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23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件(23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7 09:0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美国摩尔购物中心。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对!城市服务设施的进步。那么,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如何演进的?又有哪些意义和问题?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世界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
18世纪
19世纪
1840年
1949年
1730—1851
世界城市化兴起
1851—1950
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
基本实现城市化
1950—1990
世界广大国家
向城市化迈进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及问题。
城市化
表现
③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
②城市规模的扩大。
④城市设施水平提高和居民生活状况实质性改变
城市化是指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聚集,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
①城市数量的增多。
核心
概念
目录
一、城市化的演进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中国古代的城市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
一、城市化的演进
1.概况
(1)路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作用: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1)世界城市化演进
★自主学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几个阶段。
(1)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殖民地半殖民地缓慢跟进。
(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图
特点:阶段特征明显,
起步早,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
18世纪中期以前,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平缓,维持在较高水平。
原因: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观察图片,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根据图片并结合第一问,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B-E阶段出现这种阶段特点的主因?
★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影响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智慧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①圈地运动的推行;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经济结构的变动;④生活观念的改变;⑤城市生活的吸引。
(2)中国城市化:
年份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20 37377 2350 6.3
1840 41281 2668 6.5
1893 33677 2668 7.9
1920 44377 4700 10.6
1936 46136 5263 11.4
1949 54167 5765 10.6
1960 66207 13075.88 19.75
1992 117171 32374.35 27.63
2000 126743 45906.31 36.22
2011 134735 69078.63 51.27
近代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自主学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2)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3)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4)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1)特点:起步晚,发展缓慢;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大;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和平津等地。
(2)原因:
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②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推动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
④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
材料一: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2万人,至1894年增至2351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商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新中华杂志》,第九期(1933年)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问题探究2:根据材料概括: 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问题探究3: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因素: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②工业化迅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③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⑤国家城市发展政策的正确导向。
趋势:总体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80年代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
(1)原因
①城市的发展。
②建筑技术的革新
(2)表现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钢筋混凝土
1、居住条件的改善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2.城市服务
(1)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2)生活服务
①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②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意义: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提高生活质量;建设和谐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历程:
(1)西方国家
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②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⑤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中国
①近代: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逐渐发展,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1.背景: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滞后。
2.表现:
(1)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大量烟尘不断排放,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生活条件恶劣。
(3)随着城市的发展,居住区与工作区逐渐分隔,人们越来越依赖汽车。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问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样经历了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
广州天河CBD
深圳福田CBD
城市治理新思路
3.应对:通过立法等手段,建设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建设中的智慧新城:雄安新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大重点:
课堂小结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工业革命、二战后)
城市化的演进
居住条件的改善
中国城市化(鸦片战争后、新中国)
居住条件(条件、表现、意义)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矛盾等
生活服务(社区发展、服务设施)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
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应对措施
谢 谢
我们塑造城市,城市也塑造我们。
——【英】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