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7 11: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授课 刘平
目录
CONTENTS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1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
主权独立
确定的领土和疆域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文化认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那么这种封建政治秩序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一书第十章中,丛老师总结了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封建主义所具有的四个特征:封建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分裂割据、公共权力的私有化、政府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以及法律之下的有限君主权。并指出,“封建制度必然导致君权微弱。”
洗礼、圣餐礼、接受礼、忏悔礼等,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否则即为异端。基督徒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甚至国王的加冕,也需获得教会的认可。拉丁文是教会钦定的神圣语言,是欧洲唯一的书面语言。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形成之前西欧社会有什么特征?
西欧封建制度导致国家分裂割据,国家观念、民族意识薄弱
基督教神权超越疆界,各地在精神上、物质上都依附于罗马教皇的权威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材料一 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长达30年的自相残杀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是如何形成的?
战争使贵族势力削弱,有利于王权强化
宗教改革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和民族认同感
民族语言强化了民族认同感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
15—18世纪,欧洲国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朕乃君主,故可以为所欲为。
——(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一世
国王之于人民,雨水之于大地。
—— 西班牙格言
我的国王我的国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的形成
英法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00多年,法国民族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最终击退英国,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
思考:民族战争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民族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觉醒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法国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任,也否认王朝国家是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呼声,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成为国家的成员,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由于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宣布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等级和阶级都不复存在,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民族主义》
思考:法国大革命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的忠诚,专制王权国家逐渐转变为民族国家
我的国家我的国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课堂探究
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2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法的特征
国际法是指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指国家在它们相互间交往的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习惯规则和条约规则的总和,或者是指现代文明国家认为在与其他国家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对它们具有约束力的特定行为规则的总和。
适用主体是国家
它是各国通过协议共同制定的
具有一定约束力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成因
材料:自大航海时代起,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随着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政府间的往来还是民间的跨境贸易往来,以及对跨境流动的自然人的管理,都开始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谢浩然《再论国际法的起源和发展》
:1530年以后,欧洲进人所谓“宗教战争”时代。这种以军政革命为诱因而爆发的战争成为早期近代欧洲国际政治的核心,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
——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
思考:国际法形成的背景?
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国家间交往频繁、战争等国家间冲突增多
世界需要秩序,时代呼唤理性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维也纳体系建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应用范围扩大
形成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十月革命后,苏联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发展—— 一战后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联合国宪章》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
1946年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
二战后,国际法的领域不断发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发展—— 二战后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评价
积极意义:
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局限性:
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肆意践踏国际法,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课堂小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背景
形成与发展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