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蜀
相
杜甫
古典诗歌
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五言、七言
绝句:五言、七言
词
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
按内容分:豪放、婉约
曲
散曲:小令、套数
杂剧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乐府诗
文学常识
律诗常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兴起于南朝成熟于盛唐。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平仄相间,上下句平仄相对,每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戬《诗法家数》:“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
律诗常识
第壹部分
知人论世
蜀
相
壹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诗史”(他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首创新乐府,发展古体诗,成就律诗,诗风沉郁顿挫(沉郁:情感深沉蕴藉;顿挫:语言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壹
安史五年:人民疾苦 《春望》 “三吏”“三别”
杜甫生平:
35岁之前:读书游历 《望岳》
长安十年:接近人民 《兵车行》
漂泊五年:老病孤舟 《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
成都五年:相对平稳 《蜀相》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第贰部分
解读诗歌
蜀
相
蜀 相(七律)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句四联
颔颈对仗
偶句押韵
讲究平仄
尾联
颈联
颔联
首联
贰
贰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描写郁郁葱葱的翠柏有什么作用?
说明作者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表达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突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思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步骤:释词义、述句意、点手法、析感情(作用)。
贰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成
空有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冷寂凄清
意境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寄寓
叹惋和感伤
贰
贰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概括了诸葛亮的哪些方面?并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一下。
才能/功业
品德
“天下计”
“老臣心”
雄才大略
赤胆忠心
用典
赞扬之情
贰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泣下沾襟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出师未捷——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壮志未酬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失败的英雄形象
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百姓涂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排斥功臣。
写作背景
贰
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是可以想见的。定居在浣花溪畔的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诸 葛 亮 杜 甫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命运
战争频频 三国鼎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未捷身先死
动荡不安 安史之乱
诗中圣哲
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
颠沛流离,矢志不移
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人物对比
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历史上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而壮志难酬之人。
叹惋、感伤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想感情:
“英雄”:
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
第叁部分
总结全文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 相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起
承
转
合
借 景 抒 情
借 古 喻 己
叁
全诗主旨
本诗怀古喻今,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之情;对其精忠报国的歌颂以及寂寞的低叹,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叁
叁
1、咏史怀古诗
以诸葛祠着笔,追思、仰慕,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慨叹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功业未就又心怀天下的深沉感慨。
2、多种表达方式
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通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抑扬顿挫”的风格。本诗采用了情景交融、反衬、设问等表现手法。
3、结构特点
赏析律诗的起承转合
赏析手法
写 景
用 典
1、感叹兴亡:慨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忧国伤时(忧民)。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穷兵黩武,讽劝、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3、借古伤己:与古人有相反或相似经历,抒发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时光易逝/怀才不遇等感情
4、借古思理:对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临古地
↓
思古人
↓
怀古事
↓
抒今情
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借古伤今
借古讽今
借古伤己
借古思理
知识链接:咏史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