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运动和力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河北赞皇·八年级期末)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理方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2.(2021·河北遵化·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属于防止因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A.系安全带
B.旋转生、熟鸡蛋
C.跳远助跑
D.撞击锤柄
3.(2021·河北三河·八年级期末)图为小车载着木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都是在小车突然停止时发生
B.都是在小车突然起动时发生
C.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加速时发生
D.图乙所示的现象是小车在运动中突然停止或突然减速时发生
4.(2021·河北大名·八年级期末)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5.(2021·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小学教研室八年级期末)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坐着一位乘客,他发现自己正上方顶棚上有一小水滴正要下落,这滴水将落在
A.此乘客的前面 B.此乘客的头上
C.此乘客的后面 D.此乘客的左侧
6.(2021·河北永年·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将棋子击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棋子都有惯性 B.飞出去的棋子没有惯性
C.上面部分的棋子没有惯性 D.只有最下面部分的棋子才有惯性
7.(2021·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汽车驾驶员系好安全带 B.汽车转弯时减速慢行
C.人游泳时用力向后划水 D.运动员跳远时快速助跑
8.(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秋千荡到最高点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 )
A.保持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做匀速圆周运动
9.(2021·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后,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 )
A.落回地面 B.飞向太阳 C.停在空中 D.绕地球转动
10.(2021·河北唐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运动员射箭时,弦被手拉弯,松手后箭被射出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弦被手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松手后箭被射出去说明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是弦对箭的力让箭在空中继续飞行
D.手拉弯了弦的同时,弦也勒疼了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2021·河北唐县·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C.投球后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D.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12.(2021·河北景县·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
B.前进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车前进的方向倾倒
C.静止的物体受力以后一定能够运动起来
D.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13.(2021·河北怀安·八年级期末)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4.(2021·河北承德·八年级期末)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15.(2021·河北香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灯静止时,灯所受拉力的平衡力是( )
A.线所受的重力 B.灯所受的重力
C.灯对线的拉力 D.线对天化板的拉力
16.(2021·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最后停下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球最后停下来是因为失去了惯性
B.球受到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球受到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7.(2021·河北景县·八年级期末)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18.(2021·河北正定·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9.(2021·河北桥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去公园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此时,若不计绳子重力,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
B.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
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
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
20.(2021·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如图各选项中的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是( )
A.静立枝头的鸟
B.加速升空的火箭
C.匀速行驶的汽车
D.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21.(2021·河北满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将冰壶向右推出。冰壶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用“□”代替冰壶,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2021·河北永年·八年级期末)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C.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23.(2021·河北桥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弹簧测力计一端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长木板B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木块A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向左运动,水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B.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T
C.若只将F改为,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若使长木板以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24.(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
B.在轴承中装有滚珠
C.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
D.给自行车加润滑油
25.(2021·河北香河·八年级期末)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
二、多选题
26.(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与支持力大小是相等的
B.小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若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以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受到惯性
27.(2021·河北廊坊·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小杨在平地上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小杨没有对木箱做功
B.内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为,方向是水平向左
C.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是水平向左
D.如果第后小杨撒去推力,木箱将做减速直线运动
三、填空题
28.(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29.(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氢气球用细绳系在玩具车上,静置广场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_____ ;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____ 选填(可能”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匀速前进,此时细绳 _____ (选填“向左倾斜”向右倾斜”或”保持竖直)”.
30.(2021·河北三河·八年级期末)吊车以2m/s的速度将重物1×105N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N;若钢索改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N,方向_____。
31.(2021·河北宽城·八年级期末)用力 F =40N,按住一重10N的木块,如图所示,当木块沿竖直方向匀速下滑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摩擦力的方向______.
32.(2021·河北青龙·八年级期末)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__.
33.(2021·河北怀安·八年级期末)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足球离脚后由于____还能继续飞向球门;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34.(2021·河北宽城·八年级期末)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路程,是因为汽车具_____的缘故,但最后还是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_____的缘故.
