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面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渐江 石笋 劫难 芙榕花
B.发愣 凶恨 拆除 荧火虫
C.荒张 行驶 妨备 一声不吭
D.踪迹 分辨 乾坤 小心翼翼
2.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系(xì)绳子 稍(shāo)微 蜿(wǎn)蜒
B.漆(qī)黑 上源(yuán) 盘曲(qǔ)而上
C.浙(zhè)江 仿佛(fú) 呈(chéng)粉红色
D.一簇(cù) 臀部(tún) 狭窄(zǎi)
3.《海上日出》一文的作者是( )
A.巴金 B.叶圣陶 C.老舍
4.“‘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转折 D.表示时断时续
5.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的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②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③吃完早饭后,我们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④森林里,各种鸟类鸣声不断。
⑤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A.④②①③⑤ B.③①⑤②④ C.③⑤④②① D.①⑤②③④
二、填空题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
这句话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突出白鹭的美,可以用____ (A.过犹不及 B.恰到好处)来形容。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海上日出》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本文具体描写了_________ 时和___________
时海上日出的景色。
2.《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___________ 为线索。
3.《七月的天山》一文采用___________ 的顺序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4.作者游览顾和园的顺序是长廊→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狠心的王母娘娘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飞走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有杀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聪聪学习好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是一片阳光,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你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母亲是__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仿写句子)
9.口语交际。
日前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的《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严重不文明游客,旅行社可拒绝服务。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滕王阁
滕王阁,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雄伟壮观,气势不凡。滕王阁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造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传千古。历代王阁屡毁屡建达28次之多,今阁为1989年仿宋代滕王阁修建而成。
滕王阁一眼望去像是三层,也有说七层、九层,到底是几层呢 一会儿上去数数!
顺着旋转楼梯一口气儿爬到了顶层,原来是六个参观层,六层上面是一层设备层,不供游人参观,一层以下有二层基座,所以总共是九层。抬头看到了天花板上螺旋形的藻井,色彩缤纷,金碧辉煌,让我想起天坛祈年殿的“九龙藻并”。
从六层开始往下观赏,每层都有红漆回廊,每层都有不同的人文景观和古董诗画。沿着每层的回廊东南西北四处绕,抬头均可见到巨大的匾额。滕王阁前面的广场,进来时谁也没有注意脚底下踩的是什么,因为目光投向了雄伟壮观的滕王阁,只有从上往下才能清晰地看到,广场上是一个巨大的镇压火神的“太极八卦图”。
第五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有四块气势非凡的巨型金字匾额,内容均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东为“东引瓯越”,南为“南溟迥深”,西为“西控蛮荆”,北为“北辰高远”。
第三层和第五层一样是一个明层(第二层和第四层是暗层),这一层也是阁中个重要层次,同样也有四块牌匾,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
登阁远眺,赣江里只有少量船只在运行,未见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的美景,秋水少之少,孤鹜竟也一只未见!
退到楼阁外,再次远观滕王阁主体,深觉雕梁飞檐,古典雅丽,气势雄伟滕王阁以其典雅的建筑艺术、深藴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不衰,成为华夏古代明的象征,举世目的历史名楼!
10.下列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哪一项( )
A.滕王阁 B.鹳雀楼 C.岳阳楼 D.黄鹤楼
11.滕王阁共有几层( )
A.三层 B.五层 C.七层 D.九层
12.第三自然段中的“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 )
A.金黄青绿颜色,引人注目。 B.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C.参观的游人衣着华丽。 D.形容像金子一样发亮的颜色。
13.滕王阁的第三层和第五层为什么会成为重要的层次?( )
A.处于中层,完全能够极目远眺。 B.每层都有红漆回廊,色彩缤纷。
C.处于明层,悬挂四块巨型匾额。 D.有不同的人文景观、古董诗画。
1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桃源洞风景区
佚 名
我的家乡永安是个美丽的地方。它有许多风景名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桃源洞风景
来到桃源洞口,扑面而来的是一堵(摩 磨)天的(峭 俏)壁,像是将要压下来,却又被定身法定住似的。抬头望【 】险峻而又壮美【 】上有【 】桃源洞口【 】四个两米见方的大字和一首古诗。诗中“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两句点出了桃源洞的魅力。
傍山的石径旁有一条秀丽的小溪一桃花涧。 它从群山深处蜿蜒流出,淙淙汩汨,清澈透亮,如同一条碧绿的绸带。溪底的鹅卵石,色彩斑斓,纹理清(晰 淅)可见。 清绿的涧水充满着勃勃生机,欢笑着,奔流着,匆匆流向远方。每当暮春时节,夹岸桃树,落英缤纷,绯红的桃花漂在水面,如同一群粉妆少女泛舟而下,一阵欢(歌 哥)笑语。
①沿着山路往前走,过了锁洞桥,登上陡峭的山崖,便到了一座凉亭。从亭里往下望,翠竹郁郁蒽蒽,像个绿色的绣球,被抛在群山之中,绿影映入涧中,融进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山上有绿,水中泛绿,真是一个绿的世界。 往上望,便是著名的“一线天”。
“一线天”是桃源洞最著名的景观。传说这里原来是一座古山,当年杨八妹战败,领兵路过此地,因为岩尖钩破战袍,一怒之下,挥剑将这座巨岩劈为两半,于是,“一线天”便出现了。它有百米长,却不过尺把宽,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而行。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过此景后感叹:“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的确,进入“一线天”,石阶又陡又窄,欲退不能,欲进又难,只能摸着石壁向上攀登,走了一会儿,心神才稍定下来,抬头一看,宽阔的蓝天已成为一条湛蓝的细线,“一线天”由此得名。机械似的登完“一线天”的石阶,往下一看,灰蒙蒙一条长梯,仿佛从地面缓缓延伸上来,直到山顶,此时,真有凌云登天之感。大自然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伟大。
此外,那( )的象鼻山、( )的凤冠亭、( )的棋盘石、凌霄的跨虹桥,也给桃源洞增添了几分秀丽、几分幽雅、几分豪迈。临栏远眺,更是别有一番心旷神怡、壮志凌云的神趣。
②啊,多么壮美、多么秀丽、多么神奇的桃源风光!
