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金戈铁马”辛弃疾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宋词大家辛弃疾,是以其炽热的情感、崇高的理想、英雄的悲壮与绝望、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兼婉约深曲、清新质朴的格调交织扭结,从而形成瀑布般一泻千里的冲击力,牢牢地笼住了无数辛词爱好者的心,并占据了华夏文明史中的一个耸入云霄的巅峰。
本单元依托人教版教材必修四中《辛弃疾词两首》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四个专题进行:专题一,爱国英雄辛弃疾,通过了解辛弃疾的生平,走进其内心深入,分析其人生历程。专题二,伟大词人辛弃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辛弃疾的作品,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三,名家眼中的辛弃疾。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和徐南铁的《郁孤台之魂》,加深自己对苏东坡的理解,尤其是对辛弃疾英雄情怀的解读。专题四,我看辛弃疾。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苏东坡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2.学习辛弃疾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3.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4.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结合材料,正确认识辛弃疾其人其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网络、图书馆,扩充知识容量,完成对辛弃疾的完整认识。
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豪放派词人的作品的艺术特色。
3. 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文章思想主旨。
4. 利用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完成对辛弃疾的再认识。
5.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深度解读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典诵读,了解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的特点,激发自己的的爱国热情及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1.结合当前的形式,辩证分析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及正确认识不同历史形式下的爱国热忱。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2.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辛弃疾的人生历程是怎样的?
2.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是如何体现在其词作当中的?
3.名人眼中的辛弃疾有何特点?
4.辛弃疾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专题划分
专题一:爱国英雄辛弃疾 (1课时)
专题二:伟大词人辛弃疾 (1课时)
专题三:名家眼中的辛弃疾 (1课时)
专题四:我看辛弃疾 (1课时)
专题一
爱国英雄辛弃疾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辛弃疾是词人,但首先应是一个战士,一个英雄。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其词,通过词作来分析其爱国情怀。其实,如果先熟知其生平经历的话,可能对其词作的把握更透彻。作者一生念念不忘驱除金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并始终以恢复中原为己任。这种情怀,是贯穿辛词的一个内在主线。因此,把本专题提前,对理解辛弃疾的诗词大有帮助。本专题主要把辛弃疾的人生分为几个历程,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辛弃疾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了解其在各个时期的主要事迹。
2.了解辛弃疾在各个时期的作品,初步感知其作品的艺术及思想特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辛弃疾的人生可以如何划分?
2.辛弃疾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3.辛弃疾作品是如何体现其思想情怀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人教版必修四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 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辛弃疾。
辛弃疾与绍兴十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据北宋的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在担任地方官的任上,积极练兵备战的做法,不断遭到投降派的反对和破坏。朝廷对他总是起而黜,罢而又用,他则一贯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政治、军事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志未遂而死。
活动2.多媒体展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一、生平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
自嘲姓氏 辛——
艰辛、悲辛、辛酸、辛苦、辛辣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稼轩—— “人生在勤,当以犁田为业”;“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
弃疾—— “为国弃疾去病”、去除心病
经历(87《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幨突骑渡江初。”
金人侵宋
北方人民起义——辛率2000人归属耿京义军,22岁。
金人南侵失败——单人独马追贼两日夺印。
辛劝耿京南归——
张安国叛杀耿京——50人入5万人大营活捉张,整肃南投军心。
辛杀张安国,南归——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南宋主和,辛献《美芹十论》,豪气干云。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被闲置,屡任地方官 40年中,20年被闲置;20年中,37次调动。
“宜醉宜游宜睡,管竹管山管水”
不忘收复北中国愿望(79《清平乐》“平生塞北江南……眼前万里江山”。 与陈亮共赴“鹅湖之会”,彼此唱和,共商恢复。“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南宋北伐败,迁罪于辛——痛喊“杀贼”,忧愤而死,赍志以殁,“抱恨入地”。
结论:“一世之豪”“一代词宗”
出身行伍,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的南宋爱国词人。“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运用“知人论世”的手法,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伟大词人辛弃疾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结合教材《辛弃疾词两首》,结合第一课时中对辛弃疾生平的介绍,引领学生通过辛弃疾的作品的学习,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了解其作品的特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辛弃疾的作品。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辛弃疾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2.辛弃疾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3.辛弃疾作品怎样体现出他的豪放派词风?