35.(2021·河北保定·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某次演习任务中,一架飞机要对地面上某一指定目标进行定点轰炸,则飞行员应在飞机到达目标__________(填“前”“后”或“正上方”)投弹,才能击中目标,这可以用__________知识解释,投弹后飞机的惯性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6.(2021·河北广平·八年级期末)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__,自行车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的缘故;若路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并总结出_________定律。
37.(2021·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小学教研室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力向右迅速拉动静止的小车,车上木块将_________,这是由于木块具有___________;小车受力后向右加速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38.(2021·河北赞皇·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上面的棋子由于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__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39.(2021·河北怀安·八年级期末)杯子静止在书桌上,桌面对杯子有支持力,与支持力平衡的力是_____,与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
40.(2021·河北武安·八年级期末)沿斜面滑下的小车,小车还能在水平面上继续向前运动,这时小车_______(选填“受”或“不受”)向前的力。小车在水平滑行的过程中,由于_______力作用会慢慢停下来。这说明力是________(选填“维持”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1.(2021·河北大名·八年级期末)人站在汽车上,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人就跌向 ___ ;这是因为开车前,人和车是处于 ____ 状态的,车突然开动时,由于脚和车厢的地面的摩擦,脚的底部随车一起运动,可是人的上半身由于具有 ___ 而保持原来的 _____ 状态。
四、作图题
42.(2021·河北·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八年级期末)一个重30N的物体在传送带上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力。
五、实验题
43.(2021·河北任丘·八年级期末)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 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 ________ ;
(2)分析图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 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 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44.(2021·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八年级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 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如图所示。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自由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通过实验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的运动速度减小得越_____ (填“快”或“慢”);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和推理得到的。
45.(2021·河北青县·八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请问:
(1)实验时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
(2)如图甲所示,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的大小______,方向______;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______;
(4)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明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小车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他将硬纸片剪断,发现剪断后的纸板向两侧运动,说明平衡力必须作用在______。
46.(2021·河北沧州·八年级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
47.(2021·河北广平·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是小柳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柳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柳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花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柳的实验优于小花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48.(2021·河北永年·八年级期末)为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和器材进行实验
(1)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 ______ 方向拉动,使其做 ______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______ 的关系;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或毛巾,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 ______ 的关系;
(3)实验中,大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很难稳定,于是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 水平传送带的速度可以调节,定滑轮摩擦忽略不计;
①启动传送带,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于地面 ______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水平向 ______ ;
②某次实验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改变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大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改变,说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 ______ 。
49.(2021·河北兴隆·八年级期末)小阳根据生活经验发现,物体从同一斜面上的不同高度滑下,在水平面上继续滑行的距离不等,从斜面较高处滑下时速度大,在平面上滑行的距离远,小阳认为: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大时,摩擦力小,所以滑行的距离远.为了探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是否有关,同学们按照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卷线电动机的转速稳定且速度可调.
(1)该实验中需要利用电动机使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_____,此时二力的大小相等,如果测出了拉力的大小,也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大小.
(2)以下是他们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电动机拉着木块以较小的速度在木板上水平匀速运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_______,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
(3)由 F1_____F2(选填:“=”或“≠”),可以说明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50.(2021·河北廊坊·八年级期末)小宇要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物体运动的速度
接下来小宇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开展探究。
(1)进行甲、乙、丙图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
(2)要验证猜想,需按照___________两个图(选填“甲”“乙”或“丙”)进行对比实验;
(3)比较甲、乙图的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4)小颖发现小宇上述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于是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改进后长木板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做匀速直线运动。进一步分析可知木板受到木块对它的水平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的摩擦力;
(5)将物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重复甲操作,发现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小宇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1.(2021·河北·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八年级期末)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a.如甲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较光滑的木板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为1.2N;
b.如图乙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较粗糙的木板上,缓缓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为1.6N;
c.如图丙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同甲图木板),并在木块A上放一钩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为1.4N。
(1)实验根据______原理,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使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______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甲乙两图可知:______;
(4)为了便于操作,小丽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要测量出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下方木板_____ (选填“必须”或“不必”)匀速拉动;
(5)实验中小丽发现:如图丁所示,当F为4N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则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6)如图a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t和v-t图像分别如图b、图c所示。则物块在第4秒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概括出来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总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力。
故选D。
2.A
【详解】
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A符合题意;
B.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离手后观察它的转动情形;如果转动顺利,则为熟蛋,如果转动不顺利,则为生蛋,这属于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凳子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3.D
【分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指物体具有的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
【详解】
甲图: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或启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静止或低速状态,使得木块向后倾倒;乙图: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或停止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前倾倒.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惯性现象时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阐明其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运动状态改变了;
③说明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④说明结论.
