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件(共18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2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件(共18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7 16: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唾液腺
肝脏
胰腺
胃腺
肠腺
消化腺 功 能
唾液腺
肝脏
胃腺
胰腺
肠腺
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
步消化淀粉。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知识回顾
口腔

食道

大肠
小肠
肛门
食物
(西瓜)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微粒
胆汁


葡萄糖
甘 油
脂肪酸
肠液、胰液
胃蛋白酶
多肽
肠液、胰液
肠液、胰液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小肠
知识回顾
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物理性消化)
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化学性消化)
知识回顾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说说看
取一块馒头放在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为什么?
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友情提示: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遇到碘液变蓝。
2 .淀粉分解后形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遇到碘液不变蓝。
3 .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都在口腔中进行。
探究实验的6大步骤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发现并提出问题 从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合理的假设
制订计划 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选择材料设计方法和步骤等
实施计划 按拟订方案完成探究
得出结论 分析现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
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过程,撰写探究报告,完善实验结论
实验原则:对照组、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
3、制定计划
进行几组实验?实验具体怎样进行?
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分别在实验中怎样操作?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受到甜味。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①馒头变甜可能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②馒头变甜可能与舌的搅拌有关;
③馒头变甜可能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在口腔内,无甜味的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探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制定计划
阅读课本27页制定计划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试管 1 2 3
实验方法
温度 A馒头碎屑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
B馒头碎屑
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
C馒头块
2毫升唾液
不搅拌
37℃
1.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小组讨论
模拟人体口腔温度,酶在37℃时作用效果最好
清除口腔内的杂物,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材料:
隔夜馒头、唾液( ∝ 淀粉酶)、清水、碘液、试管架、试管、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解剖刀、镊子、恒温水浴锅等
4、实施计划(15 min)
1. 取唾液:含一小口水在口中,一分钟以后吐到小烧杯中;
2. 馒头碎屑:用隔夜的比较硬的馒头,使劲一压,就成了馒头碎屑;
3. 将馒头碎屑倾斜加入①②试管,再分别加入2 ml唾液和水充分搅拌,取一小块馒头加入③号试管,加入2 ml唾液不搅拌;
4. 加热:37℃恒温水浴锅加热5-10分钟;
5. 加热结束后每根试管里面滴加2滴碘液,摇匀。
4、实施计划(15 min)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注意事项:
1、切取的馒头不宜过大,有大豆大小较为合适。
2、取唾液和清水的试管、量筒。
3、除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4、保温:温度保持37度,保持时间5--10分钟。
5、加碘液验证,观察颜色变化。
展示小组实验结果
现象
结论
探究唾液组
加唾液试管:
加清水试管:
探究牙齿组
加馒头碎屑试管:
加馒头块试管:
馒头变甜与唾液分泌有关
馒头变甜和舌头的搅拌有关
未变蓝
变蓝
未变蓝
变蓝
探究舌头组
搅拌试管:
未搅拌试管:
未变蓝
变蓝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
5、得出结论
小组分析讨论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食物混合,促进淀粉的消化。
口腔中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6、表达与交流
5、得出结论
根据探究实验的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得出: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唾液的分泌
牙齿的咀嚼
舌头的搅拌
什么物质使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呢?
麦芽糖
麦芽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温度
吃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甜味物质是什么呢?
巩固练习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过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结果 解释原因
A 淀粉糊+ 2ml唾液 37℃
B 淀粉糊+2ml水 37℃
⑴ 实验结果显示_____试管中的浆糊变蓝色
(填“A”或“B”)。
⑵ 另一支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
淀粉已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