15.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16.在第2自然段的“【】”内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17.把“精巧、光洁、憨厚”三个词语依次填入第6自然段的括号内。
18.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①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的作用,句②在文中起到 ____________的作用。本文详略得当,具体写了桃源洞风景区中“桃花润”和“________”的景色,象鼻山、________、棋盘石和跨虹桥则一笔带过。作者把“桃花涧”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漂在水面的桃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画出徐霞客对“一线天”的评价,说说他这样评价的原因。
五、书面表达
20.书面表达
巴金在写日出时,对太阳的形状、颜色及其他变化进行了描写,请你也尝试用这样的写法来写写日落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字形辨析能力。
A.渐江——浙江 芙榕花——芙蓉花
B.凶恨—— 凶狠 荧火虫——萤火虫
C.荒张——慌张 妨备——防备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分易错字的读音。在本题中,读音全部正确的是C项。
A项:系——jì 蜿——wān B项:盘曲qǔ——qū D项:狭窄zǎi——zhǎi
3.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海上日出》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本句中,破折号跟在“妈”的称呼后,是表示声音延长。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本题应先读一读每个句子,读明白句意找到一些关键的词,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明确所写的是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还是有关景色的描绘。本题应抓住表示地点的关键词来理解所叙述的景色。
6. 身段大小 色素配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选词填空。
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句子是对白鹭颜色和身段的描写,写出了白鹭外表适宜、结构匀称的特征。从身段大小和色素配合来突出白鹭的美。
过犹不及:做事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都不好。
恰到好处:恰:恰巧,正好。恰好达到了最适当的地步。
根据释义,“恰到好处”符合语境。
7. 巴金 天空晴朗 天空有云 溪流 游览 佛香阁 排云殿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1.《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好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生于1904年在2005年逝世。其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死去的太阳》等等。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所写的一篇游记,按游览顺序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游览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溪流为线索。该文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3.《七月的天山》是碧野笔下的一篇佳作,以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4.《颐和园》主要写了对颐和园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和赞美之情,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作者游览序是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8. 王母娘娘拉着织女飞走了 不能不说圆明园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太阳有杀菌的能力,怎么不能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 聪聪学习好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 一泓清泉 心灵岁月里风尘蒙沙 让你清澈澄静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不改变原意使它更简洁即可。
本题将修辞语“狠心的”“怒气冲冲地”去掉即可。
(2)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本题在句前前加上双重否定词“不能不说”。
(3)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将陈述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在陈述句中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在句末加上“呢、吗”等疑问助词,句号改为问号。
本题去掉肯定词“可以”,加上“怎么不能……呢”,句号改为问号。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本题错在搭配不当。句子缩写后成为“原因是结果”,搭配不当,应把“的结果”删掉。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题目主语为“母亲”。例句前半部分是比喻,后半部分是假设关系,根据此特点仿写。如:母爱是一丝轻风,即使燥热的心灵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爽柔软。
9.示例:我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好。对游客的严重不文明行为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做不仅可以让那些游客记住这个教训,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游客进行警示,让游客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材料,对严重不文明游客,旅行社可拒绝服务,对此如何看待,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
示例:我赞同这种做法。出门旅游,本就是一件愉悦心情的一种解压方式,但旅游过程中,不遵守旅游的相关规定,不大声说话或喊叫,甚至随便插队,不停导游的安排,这种不文明的游客,会影响到其他游客对景点的体验,因此,对严重不文明游客,旅行社可拒绝服务。作为一名游客,我们应该文明出行和旅游,不仅给这个世界保留了美好的环境,为他人留下美好心情,也体现了个人素质与魅力。
10.B
11.D
12.B
13.C
14.总结全文,概括了滕王阁的总体风格特点,点明了它在华夏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从文中第一段的句子“滕王阁,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可知答案。
“江南三大名楼”是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被人们誉为“江南三大名楼”。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这些楼阁也是文人雅士们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选B。
1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第三段的句子“顺着旋转楼梯一口气儿爬到了顶层,原来是六个参观层,六层上面是一层设备层,不供游人参观,一层以下有二层基座,所以总共是九层。”可知D选项正确。
12.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金碧辉煌: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B选项正确。
1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文章第五段的句子“第五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有四块气势非凡的巨型金字匾额”和第六段的句子“第三层和第五层一样是一个明层(第二层和第四层是暗层),这一层也是阁中个重要层次,同样也有四块牌匾”可知C选项正确。
14.