4.如何评价辛弃疾的词作?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人教版必修四 http://bbs.faloo.com/Topic/3527.html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辛弃疾的两首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交流自己知道的辛弃疾词,及其对其词的分类、认识,然后各个小组交流,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辛弃疾的词是如何体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
(2)从辛弃疾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些情感?
“第一个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用词来歌颂的词家”
表现层面:渴望恢复河山的壮志豪情;英雄失路的忧愤不平;评议时局,讽刺苟安的政治家抱负。
借用题材:登山临水;怀古咏史;个人酬酢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四.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辛弃疾的诗词;
2.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3.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4.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专题三
名家眼中的辛弃疾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了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基础上,用名家的解读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辛弃疾的了解,开启学生的思维。主要学习两篇文章,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和徐南铁的《郁孤台之魂》,加深对辛弃疾英雄情怀的解读。同时,以这两篇文章为示范,让学生多浏览此类的文章,来丰富自己的思想。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梁衡与徐南铁对辛弃疾的认识有何异同?
2.你如何认识他们两人对辛弃疾的认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2e0a2c0100z57h.html
常规资源
梁衡的《把栏杆拍遍》 徐南铁的《郁孤台之魂》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学生自主评点:余秋雨的《东坡突围》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梁衡眼里的辛弃疾。
活动二
1.学生自主评点:徐南铁的《郁孤台之魂》。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徐南铁眼里的辛弃疾。
活动三
1.重点比较两位名家眼中的辛弃疾有什么异同,他们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础来谈自己对苏东坡的感悟的。
2.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二次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我看辛弃疾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在前三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辛弃疾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透过对辛弃疾的认识,完善辛弃疾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辛弃疾的哪一首词?
2.通过学习,你对辛弃疾有了怎样的新的认识?
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辛弃疾。着重谈及辛弃疾的诗词及精神气概。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
活动二:
1.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2.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活动三:教师总结
古往今来,我们脚下的土地历经无数兴亡事变。有多少英雄豪杰风光一时炫耀一世,但随星转斗移,无不浮华尽灭,碾为尘土。有几人能像辛弃疾为后人留下如此感召力的千古名句如此星子一般闪亮的珍贵词篇?只要打开雄浑如山壮阔如海的《稼轩词》,只要我们用心吟诵过稼轩老人那滴血的词篇,便能切身感受到辛弃疾那博大的胸怀中所隐含的对朝廷畏缩无能的悲哀,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
辛弃疾一向羡慕啸傲山林的隐逸高人,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曾经跃马横刀、驰骋沙场、威风八面的抗金英雄,他的心不可能平静如止水,他的思想深处不停涌起滔天波澜,时而为理想激动,时而为现实愤怒,时而强自宽慰、作旷达之想,时而把酒临风、仰天长啸……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开禧三年(1207),悲愤忧郁的辛弃疾终于不敌命运的折磨而一病不起。
其时,南宋北部战火正酣,边防岌岌可危,朝廷于万般无奈中想到了骁勇善战的辛弃疾,复以兵部侍郎之职请辛弃疾出山收拾残局,无奈辛弃疾已病入膏肓。诰命达到瓢泉之时,辛弃疾已忧愤而殁一年多了。
辛弃疾墓安葬于他最爱的瓢泉附近。
辛弃疾墓端端圆圆地坐在瓢泉之西陈家寨阳原山腰。
这一坐就八百年。八百年风雨沧桑啊!放眼望去墓已是斑驳陆离,字迹模糊。但依稀可见墓前仿石廊柱上郭沫若生前所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鴻雁南飞。”的千古名句,仍然透视出墓主一生的坎坷与耿耿风骨……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