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7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6: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阐明三种生态金字塔。
3.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建立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
2.社会责任: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使人们更加科学、
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素养要求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二、生态金字塔及能量流动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教材梳理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分解者
呼吸作用
据图分析,流入各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的去路:
(1)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 形式散失。
(2)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被 分解利用。
热能
分解者
3.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逆转
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
逐级减少
越多
5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1)计算公式
(2)一般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5.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的条件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 ,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10%~20%
能量补充
(1)因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一只狼所获得的能量必然小于一只兔子所获得的能量(  )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再同化,以及捕食关系是不可逆的(  )
(3)一个生态系统在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就会崩溃(  )
(4)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5)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均可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判断正误

×
×
×

根据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回答以下问题:
核心探讨
突破重难 强化素养
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1;为研究方便,将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1)图中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之间由于存在 关系而形成食物链(网),而且这种关系是不可逆的,因而能量只能由 →
___________→ ,即能量流动是 的。
捕食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单向
(2)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固定或同化的能量分别是 J·cm-2·a-1;即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获取的能量 ,说明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64.7、62.8、12.6
越高
越少
逐级递减
(3)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能量不能100%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被
13.5%
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核心归纳
能量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1)单向流动的原因
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
(2)逐级递减的原因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散失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③各营养级的能量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
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
 性,主要是因为食物链中生物之
 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
B.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C.①表示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典题应用
及时反馈 知识落实

解析 ①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项错误。
2.(2021·烟台检测)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B1+C1+A2+B2+C2+D2
B.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
 繁殖的能量为B2+D2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D.W1=D1+D2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W1=A1+B1+C1+D1,又因为D1=A2+B2+C2+D2,所以W1=A1+
B1+C1+A2+B2+C2+D2,A项正确;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2+D2+C2,B项错误;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应大于其同化量,即大于A2+B2+C2+D2,C项错误;
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图中的D1=W1×20%,D2=D1×20%=W1×4%,所以D1+D2=W1×24%,故W1>D1+D2,D项错误。
二、生态金字塔及能量流动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1.生态金字塔
(1)概念:反映食物链和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生物数量、质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图解模型。
(2)含义:生态金字塔的塔基宽,代表 ;塔基过宽,能量转化效率就 ,能量浪费 ;塔的层次多少,与 的消耗程度有密切关系,层次越多,塔顶贮存的能量就 。
教材梳理
预习新知 夯实基础
生态系统稳定


能量
越少
(3)类型: 金字塔、 量金字塔和 金字塔。
①数量金字塔
a.概念:描述了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 关系。
b.特点:一般来说,能量沿营养级顺序向上逐级 ,生物体数量沿营养级顺序向上也越来 。
递减
越少
数量
生物
能量
个体数量
②生物量金字塔
a.概念:描述了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的 ,通常以生物的 表示营养级中生物的生物量,一般以g/m2或kg/m2为单位。
b.特点:一般来说,植物的生物量要 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而植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又会 肉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因此,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生物的生物量是逐渐 的。
质量关系
干重
大于
大于
减少
③能量金字塔
a.概念:依据各营养级所含能量值的多少来构建的生态金字塔,从能量的角度形象地描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转化,常用来描述单位时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 的能量,一般以J·m-2·a-1或kJ·m-2·a-1为单位。
b.特点:能量金字塔一般不受生物 、 和 的影响。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特点,比较直观地表明各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不会出现 现象。
同化
个体大小
组成成分
代谢速率
倒置
2.能量流动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在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时充分考虑 的有效利用。例如:“桑基鱼塘”和“稻田养鱼”等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能量的 。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合理地优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可以使农业生产获得更大的效益。例如:划区轮牧、农田捉虫、除草等。
能量
利用率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生产有益的部分
(1)由于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的总能量及生物的数量就会越少(  )
(2)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3)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蘑菇,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
(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
判断正误
×
×
×
×
(1)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2)可以人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易错警示
如图为某一生态农业系统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核心探讨
突破重难 强化素养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为 金字塔形。
(2)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
上窄下宽的正
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3)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这是否意味着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为什么?
提示 否。每一级都获得产品,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再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
(4)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如何变化?能量传递效率如何变化?
提示 题中延长的食物链使原来作为废弃物的能量得到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为10%~20%,这是不能改变的。
类型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一般为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上宽下窄倒置的倒金字塔形 一般为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 天然生态系统一定为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
核心归纳
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和特点
象征含义 一般生物个体数量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减少 一般生物量(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沿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特殊形状 如一棵树与树上昆虫及鸟的数量关系: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要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某些人工生态系统(如人工鱼塘)可呈现倒置状况
3.如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典题应用
及时反馈 知识落实
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b的形式
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
C.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
D.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解析 从图c可以看出,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1.63%,远远低于10%,D错误。
4.(2021·承德调研)鲢鱼、鳙鱼、草鱼、青鱼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它们在水体中分层分布,且摄食的食物存在较大差异,可混合饲养。某人工鱼塘混合饲养了四大家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大家鱼都属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四大家鱼在水体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输入该人工鱼塘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1.(2021·大连检测)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对点训练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
B.e表示物种甲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d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D.a中的能量包括物种甲粪便中的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分析物种甲的能量去路可知,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b表示物种甲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物种甲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物种甲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3.每一个营养级都具有的能量流动方向有
①分解者 ②下一个营养级 ③自身的生命活动 ④呼吸散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解析 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不能被其他生物捕食,则其固定的能量不会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每一个营养级都具有的能量流动方向为流向分解者、呼吸散失和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13
4.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食物链越多。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会越多。
13
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示意图(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
 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总能量=175+200+875=1 250(kJ),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由图可知,乙的同化量为200 kJ,丙的同化量为30 kJ,两者之间的能量
传递效率= ×100%=15%,B正确;
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13
6.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所需丙的能量为
A.550 kJ B.500 kJ
C.400 kJ D.100 k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解析 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 kJ,则需要丙0.5÷(10%)3=500(kJ);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 kJ,则需要丙0.5÷(10%)2=50(kJ),则需要丙的能量为500+50=550(kJ)。
13
题组二 生态金字塔及能量流动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7.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能量金字塔中的a、c分别代表生产者、
三级消费者
B.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
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往往一棵树上栖息着很多昆虫,该生态系统
中的能量金字塔呈倒置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解析 由图可知,c为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
~20%,故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C正确;
对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来说,它的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且沿营养级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仍然是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形,D错误。
13
8.(2019·全国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解析 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量远多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9.如图是近年在某地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螺、昆虫、鸭
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
 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D.拔去田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解析 螺、昆虫、鸭都可以直接捕食生产者,此种情况时它们都位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
鸭可以捕食螺,二者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同时它们都以生产者为食,故鸭和螺之间还有竞争关系,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合理地优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生产有益的部分,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3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虫、除草可以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对生产最有益的部分
B.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作套种作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大流入该生
 态系统的总能量
C.根据草场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
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使能量循环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解析 除虫、除草合理地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生产有益的部分,A正确;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B正确;
根据草场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从而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C正确;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使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选择题11~12题为单选题,13~16题为多选题。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传递一定与生物的消化与吸收有关
C.蜣螂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即获得了大象的同化量中的一部分能量
D.生态系统的能量逐级递减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热量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综合强化
18