4.B
【详解】
由于甲车司机的背部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的车尾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甲的车尾撞到乙车的车头上而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的车尾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到乙车上造成身体向前倾斜;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而造成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综上分析:故只有B符合题意.
5.B
【详解】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的车厢里的乘客,他正上方的小水滴由静止开始下落,水滴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与火车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所以小水滴会落在乘客的头上,故B正确.
故选B.
6.A
【详解】
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击打棋子前,棋子是静止的,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这一棋子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而飞了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又回到原位置的下方。
故选A。
7.D
【分析】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有利,有时有弊,根据生活实际来加以区分.
【详解】
A. 系安全带是防止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撞击车体的事故发生,属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不符合题意.B. 汽车转弯时减速慢行,是为了防止在转弯时由于惯性,冲出弯道,造成交通事枚,属防止惯性带来伤害,故不符合题意.C. 人游泳时用力向后划水,人就向前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与惯性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D. 跳远时助跑是为了使人起跳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向前运动的状态,使人跳得更远,取得更好的成绩,属利用惯性,故符合题意;故选D.
8.A
【详解】
秋千荡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如果此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秋千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故选A。
9.B
【详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射出的箭是运动的,所以当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箭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向太阳。
故选B。
10.C
【分析】
【详解】
A.弦被手拉弯,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松手后箭被射出去,箭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是箭的惯性,让箭在空中飞行,已经离弦的箭不受弦对箭的力,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手拉弯了弦的同时,弦也勒疼了手,说明手受到了弦的力,故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分析】
【详解】
A.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而不是减小惯性,因为只与质量有关,故A错误;
B.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B错误;
C.投球后球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球继续在空中飞,故C正确;
D.惯性不是力,不能用作用来描述,应该是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故A错误;
B.前进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具有惯性会向车前进的方向倾倒,故B正确;
C.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仍保持静止,故C错误;
D.一切物体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会运动,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运动,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处于静止状态,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的作用,B错误;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C错误;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D正确.
14.D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什么状态是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详解】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下落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平衡状态;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上升速度越来越小,不是平衡状态;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平衡状态;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判断方法: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5.B
【详解】
解:
A、灯所受拉力与线所受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A错误;
B、当灯静止时,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拉力和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灯所受拉力与灯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灯所受拉力与线对天化板的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6.D
【分析】
【详解】
A,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所以球停下来了,它还是有惯性的,故A错误;
B.球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它应该和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球受到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17.D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金属球作圆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网袋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网袋由静止向上运动,合力向上,所以拉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18.C
【分析】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逐项判断。
【详解】
A.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 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 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
19.A
【详解】
A.小明拉绳子的力与狗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属于平衡力,符合题意;
B.狗受到的重力、地面对狗的支持力及绳子的拉力,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狗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C.绳子对狗的拉力与地面对狗的阻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D.绳子对狗的拉力与狗对绳子的拉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
【详解】
A.静立在枝头的鸟,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加速升空的火箭,速度不断增大,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匀速下降的降落伞,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D
【详解】
冰壶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慢,是因为脱手之后的冰壶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冰壶在竖直方向上静止,是因为冰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它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故ABC错误,D正确。
给选D。
22.D
【详解】
A. 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的;
B. 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的;
C. 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的;
D. 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可以将接触面分离,用光滑的油膜代替接触面,减小摩擦力;
故D是为了减小摩擦,符合题意.
点睛:重点是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牢记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反之减小摩擦力,另外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
23.C
【详解】
A.因为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T,故A错误;
B.因为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因为长木板同时受到木块与地面给的摩擦力,两个摩擦力的合力为F,由A选项可知,F不等于T,故B错误;
C.若只将F改为 2F ,木块仍然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C正确;
D.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若使长木板以 2v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4.C
【详解】
A.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改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在轴承中装有滚珠,改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故B项不符合题意;
C.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项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加润滑油是减小摩擦,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C
【详解】
物体在AB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即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fAB=F=5N;在BC段撤去拉力,物块做减速运动,但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是5N,故C正确,故ABD错误.
