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12.1 祝福 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识记作者及作品;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能复述重点情节;
4、准确把握祥林嫂等人的形象特征;
5、理解鲁迅文章的深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2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年写成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三、总体感知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的序幕。写祝福景象、鲁四老爷以及祥林嫂的死。采用倒叙手法,以主人公的突然死亡作为开头,制造悬念,营造了整篇小说的悲剧气氛。
第二部分:故事的开端。写祥林嫂刚到鲁镇不久便被婆婆抓回去了,表现了祥林嫂的勤劳善良与不幸。
第三部分:故事的发展。写祥林嫂被迫改嫁。
第四部分:故事的高潮。写祥林嫂再到鲁镇。
第五部分:故事的尾声。写“祝福”的景象和“我”的感受。
四、学习课文
1.这篇小说在讲述故事时采用了怎样的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
(1)小说采用了倒叙。
(2)作用:①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②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
①线索作用。以“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起连全文。
②代表一种有限叙述视角。小说主要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
③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增加了故事的客观性。
④拓展主题意蕴空间。使小说主题从同情底层百姓妇女的不幸命运、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对底层妇女的精神毒害,辐射到底层人之间的冷漠,以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懦弱与情感隔膜。
3.文章几次写到“祝福”?对“祝福”景象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
文章三次写到“祝福”。
(1)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妇女的地位和套在她们头上的枷锁依旧。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在极具封建迷信色彩的祝福中得以充分展示。祥林嫂由“享有”预备福礼的辛劳,到这点权利被剥夺。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3)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写“祝福”的景象。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乐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4.文中四次描写雪花,对表现祥林嫂有何作用?
明确:
①借雪花的洁白表现祥林嫂的无辜。
②借雪花的飘飞表现祥林嫂挣扎的人生。
③借雪花的短暂表现祥林嫂生命的短暂。
④由此得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的结语。
5.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丧夫、再嫁、失子、死去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是巧合还是有意?
明确:
作者是有意这样安排的。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应该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祥林嫂身上发生的却都是悲剧,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6.祥林嫂从26岁到40岁上下共经历了七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七件事,并结合重点句子分析这些事件对祥林嫂人生的影响。
明确:
①逃至鲁镇。“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满足”一词写出了她对做工生活的满意。
②抓回婆家。“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从几个动词中可以看出祥林嫂婆家的蛮横和夫权族权的威慑,可以揣度她回到婆家的生活状况。
③再度出嫁。“我们见得多了……鲜血直流……”,可以看出夫权意识对她的巨大影响,她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④夫死子丧。倾诉阿毛之死。阿毛之死令她痛彻肺腑,因此也失去了在婆家生存的资格,乃至被赶出婆家。
⑤重回鲁镇。鲁镇人的咀嚼赏鉴,让她感受到人性的冷漠,遭人唾弃。
⑥捐献门槛。柳妈的话对她打击巨大。
⑦死于祝福。“魂灵”之有无造成了她巨大的精神压力。
7.文中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各有什么变化?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肖像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脸色 青黄 青黄 黄中带黑
两颊 红的 消失了血色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眼睛 顺着眼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衣着饰物(用物)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竹篮,空的破碗;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形象特点 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精力充沛 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 精神已完全麻木、枯竭,物质上一无所有,陷入绝境
作用: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祥林嫂的眼神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经历。通过鲜明的对照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个阶段,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地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8.有人说,在当时的社会里,围绕在祥林嫂周围的人,不管亲的疏的、有恶意的无恶意的,都在把她往死路上赶。请根据下表,写出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或影响。
明确:
有关人物 对祥林嫂的态度或影响
初到鲁镇 鲁四老爷 ①钳制精神
卫老婆子 ②剥削金钱
被卖改嫁 夫家堂伯 ③掠夺财产
婆婆 ④剥夺人身自由
再到鲁镇 柳妈 ⑤精神恐吓
鲁镇的闲人 ⑥嘲笑打击
寂然死去 “我” ⑦增加其痛苦
鲁家的短工 ⑧毫无同情心
9.在完成上面任务的基础上概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明确:
祥林嫂是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为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10.请分别概括鲁四老爷、柳妈和“我”的人物形象。
明确:
(1)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2)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撑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3)“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与无能的一面。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11.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和“然而”,这两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一次“可恶”是指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而且反映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后面隐含的意思是: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1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明确:
比喻。突出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胆小、恐惧、怕见人的心理状态。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明确:
拟人、反语。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人、杀人的本质。
(3)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明确:
顶真。不但表达紧凑,语言连贯,而且突出了鲁四老爷虚伪和顽固守旧的性格。
(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明确:
反复。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自我检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悚然(sǒng) 少不更事(gèng)
C.寒暄(xuān) 新正(zhēng)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D.门槛(kǎn) 歆享(xīn) 炮烙(pào) 咀嚼(jǔ)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许有罢,—一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
②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
③在被敌军围困、百无聊赖的情况下,这位将军仍然沉着、镇定地坐镇指挥。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⑤她和同事们一起到山东出差,少不更事,没顾得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起工作来。
⑥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
B.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D.《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易经》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它们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据说《三字经》1248字,《百家姓》472字,《千字文》1000字,《千家诗》约9000字,去其重复,当有2000~3000字。如认识了这两三千字,自然已是扫盲的水平。“三百千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熔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炉,紧扣生活,全面实用。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琅琅,抑扬有致。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书目将近两千种,“三百千千”以其突出的优点,成为我国村塾中使用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启蒙读物。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更”应读“gēng”。C项,“拓”应读“tà”。D项,“炮”应读“páo”。
2.答案:B
解析:①吞吞吐吐:形容有顽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使用恰当。②寻死觅活:企图自杀。多指用寻死来吓唬人。使用恰当。③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使用不当。④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使用恰当。⑤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使用不当。⑥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使用不当,句中用“七手八脚”更恰当。
3.答案:D
解析: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4.答案:①字词少而精,利于识字。②内容涵盖广,一材多用。③富有音韵美,适宜诵读。
解析:材料共有八句话,第1、2句介绍了“三百千千”的影响;3、4句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三百千千”字数少,可以用于识字;5、6句介绍的是“三百千千”的内容丰富,用处极大;第7句说明了“三百千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第8句为总结句。题目要求概括“三百千千”的突出优点,因此可从3~7句中概括。
第三句“去其重复,当有2000~3000字”和第四句“如认识了这两三千字,自然已是扫盲的水平”是说字少而精,利于识字;第五句“而是熔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炉,紧扣生活,全面实用”和第六句吕坤的话是说内容涵盖广,一材多用;第七句“《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琅琅,抑扬有致”是说富有音韵美,适宜诵读。如此就可以概括出其优点了。作答时要注意字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