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9.1 压强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课桌的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0.3帕 B.3帕 C.30帕 D.300帕
2.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同时握住铅笔两端,拇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食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l>F2 p1>p2 B.F1
p2 D.F1=F2p13.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如图所示,当运动员脚穿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穿滑雪板是减小了对雪地的压强 D.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M的右边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一小部分。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摩擦力变小
5.如图所示,将8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按甲、乙两种方式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种方式中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5∶3 B.5∶2 C.10∶9 D.3∶2
6.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长方体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①②③各为其中的,此时它对桌面的压强为p。小郭首先只切除①,余下的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1,然后再切除③,余下的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 )
A.p1>p>p2 B.p=p1、p1=p2 C.p>p1、p1≠p2 D.p=p1、p1>p2
7.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其中甲、乙阴影部分为等大的正方形,甲、乙的密度为ρ甲、ρ乙,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F乙,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 ,且,则( )
A., B.,
C., D.,
8.将高为10cm的实心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给这个重物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如图是表示重物对桌面的压强p与拉力F关系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的重力为2.5N B.物体的底面积为100cm2
C.物体的密度是2.5×102kg/m3 D.当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1N时,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为100Pa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运动员向后撑滑雪杆时人会向前进,这说明_______,如果在滑雪过程中重力忽然消失,则滑雪运动员将_______。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变大/不变/变小),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1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和挂钩通过水平细线连接甲、乙两个物体,已知物体甲重5N、底面积为10cm2,物体乙重11N、底面积为30cm2,当甲、乙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Pa。
1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其所受重力为,底面积为。如图所示,将该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截成A、B两块,,则A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压强为______。若将B部分放到A部分的上方,则此时A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
13.甲、乙 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沿着水平方向,切去上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4.0×103kg/m3。则可计算出圆柱体甲的高度为______cm。当它们被切去高度均为12cm,将各自被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个圆柱体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1.乙剩余部分和甲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2,且p1:p2=9:4,则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
1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则它们对桌面压力之比为 ________;把它们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
三、作图题
15.请在图中画出足球的重力及它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16.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画出A静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和A对斜面的压力。
四、实验题
17.如图所示,小宇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图(b)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
(1)通过观察并分析图(a)和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小刚是根据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通过观察并分析图(b)和图(c),可以得出:当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观察比较图______和图______后得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18.物理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次,两食指同时挤压铅笔的两端;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如图甲所示。老师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说:右手食指肚疼。老师说:疼,说明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结果,大胆地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
(1)同学们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根据第二次实验得到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___有关。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小伟所在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一块海绵、两块规格和质量均相同的长方体砖块进行实验,如图中的乙、丙、丁、戊所示;
(2)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为了验证猜想2,小伟和同学们应观察比较图中的______两次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另一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猜想1时,将两块相同的砖块竖放在海绵上,如图戊所示。他们发现图戊中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图乙中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19.为了探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选用若干实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方式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实验,并分别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和物体在沙中下陷深度记录在下面两张表中,甲同学将同一长方体平放、侧放、竖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一),乙同学将三块不同的正方体放在同一水平沙面上(数据见表二)
表一
实验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 下陷深度(厘米)
1 10 2 1.00
2 10 4 0.50
3 10 8 0.25
表二
实验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 下陷深度(厘米)
4 6 4 0.30
5 12 8 0.30
6 24 16 0.30
(1)两位同学在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知道压力产生形变效果是否显著的。
(2)两位同学分析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得到结论是:
甲: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乙:当压力、受力面积同时增加相同倍数时,压力作用效果不变。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___(均选填“错误的”、“合理不完整”或“正确”)
(3)甲乙同学在观察表一、表二的实验序号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物体所受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两同学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b。分析比较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20.在一个闯关游戏中,需要把如图甲所示实心质量分布均匀,由密度为ρ的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叠放起来。
(1)某选手用水平力推正方体,但未推动,这时的推力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地面对正方体的摩擦力,理由_____;
(2)若正方体B的边长为a,请推导出B正方体水平放置时对地面的压强( )(g为已知,推导过程及结果无需带单位);
(3)若一个正方体平放,另一个叠放在它上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在图乙的方框内画出它们叠放的示意图。( )
21.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 0.1 米和 0.2 米的实心正方体 A、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B 的密度分别为 0.8×103 千克/米 3 和 0.1×103 千克/米 3,物体 A 质量为 0.8 千克.求:
(1)物体 A 对地面的压力 FA _______________.
(2)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强 pB_____________.
(3)若要使 A、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小明拟采用的办法如下表所示:
①请判断:小明的分析过程及结论是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小华设想在两物体中某一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重为 G0 的部分、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使二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 G0 的值;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C 6.A 7.D 8.D
9. 减小压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做匀速直线运动
10. 变小 不变
11. 5 2000
12.
13. 20 8∶27
14. 1∶1 4∶1
15.
16.
17. 形变 海绵凹陷程度 受力面积 压力 (b) (d) 控制变量法
18. 压力大小 凹陷程度 乙、丁 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19. 下陷深度 合理不完整 正确 2、4或3、5 1、4 1、2(2、3;1、3) 当压力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且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20. 等于 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ρag
21. 7.84N 196Pa 正确 可能、4.7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