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25 16: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是标量,掌握动能的表达式。
2、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单位。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一.动能
1.定义: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动能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有关,同一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动能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质量有关,同样速度,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表达式:Ek=mv2。
4.单位:焦耳,符号为J。
5.标矢性:动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二、动能定理
1.推导: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此过程力F做的功为W。
2.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表达式:W=Ek2-Ek1。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W即为合力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4.适用范围:动能定理是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并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当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或者做曲线运动时,可以采用把整个过程分成许多小段,也能得到动能定理。
重难点理解:
一、动能的“三性”
(1)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物体的速度不同,动能也不同,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标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3)状态量:动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相对应。
动能变化量的理解
(1)表达式:ΔEk=Ek2-Ek1。
(2)物理意义: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少。
(3)变化原因:合外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二.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其动能的增加量,即W=ΔEk。
(2)表达式W=ΔEk中的W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个外力做功的情况,确定合外力做的功。
(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
(4)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W=Ek2-Ek1,以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可概括为:“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典例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
D.动能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解析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根据W=Flcos α,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故A正确;如果合外力做的功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可能物体的合外力和运动方向垂直而不做功,故B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越大,但是动能不一定越大,故C错误;物体动能不变,只能说合外力不做功,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故D错误。答案 A
典例2、 在水平放置的长直木板槽中,一木块以6.0 m/s的初速度开始滑动,滑行4.0 m后速度减为4.0 m/s.若木板槽粗糙程度处处相同,此后木块还可以向前滑行多远?
解析:设木板槽对木块摩擦力为f,木块质量为m,据题意使用动能定理有:
-fs1=Ek2-Ek1,即-f·4=m(42-62)
-fs2=0-Ek2,即-fs2=-m42
两式联立可得:s2=3.2 m,即木块还可滑行3.2 m.
点评:此题也可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求解,但过程较繁.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可看出动能定理的优势.
典例3、如图,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物体沿光滑曲面从高为h1的A处运动到高为h2的B处.若在A处的速度为vA,B处速度为vB,则AB的水平距离为多大?
解析:A到B过程中,物体受水平恒力F、支持力N和重力mg的作用.三个力做功分别为Fs、0和-mg(h2-h1),所以动能定理写为:
Fs-mg(h2-h1)=m(vB2-vA2)
解得s=[g(h2-h1)+(vB2-vA2)].
点评:从此例可以看出,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牛顿定律无能为力的问题,动能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其关键就在于动能定理不计运动过程中瞬时细节.
巩固练习:
1.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率,都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的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的是(  )
A.质量不变,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
B.质量和速率都变为原来的2倍
C.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速率减半
D.质量减半,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
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在改变,动能也在改变 B.速度改变,动能不变
C.速度不变,动能改变 D.动能、速度都不变
3.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速度v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变为-2v (方向与原来相反),在整段时间内,水平力所做的功为(  )
A.mv2 B.-mv2 C.mv2 D.-mv2
4.两物体质量之比为13,它们距离地面高度之比也为13,让它们自由下落,它们落地时的动能之比为( )
A.13 B.31 C.19 D.91
5.一辆汽车以v1=6 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s1=3.6 m,如果以v2=8 m/s的速度行驶,在同样的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s2应为(  )
A.6.4 m B.5.6 m C.7.2 m D.10.8 m
6. 半径R=1 m 的圆弧轨道下端与一光滑水平轨道连接,水平轨道离地面高度h=1 m,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自圆弧轨道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水平轨道末端B时速度为4 m/s,滑块最终落在地面上(g取10 m/s2),试求:
(1)不计空气阻力,滑块落在地面时速度的大小;
(2)滑块在轨道上滑行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A 6.解析 (1)从B点到地面这一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mgh=mv2-mv
代入数据解得v=6 m/s。
(2)设滑块在轨道上滑行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Ff,对滑块从A到B这一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
mgR-WFf=mv-0,
解得WFf=2 J。
答案 (1)6 m/s (2)2 J
第 1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