26.AC
【详解】
A.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小车最终会停下来是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C.由实验现象推理可得,如果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小车运动到水平面以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C。
27.ACD
【分析】
【详解】
A.从丙图可知,木箱没有运动,有力但是没有距离,故力F不做功,故A正确;
B.从丙图可知,内,速度越变越大,故木箱不受平衡力,拉力为9N,从时,速度为匀速,根据图乙可知,推力为6N,故滑动摩擦力为6N;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故3s~6s时滑动摩擦力为6N,那么在时,合力为3N,故B错误;
C.从时,速度为匀速,根据图乙可知,推力为6N,故滑动摩擦力为6N,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故时,摩擦力的大小为6N,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水平向左,故C正确;
D.如果第后小杨撒去推力,木箱由于惯性向前运动,由于受到了向左的阻力,故将做减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CD。
28. 加速 不是
【详解】
当汽车加速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根据球向后偏可知汽车做加速运动.
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29. 运动状态 不可能 保持竖直
【详解】
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风水平向右吹,玩具车在竖直方向上不受风的作用力,所以,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 由于水平地面光滑,所以,玩具车在运动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前进,若此时细绳是倾斜的,则细绳对玩具车有斜向上的拉力(受力不平衡),玩具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细绳应保持竖直.
30. 1×105 1×105 竖直向上
【详解】
[1]吊车以2m/s的速度将重物1×105N匀速向上提起,重物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5N。
[2][3]若钢索改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重物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5N。
31. 10N 竖直向上
【详解】
(1)木块下滑,相对于墙壁向下运动,墙壁会给它一个向上的摩擦力.由于木块是在竖直方向上匀速下滑,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木块受到的重力是10N,由于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也等于10N,方向竖直向上.
32. 2:1 2:1
【详解】
(1)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2:1,所以速度之比为:
;
(2)路程相同时,时间之比是1:2,所以速度之比为:
.
33. 惯性 运动状态
【详解】
在脚的作用下,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足球离开脚后,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能继续飞向球门;
守门员飞身将球扑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4. 惯性 摩擦力
【详解】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没有动力,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是因为汽车有惯性.汽车停下来,运动状态改变,是由于受到了外力:摩擦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 前 惯性 变小
【分析】
炸弹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详解】
[1][2]演习时飞机携带炸弹一起运动,投弹后,由于惯性炸弹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所以要对地面上某一指定目标进行定点轰炸.飞行员应在飞机到达目标前投弹,才能击中目标,这可以用惯性知识解释。
[3]飞机投弹后,质量变小,惯性变小。
36. 惯性 阻力(摩擦力) 牛顿第一
【详解】
[1]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惯性自行车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
[2]最终自行车还会停下来是因为自行车和地面之间存在摩擦阻力,摩擦阻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状态,慢慢停了下来。
[3]如果地面和自行车之间没有摩擦阻力,不会改变自行车的运动状态,自行车的速度和方向都不会改变,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到的牛顿第一定律。
37. 向左倾倒 惯性 运动状态
【分析】
【详解】
[1][2]向右迅速拉动小车,木块将向左倾倒,因为小车向右运动时,木块底部由于受到小车的作用力,会随小车一起运动,而其上端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左倾倒。
[3]小车原是静止状态,受到力的作用向右加速运动,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38. 运动状态 惯性 重力
【详解】
受到打击的棋子飞出去,棋子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由于下方的棋子飞出,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下面的棋子上.
39. 重力 对桌子的压力
【详解】
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书所受的重力G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N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所以G和N是一对二力平衡;
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杯子对桌面有压力F,同时桌面对杯子也有支持力N,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F和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0. 不受 摩擦力(阻力) 改变
【分析】
【详解】
[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是由于具有惯性而前进的,这时小车不受向前的力。
[2][3]在滑行的过程中,小车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1. 后方 静止 惯性 静止
【分析】
【详解】
[1][2][3][4]人站在汽车上,当汽车开动前,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后,由于脚和车厢底面间的摩擦力作用,脚底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可是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静止状态,所以会倾向后方。
【点睛】
42.
