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折线统计图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折线统计图同步练习及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6 17: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7 折线统计图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气象员记录一天的天气变化要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工人5年来的产值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单式折线统计图 C.复式折线统计图
3.某电脑公司第一季度在三个不同商场的销售情况统计如下,从下面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 )商场的销售情况最好;( )商场的销售情况最差;( )商场的销售情况处在一般。
① ② ③
A.①②③ B.②②③ C.③②①
4.小明和小红同一时刻各自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小明觉得会迟到,他就跑了一段路,然后步行到学校。小红开始步行,后来也跑了起来,两个在校门口相遇了。下列图( )是描述小明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图( )是描述小红的。
A.; B.;
C.; D.;
5.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是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下面几个图哪个是描述爸爸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 )
A. B. C. D.都不是
二、填空题
6.小敏每2小时记录一次气温,研究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更合适。
7.下面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_____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
(2)_____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8.如下图所示,奇思从家跑到体育馆,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新华书店去买书,然后散步回家。奇思家距离体育馆( )米,他从家出发又回到家中,一共花去( )分。奇思从家出发到达体育馆的速度是( )米/分,从书店出发到家的速度是( )米/分。
三、判断题
9.要表示几年平某县工业总产值增减变化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
10.要表示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周每天的气温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
11.汽车销售部准备统计2018年每月汽车的销售量变化情况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
12.医生要表示病人体温要选用条形统计图表较好。( )
13.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四、解答题
14.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门市部上缴利润增长得快?
(2)哪一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相差得最多?
(3)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试着写一写。
15.小敏从2007年——2013年收集国内和国外邮票数量如下表: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国内邮票 46 28 30 32 40 50
国外邮票 30 22 20 18 18 16
(1)根据以上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哪一年两种邮票所收集的数量相差最少?
(3)简单分析两种邮票收集数量的变化情况。
16.李欣、刘云1分钟跳绳训练成绩统计。
李欣、刘云1分钟跳绳训练成绩统计图
(1)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17.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
(1)( )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 )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以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怎样的?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8.观察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护士每隔( )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 )摄氏度,最低体温是( )摄氏度。
(3)病人的体温在哪一段时间里下降最快?哪一段时间体温比较稳定?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由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可知,可以通过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合适,据此解答。
【详解】
A.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错误;
B.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折线的变化表示出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正确;
C.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总数量,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理解并掌握各统计图的特征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C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需求,是比较甲乙两个工人,所以应选择复式统计图。同时,是记录产值增减变化情况,所以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据此解题。
【详解】
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工人5年来的产值增减变化情况,最好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3.C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①商场1到2月份销售情况较好,处于上升趋势,2到3月份有所下降;②商场1到2月份销售情况比①商场较少,2到3月份有所下降;③商场1到3月份销售情况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③商场的销售情况最好;②商场的销售情况最差;①商场的销售情况处在一般。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D
【解析】
【分析】
在表示路程和时间的行程问题的折线统计图中,折线上升,表示向目的地运动;折线呈水平方向,表示在某地停留,小明和小明离家去学校,则应该离家越来越远,根据小明是先跑后步行,小红是先步行后跑,根据这两者的不同可进行判断。
【详解】
A.小明先跑了一段路,这段时间小明离家的距离增大的快,所表示的线段比较陡,后步行的表示的线段比较平缓,图一不符合小明的行走路线,故排除。
B.图一中不能体现小明先跑后步行的特点,该图表示的是速度不变。故排除。
C.小明和小红都是从家到学校,所以离家的距离越来越大,该选项图一表示距离不变,故排除。
D.小明是先跑后步行,小红是先步行后跑,所以小明的路线是先比较陡后平缓,小红的是先平缓后比较陡,该项符合。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行程问题,明确小明和小红各自行进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
【分析】
根据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判断折线的走势,注意几个时间段: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小兰、爸爸、妈妈三人返回用的时间分别是5分钟、15分钟、20分钟,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根据妈妈去时20分钟,返回时20分钟,而且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可得折线统计图B描述了妈妈的行程;因为爸爸在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返回用的时间是15分钟,所以在图象上表现为与x轴平行的线段的折线统计图C描述了爸爸的行程。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人去时用的时间,在健身中心锻炼的时间,返回的时间判断出折线的走势。
6.折线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各个统计图的特点,直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即可。