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文章的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内涵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让结构紧凑,脉络清晰的作用。
本文的结尾总结了全文,句子“深觉雕梁飞檐,古典雅丽,气势雄伟滕王阁以其典雅的建筑艺术、深藴的文化内涵”概括了滕王阁的总体风格特点;句子“在历史长河中长久不衰,成为华夏古代明的象征,举世目的历史名楼!”点明了它在华夏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15.划掉的:磨 俏 淅 哥
16., ,“ ”
17.憨厚 精巧 光洁
18. 引起下文 总结全文 一线天 凤冠亭 碧绿的绸带 粉妆少女
19.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 桃源洞的“一线天”非常陡窄、险峻。
【解析】
【分析】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
摩:擦,蹭,接触:摩擦。摩天。磨:摩擦:磨刀。磨墨。结合语境,可知划去“磨”。
峭:山又高又陡:陡峭。峭壁。俏:相貌美好,漂亮:俏丽。结合语境,可知划去“俏”。
晰:明白,清楚:清晰。明晰。淅: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淅淅。结合语境,可知划去“淅”。
歌:唱:歌唱。歌咏。欢歌笑语。哥:兄,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哥哥。可知,划去“哥”。
16.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加标点的能力。
“抬头望 险峻而又壮美 上有”句子之间没有表达完整,之间用逗号,“桃源洞口”表示特殊称谓,用双引号。即:头望, 险峻而又壮美,上有“桃源洞口”
17.
本题主要考查考查选词填空。
憨厚:形容人憨态可掬,忠厚老实。结合语境,形容象鼻山像象一样忠厚老实。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结合语境,形容凤冠亭精细巧妙。
光洁:光亮而洁净。结合语境,形容棋盘石光亮而洁净。
18.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沿着山路往前走,过了锁洞桥,登上陡峭的山崖,便到了一座凉亭。”句子引出下文对凉亭的描写,因此,句子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啊,多么壮美、多么秀丽、多么神奇的桃源风光!”句子在文末,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从“傍山的石径旁有一条秀丽的小溪一桃花涧。 它从群山深处蜿蜒流出,淙淙汩汨,清澈透亮,如同一条碧绿的绸带。溪底的鹅卵石,色彩斑斓等等”可知,这段具体写桃花涧。
从““一线天”是桃源洞最著名的景观。传说这里原来是一座古山,当年杨八妹战败,领兵路过此地,因为岩尖钩破战袍,一怒之下,挥剑将这座巨岩劈为两半,于是,“一线天”便出现了。”可知,本段具体写“一线天”。
而“象鼻山、棋盘石、凤冠亭”和跨虹桥则一笔带过。详略得当。
从“傍山的石径旁有一条秀丽的小溪一桃花涧。 它从群山深处蜿蜒流出,淙淙汩汨,清澈透亮,如同一条碧绿的绸带。”可知,句子把“桃花涧”比作碧绿的绸带;从“每当暮春时节,夹岸桃树,落英缤纷,绯红的桃花漂在水面,如同一群粉妆少女泛舟而下”可知,把“漂在水面的桃花”比作粉妆少女。
19.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可知,这是作者对“一线天”的评价。
从“进入“一线天”,石阶又陡又窄,欲退不能,欲进又难,只能摸着石壁向上攀登,走了一会儿,心神才稍定下来,抬头一看,宽阔的蓝天已成为一条湛蓝的细线,“一线天”由此得名。”可知,徐霞客这样评价的是因为桃源洞的“一线天”非常陡窄、险峻。
20.示例:
不一会儿,那火红的太阳接近了地平线,天边顿时燃起一大片似火的红霞,宛如万面红旗招展。片刻间,太阳碰到了地平线,但它好像还要在天边多停留一会儿似的,仿佛要为世界多增添一些光和热。一眨眼,那金盘般的太阳已是半个了。它好像在向人们说:“再见!”最终,太阳钻进了地平线。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
巴金在写日出时写得细致而完整,着重描绘了太阳由将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时的形状,色彩、动态和光华的变化,层次分明,刻画细腻。
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日落时太阳的形状、颜色及其变化,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