【详解】
忽略空气阻力,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他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为30N。从物体重心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分别作等长的有向线段,并表示出重力和支持力。如图:
43. 相等 摩擦力 快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不是
【详解】
(1)每次都从斜面顶端释放,可以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2)根据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因为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可以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44. 相同 小 慢 匀速
【分析】
【详解】
(1)[1]为了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等,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自由滑下。
(2)[2][3]给出的三种材料:毛巾、棉布、木板可见,它们的粗糙程度是毛巾大于棉布,棉布大于木板。在这三种材料上面,小车滑行的距离大小关系为:毛巾小于棉布,棉布小于木板,这就表明:平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小车的运动速度减小得越慢。
(3)[4]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速度改变的越来越慢。如果接触面绝对的光滑,没有摩擦,小车的速度不会改变,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5. 光滑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线上 同一个物体上
【分析】
【详解】
(1)[1]实验需要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探究的两个力是绳子上的两个拉力,所以不能使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其他力来干扰实验,所以应选择较光滑的实验桌面,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干扰。
(2)[2]应为两端挂的相同数量的钩码,所以两端拉力的大小是一样大的。
[3]左侧拉力向左,右侧拉力向右,所以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4]当扭转一个角度后,两个力就不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了,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5]剪断纸片后,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此时纸板向两侧运动,不再静止,所以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6. 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改变力的方向 砝码质量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解】
(1)[1]甲图中的是木块,它与桌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而乙图中的是小车,它与桌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其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实验更准确些。
(2)[2][3]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改变两个拉力的大小,其中利用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4]二力只有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会平衡,因此利用该环节可以验证二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是否平衡。
47. 相反 钩码数量 不能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A
【详解】
试题分析:(1)将系于小卡片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因为只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力才可能平衡,所以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木块在桌面上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对实验影响较大,而甲实验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因此甲实验优于乙实验.其主要原因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选A.
考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点评:关键是掌握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几个因素和对应的实验方法.
48. 水平(或水平向右) 匀速直线 压力大小(或压力) 粗糙程度 静止 左 无关
【详解】
(1)[1][2]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3]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4]采用控制变量法在压力一定时,在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或毛巾,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5][6]启动传送带,当弹资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后,木块相对于地面静止,这时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
[7]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传送带速度的大小无关。
49. 匀速直线 平衡力 用电动机拉着木块以较大的速度在木板上水平匀速运动 =
【详解】
(1)因为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和拉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才会相等,因此,实验中需要利用电动机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①用电动机拉着木块以较小的速度在木板上水平匀速运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
②用电动机拉着木块以较大的速度在木板上水平匀速运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3)由 F1=F2,可以说明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50. 匀速直线 甲、丙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不一定 左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分析】
【详解】
(1)[1]进行甲、乙、丙图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摩擦力。
(2)[2]要验证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压力相同,故选择甲、丙两个图。
(3)[3]比较甲、乙图的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变大,摩擦力变大,故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4][5]如图改进后的长木板不一定要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只要拉动长木板,木块所受的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与速度无关,故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进一步分析可知木板受到木块对它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因为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向左的拉力,而此时木块处于静止,故受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右的,而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故木板受到了木块给其向左的摩擦力。
(5)[6][7]将物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后重复甲操作,压力变小了,接触面积也变小了,多个变量,无法判断,故结论是错误的; 原因是没有控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压力相同。
51. 二力平衡 甲、丙 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不必 2.8 4
【详解】
(1)[1]本实验中,为测量出滑动摩擦力,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2]要得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应改变压力、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应选图中甲、丙两次实验进行比较。
(3)[3]甲、乙两图中控制了压力不变,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乙中接触面更粗糙,拉力更大,说明摩擦力更大,故可得结论: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4]图丁中,当拉动木板B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木块A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B对木块A的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因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所以木板B不必匀速拉动。
(5)[5]由(4)分析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即B对A的滑动摩擦力为1.2N。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A对B的摩擦力大小也是1.2N,方向水平向右。此时拉动木板B的拉力F为4N,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板B的摩擦力大小为
fB地=F-fAB=4N-1.2N=2.8N
(6)[6]由图c可知,物块在3~6s做加速运动,6~9s做匀速运动,因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整个过程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都不变,故物块在第4秒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在6~9s时受到的摩擦力。由图b可知,物块在6~9s受到的拉力为4N,此时做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为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也为4N,所以物块在第4秒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