【详解】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研究一天中气温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 3
4
【解析】
【分析】
(1)从统计图看出,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距离最短,则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
(2)从统计图看出,4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距离最大,则4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详解】
(1)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
(2)4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图中的有关信息,分析并解决有关问题。
8. 2500 100 250 37.5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奇思在体育馆锻炼时和在新华书店买书时,时间变化路程不变;
(1)由图可知,体育馆距离奇思家2500米;
(2)他从家出发到回家一共用了100分钟;
(3)奇思从家到达体育馆一共用了10分钟,体育馆距离奇思家250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得奇思从家出发到达体育馆的速度;
2500÷10=250(米/分)
(4)书店距离奇思家1500米,从书店出发到家的时间是(100-6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求得从书店出发到家的速度;
1500÷(100-60)=37.5(米/分)
【详解】
奇思从家跑到体育馆,在那里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新华书店去买书,然后散步回家。奇思家距离体育馆( 2500 )米,他从家出发又回到家中,一共花去( 100 )分。奇思从家出发到达体育馆的速度是( 250 )米/分,从书店出发到家的速度是( 37.5 )米/分。
【点睛】
掌握折线统计图中折线在题目中所表示的含义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9.√
【解析】
【分析】
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
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表示几年平某县工业总产值增减变化情况,绘制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解答本题应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解答。
10.√
【解析】
【分析】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
要表示北京、上海两地同一周每天的气温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1.√
【解析】
【分析】
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要反映2018年每月汽车的销售量变化情况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据此解答。
【详解】
分析可知,汽车销售部准备统计2018年每月汽车的销售量变化情况应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
【点睛】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2.×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
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医生需要监测病人的体温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3.√
【解析】
【分析】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4.(1)第二门市部;
(2)2003年;
(3)答案不唯一。第二门市部2007年比2006年上缴的利润增长了百分之几?20%
【解析】
【分析】
(1)提供观察统计图可知:第二门市部上缴利润增长得快。
(2)2003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相差得最多。
(3)答案不唯一。提出的问题是:第二门市部2007年比2006年上缴的利润增长了百分之几?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详解】
(1)第二门市部上缴利润增长得快。
(2)2003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相差得最多。
(3)答案不唯一。第二门市部2007年比2006年上缴的利润增长了百分之几?
(120-100)÷100
=20÷100
=20%
答:第二门市部2007年比2006年上缴的利润增长了20%。
【点睛】
此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5.(1)见详解
(2)2009年
(3)国内邮票: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国外邮票:下降趋势
【解析】
【分析】
(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纵轴和横轴每一个单位的长度;根据纵轴、横轴的单位长度,画出纵轴和横轴,并画出方格图;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或纵、横的交点)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写出标题,注明单位,可以写明调查日期或制图日期。复式折线统计图还要画出图例。
(2)观察统计图,数据点相邻越接近,数量相差越小;
(3)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折线往下表示下降趋势,据此分析。
【详解】
(1)
(2)2009年两种邮票所收集的数量相差最少。
(3)国内邮票: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国外邮票:下降趋势
【点睛】
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6.(1)1次;2次
(2)上升趋势;李欣
(3)李欣170次;刘云167次
【解析】
【分析】
(1)分别找到李欣和刘云第1天和第10天的跳绳成绩,求差即可;
(2)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折线往下表示下降趋势,据此分析;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
(1)153-152=1(次)
167-165=2(次)
答: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1次,第10天相差2次。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李欣的进步幅度大。
(3)李欣比赛成绩可能是170次,刘云可能是167次。
【点睛】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7.(1)1991;1998
(2)下降趋势
(3)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有14天;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绿色出行
【解析】
【分析】
(1)观察统计图,数据点位置越高,沙尘暴总天数越多;数据点位置越低,沙尘暴总天数越少;
(2)折线往上表示上升趋势,折线往下表示下降趋势;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详解】
(1)1991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1998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以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呈下降趋势。
(3)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有14天,建议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绿色出行。
【点睛】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8.(1)6;
(2)39.5;36.8;
(3)5月8日0时到6时体温下降最快;5月8日6时到5月9日12时体温比较稳定。
【解析】
【分析】
(1)分析折线统计图可知,每相邻两次体温之间相差6小时,所以护士每隔6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温;
(2)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5月7日6时该病人体温为39.5摄氏度,体温最高;5月8日12时该病人体温为36.8摄氏度,体温最低;
(3)5月8日0时到5月8日6时折线最陡,体温下降最快;5月8日6时到5月9日12时折线比较平缓体温比较稳定;据此解答。
【详解】
(1)护士每隔( 6 )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温。
(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 39.5 )摄氏度,最低体温是( 36.8 )摄氏度。
(3)分析可知,5月8日0时到6时体温下降最快;5月8日6时到5月9日12时体温比较稳定。
【点睛】
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反映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