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6 11: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4 母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胞 倘若 慰藉 闪铄 B.怒吼 美餐 迟钝 健康
C.白桦 潇洒 解闷 汤元 D.病灶 未期 敏捷 遭秧
2.下面对《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课文都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勾勒了生活中常见的画面
B.两篇课文都通过对细节和小事的描写,突出动物的形象
C.《猫》和《母鸡》都明贬实褒地写出了对动物的喜爱
D.情感上,《猫》自始至终都是喜爱之情;《母鸡》是从“讨厌”到“不敢再讨厌”,前后情感对比强烈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B.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
C.武汉长江大桥静静地横卧在江面上,慈祥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
D.我家的小猫可调皮了,有时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4.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先是让作者感到讨厌的原因是 、 、 。后来又喜欢母鸡的原因是 。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母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②无病呻吟 ③拼命炫耀 ④欺软怕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二、填空题
5.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颤抖( ) 可恶( )
颤栗( ) 凶恶(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鸡,乡下人家( )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 )走过,你肯定会( )一只母鸡,( )一群小鸡,在竹林中( )。
2.这些事——是永不( )的回忆:( )的园中,( )的叶下,母亲的( )。
3.( )的枝头,( )的花边( ),串串( )齐绽,洁白的( )
4.它们走到院子来了。院中的花草可( )。它们在花盆里( ),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 )。
三、语言表达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合并成一句话。
冰箱里使用一种纳米涂层材料。冰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锋利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句子,完成练习。
(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根据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①今天的风太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年的夏天特别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①“顶尖锐,顶凄惨”中“顶”的意思是( )。
A.人体或物体的最高的部分 B.用头支承 C.顶撞 D.很,十分
②母鸡这样叫是为了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母鸡是十分_____________的。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母鸡(选段)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9.本文的作者是( )
A.老舍 B.丰子恺 C.巴金 D.叶圣陶
10.“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这句话说明了( )
A.母鸡什么也不怕。
B.母鸡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动物。
C.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母鸡十分勇敢。
D.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11.母鸡“咕咕地警告鸡雏”,它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个片段向我们介绍了一只怎样的母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回放。
母鸡(节选)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他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维们有的便趴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4.母鸡为孩子们找吃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用“ ”画出来。
15.第四自然段表达了作者( )
A.对母鸡的讨厌。 B.对母鸡的赞美。
C.通过对母鸡的赞美,表达了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之情。
16.你是怎样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生活,简要谈谈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蕴含的深刻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能力,学生要注意辨别同音字、形近字等易错字。
A选项闪铄——闪烁;
C选项汤元——汤圆;
D选项未期——末期;遭秧 ——遭 殃。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完成本题,要再次阅读两篇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中心和表达方式。《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善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语言自然流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猫》一文采取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通过写表现猫的老实、贪玩、尽职、淘气等的事例突出猫的特点,表面批评,实则喜欢;《母鸡》一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捕捉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过程,突出了作者对母鸡的喜爱。根据以上分析,可判断出选项是否正确。
3.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A选项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没有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可以结合所学课文及语境分析作答。根据题中“先是让作者感到讨厌”及“后来又喜欢母鸡”分析可知,①应该放在最后一位。结合《母鸡》一文中“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 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分析可知,前三个横线上应依次填写: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
5. chàn wù zhàn è
【解析】

6. 照例 房前屋后 瞧见 率领 觅食 漫灭 月明 藤萝 膝上 毛茸茸 雪绣 潇洒 花穗 流苏如画 遭了秧 摔跤 枝折花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要对学过的文章非常熟悉,对作者以及文学常识要有一定的积累,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也要非常熟悉,按照文章的结构进行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的内容。
1出自陈醉云《乡下人家》。
2出自冰心的《繁星》。
3出自叶赛宁《白桦》。
4出自老舍《猫》。
7. 冰箱里如果使用一种纳米涂层材料,就会具有杀菌和除臭功效。 小虫淹没在泪珠里。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解析】
【详解】
(1)考查关联词合并句子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前后两个句子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此题前后句是假设关系。故选“如果……就……”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此句中词语搭配不当。“想象”与“锋利”不搭配。应将“锋利”改为“锐利”。
8. 似乎要把地上的一切都卷到天上去 柏油路都要被烤化了 D 发出警报 负责、辛苦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例句中说“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聋人是听不到声音的怎么会被母鸡吵得受不了呢?这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写出了母鸡叫声大。仿写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第①句抓住“风太大”来写,第②句抓住“特别热”来写即可。
(2)本题考查对字义及句子的理解。完成本题,要在反复读句子的基础上,想象情境,并结合全文内容思考、评价。作者通过两个“顶”字写出了母鸡叫声的强度,描述了母鸡在夜间也很警惕,用叫声报警,十分负责、辛苦。
9.A
10.C
11.你们赶快来到我身边,要不然会伤到你们的。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鸡雏的肚子比作汤圆儿。然后通过对比,说明母鸡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吃饱,自己紧衣缩食,表现了母鸡伟大的母爱。
13.勇敢和慈爱的母鸡。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母鸡》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10.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结合选文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可知这是母鸡在保护小鸡,一个“挺”字形象地描绘了母鸡傲然挺立的姿态,表现了母鸡的负责和勇敢。
11.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如:孩子们,你们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可能有危险啊,快来到我身边,要不然会伤到你们的。
12.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句中“像”为比喻词,本体为鸡雏的肚子,喻体为汤圆儿,将鸡雏的肚子比作汤圆儿。
再结合句子“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是通过对比说明母鸡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自己却紧衣缩食。表现了母鸡伟大的母爱。
1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第一段“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等句子写出了母鸡很勇敢,对孩子很负责。
第二段写母鸡为小鸡觅食、喂食、争食,表想出母鸡的慈爱和勇敢。
14.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
15.C
16.因为母亲都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17.我不再幼稚无知,随意轻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我不再鄙视生活中的每一个像母鸡一样伟大的母亲;我不敢轻视生命,懂得了尊重生活,爱惜并敬畏生命。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结合第一段“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可知这是母鸡给孩子们找吃的。
15.
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是对母鸡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天下母亲的赞美和歌颂。
16.
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母亲对子女是无私的爱,无私的奉献,为子女甘于去勇敢承担风险,即使是超出了能力范围也勇于去面对,这些都是英雄才具备的气质,对于子女来说母亲就是他(她)的英雄。在文章中通过写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英雄形象,从而赞美了天下母亲,因此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7.
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指的是随着“我”对母鸡的了解,知道母鸡的不容易,使我不再随意轻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母亲,鸡母亲更是母亲的代表,因此我不再鄙视生活中像鸡母亲同样伟大的每一个母亲;我懂得反省自己,反思生活,让自己变得伟大,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