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12 22: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
(第一课时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目的:
1. 运用地形剖面图,总结我国地势分布特征。
2.让学生读图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界线及特点。
3.学会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影响。
教学重点:
1.我国地势分布特征。
2.三级阶梯界线、范围及构成各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地势格局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用具:
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
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3.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图。
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读图、自学指导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那么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本节课首先学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第一课时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分布特征。
2、读图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界线、范围、平均海拔、及 构成各阶梯的主要地形。
3、学会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水力发电、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学习新课
1、相关预备知识:
①地势:地球表面海拔高低变化的总趋势。
②地形:地球表面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③地形(陆地)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④地形区:是指拥有某一地形特征的区域,比如四川的地形是盆地,那么四川就是一个盆地地形区。
⑤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学生自读课本P22-23页,思考下列问题,约10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联系地图册P12-13页读“中国地形图”和课本P22页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 我国地势特点是__高____低,呈____级阶梯状分布(画简图示意)。
联系课本P22页读图2.2和地图册P10页“中国的地势”图:说出各阶梯的分界线(山脉名称)、以及各阶梯范围、主要地形类型和平均海拔。(完成课本P23页“活动1”填图)。
思考课本P23页“活动2、3、4”并联系地图册P11页读图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和交通的影响。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查。
4、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5、检测、点拨:
⑴思考题①————
在用图分析我国地势特点时,要结合图中的图例注意观察、分析图中平均海拔高度数值和颜色的变化,不要把课本P22页北纬32°地形剖面图和地图册P10页北纬36°地形剖面图混淆,指名填空答题,得出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指名两个同学根据填空内容上台板图(三级阶梯示意简图),师生点评。
⑵思考题②————
关于三级阶梯分界线: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空白示意图”投影,教师说明我国各阶梯间的分界线是一系列山脉,然后请两个同学读图指出一二级和二三级的分界山脉名称,最后师生点评。
a关于各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学生读图填表,师生评点时要求对照地理图册P10-11“中国的地势”图读出各阶梯一些具体的地形区名称;b教师设问:“第三阶梯是不是延伸到大陆海岸线就截然而止了呢?”
⑶思考题③————
A、“活动2”:a教师在学生所画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简图上画4个箭头分别代表“海水蒸发、水汽运动、降水、河流流向”,联系地图册P11“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图指名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一方面有利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另一方面增大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设问:如果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产生怎样影响?(画图读图解答)b教师引用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和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引导记忆说明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B、“活动3”:a联系地图册P11“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图教师设问:“假设建造水电站,让你设计选址,你认为选择在何处较为合适?”然后指名在在“我国三级阶梯”示意图上用“O”表示,并说明理由。分析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与否,应考虑两点:一是河流水量,二是落差。河流水量大、落差大,则水能资源丰富。B师生评点时出示我国一些主要水电站(如:三峡水电站)就坐落在阶梯分界的交界处。
C、“活动4”:指名答题,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考虑,得出一方面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交通的巨大障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6、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7、教师引导系统小结,学生复习巩固。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海拔与地形:
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阶梯一
4000米以上
高原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阶梯二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阶梯三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8、当堂训练:(见学生的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