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 蜀相》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 蜀相》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5 20: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3.2 蜀相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了解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
2.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体会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
3.体会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正确诵读。
难点: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敬重。
(二)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联和颔联写丞相祠堂,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景仰和缅怀之情,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第二部分:颈联和尾联写丞相,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敬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四、学习课文
任务一 鉴赏诗歌的语言
1.“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
“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寻”字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明确:
诗眼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便使人自然生出“感悟怀人”之意。
3.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
一方面表现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深沉叹惋和感伤。
任务二 鉴赏诗歌的形象
1.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
明确:
准确。这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为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就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2.尾联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其中是否包括杜甫自己?
明确:
尾联中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都无可奈何地落空了。他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寄托了“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而成的千古名句。
任务三 鉴赏诗歌的情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是怎样的?
明确: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
任务四 比较鉴赏李杜诗歌的不同风格
阅读本课这两首诗,试着分析李杜诗歌的不同特点。
明确:
①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杜甫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诗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②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更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更好。
自我检测
1.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2.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老臣心”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济世无人的哀伤。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甫
马度秦关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剩欲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
C.颈联先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后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
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4.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答案:(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答案:B
解析:“由远及近”错,应是“由近及远”,写草绿鸟啼的美景,又有谁来观瞻和欣赏呢?此句主旨是写诗人的感叹。
3.答案:C
解析:“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错误。白头吟,在杜诗中有两种含义,一指古曲名,传为卓文君所作,如“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更多的时候即泛指歌吟,白头为杜甫自指。这里是后一种用法,指歌吟。
4.答案:①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而那些疏枝上的梅花,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②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景,借花的欢笑更加突出表达了诗人因弟弟携家迁至江陵,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
解析:首先要解释诗句意思;然后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诗句运用的手法,分析其中的情感。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听到长久分离的兄弟即将到来,喜不自禁,抒写兄弟相煦相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