内容
南宋向金称臣
南宋每年给金岁币
宋金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每年向金国缴纳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2)影响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割领土
赔白银
杀忠良
签和约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绍兴和议》
第三章 宋金对峙,四邻停战止兵戈
思考:抗金英雄岳飞为何被处死?
曾有人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
假罪名
真原因
宋高宗:败,被灭;胜,老皇帝会回来。威胁着我的皇位。不如,趁胜和金人讲和。
秦桧:不杀岳飞,放虎归山,一旦抵抗派得势,我的地位不保。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
会危及他们的统治。
宋高宗对于宋金战争中形成的韩家军、岳家军等,忌惮之心越来越重。认为“天下之权不在庙堂,而在诸将”。……为了收回兵权,办法之一,就是祖宗家法:以文制武……
——李昌宪《也谈岳飞之死》
重文轻武的国策
第三章 宋金对峙,四邻停战止兵戈
材料二: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
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论从史出
了解岳飞其人、其事、其功绩。
材料三: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材料四:金军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材料一: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
忠诚爱国
廉洁正直
军纪严明
骁勇善战
岳飞抗金














浙江杭州岳庙
岳飞塑像
为什么人们至今仍怀念岳飞?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
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秦桧夫妇跪像
历史是公正的
1.精忠报国
2.治军严明,骁勇善战
3.清正廉洁
4.岳飞抗金,保护人民。
三、南宋的偏安
岳家军抗金斗争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是什么?
1、岳飞抗金斗争是正义的,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
3、其他抗金将领的支援和配合。
三、南宋的偏安
郾城大捷壁画
2.南宋抗金
1140年,金军大将兀术[zhú]率领1万多骑兵猛攻郾[yǎn]城(今属河南)地区的南宋军队。岳飞巧妙布阵,以少胜多,郾城大战告捷。
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三、南宋的偏安
《澶渊之盟》内容
《宋夏和议》内容
《绍兴和议》内容
元昊取消帝号,接收册封为夏国主;
宋每年“赏赐”西夏绸缎13万匹,银币5万两,茶叶2万斤;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以北归金,以南归南宋。
宋辽为兄弟之国;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
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
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比较《澶渊之盟》、《宋夏和议》、《绍兴和议》内容的异同。
三、南宋的偏安
3.宋金议和
宋高宗赵构
(1107—1187)
题临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讽刺南宋统治者怎样的丑态?
讽刺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苟且偷安,寻欢作乐,过着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
第三章 宋金对峙,四邻停战止兵戈
十一月,和议成,南宋向金称臣,划淮为界,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史称绍兴和议 。
——《中国通史·肆》
双方进一步确定西以大散关,东以淮河为界,金宋疆域从此稳定下来。此后的四十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
——《中国通史·肆》
昔者金人草居野外,今者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宋史》
和议后,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千古功过任有后人说——评宋金和议
屈辱条款
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负担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
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民族交融
根据材料,思考宋金议和的影响。
材料一:十一月,和议成,南宋向金称臣,划淮为界,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史称绍兴和议 。
——《中国通史·肆》
材料二:金宋疆域从此稳定下来。此后的四十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
——《中国通史·肆》
材料三:宋金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榷场贸易十分发达。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三、南宋的偏安
3.宋金议和
消极:宋金议和是南宋以经济补偿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南宋的财政危机
积极: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双方和议以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现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加速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总结归纳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与宋战与和

南宋 议和影响 女真族
1115年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上京(会宁)
汉族
1127年
赵构
(宋高宗)
临安(杭州)
1127,灭北宋
(靖康之变)
1140郾城大战
1141年宋金议和
《绍兴和议》
积极: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使双方边境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
消极:宋给金交纳岁币,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1125年灭辽
1127年灭北宋
岳飞抗金
总结归纳
促进民族大交融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澶渊之盟
宋夏战争
西夏

北宋

西夏

北宋
西夏

南宋

澶渊之战
郾城大战
宋夏和议
绍兴和议

五代十国
金建国(1115年)
金灭辽(1125年)
金灭北宋(1127年)
岳飞抗金
南宋建立
宋金议和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本课小结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开封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115年
女真族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时代特征:政权林立
金灭辽及北宋金与南宋对峙
西夏

北宋
西夏

北宋
西夏

南宋
2.下列是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1.“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远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说这段话的人物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A B C D
B
C
3.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是指( )
A.辽统治者 B.金统治者
C.匈奴统治者 D.西夏统治者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