13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以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也可以包括生产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化学能,A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关,B错误;
大象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应该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C错误;
输入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这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热量有关,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A.600 g B.900 g
C.1 600 g D.5 600 g

13
13.如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项目 昆虫摄食量 昆虫粪便量 昆虫呼吸消耗量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自身的生命活动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昆虫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2 000 kJ


13
解析 昆虫的同化量为410-210=200(kJ),用于其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所占比例为70÷200×100%=35%,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项目 昆虫摄食量 昆虫粪便量 昆虫呼吸消耗量 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
未利用的能量属于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
昆虫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200÷20%=1 000(kJ),D错误。
13
1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
 太阳能
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
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D.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解析 题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f表示饵料中的能量,D项正确;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饵料中的能量,A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摄入量的一部分,因此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和f中的部分能量,B项错误;
由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输入=第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饵料中的能量,所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a)×100%],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15.(2021·江苏徐州高二模拟)如图甲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图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以下解释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组成甲和乙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
 因素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流经甲或乙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或
 乙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C.图甲生态系统中可形成多条食物链
D.图乙表示人类活动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解析 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符合题意;
流经甲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流经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
图甲中每一个营养级可能有多个种群,故图甲生态系统中可形成多条食物链,C符合题意;
城市生态系统是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中人类起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6.如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图甲中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图乙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A.a+b+c+d+e为本年度流
 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
 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
 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解析 由图可知,b+c+d+e代表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项错误;
c代表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1代表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B项正确;
已知e是呼吸消耗的能量,那么b和d中的一个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一个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项正确;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在c中,应该属于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在b或d中,D项错误。
13
17.下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图1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能(或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
13
解析 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是太阳光能;M2是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营养级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13
(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营养级Ⅱ所同化的能量
营养级Ⅱ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
解析 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中有一部分(c)未被同化,B表示被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C)。
13
解析 由图2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散失的途径有两条: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
②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散失。
(3)图2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3
18.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B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9×109 9×107 3.4×106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3.1×108 4.2×107 2.2×106
13
解析 丙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甲、丁的能量次之,为初级消费者;乙、戊分别为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则食物网为 ,根据食物网的组成可知,物种甲和物种丁之间为竞争关系。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种甲和物种丁的种间关系是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9×109 9×107 3.4×106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3.1×108 4.2×107 2.2×106
竞争
13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进行计算,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种群戊的同化量÷种群乙的同化量×100%=(3.4×106)÷(2×107)×100%=17%。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9×109 9×107 3.4×106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3.1×108 4.2×107 2.2×106
17%
13
解析 题图中的C表示的是用于种群乙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B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2×107 kJ),D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9.5×106 kJ),所以④的值为1.05×107 kJ。
(3)图中的C表示的是用于种群乙_________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值为___________k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自身生命活动
1.05×107
13
解析 种群乙的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包含在图中⑥所对应的能量值中。
(4)图中⑥所对应的能量值中________(填“包含”或“不包含”)种群乙的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18
不包含
13
本课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