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 12 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教堂
领主的房子
封君封臣制
庄园农奴制
教俗二元结构
阿金妮(Argine)
马丁·路德(1483-1546)
英格兰
封建割据势力被削弱
英国世俗权力被强化
英国民族意识觉醒
英格兰
亨利八世(1491-1547)
《至尊法案》
教会从属于国王
英国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英格兰
法兰西
葡萄牙
西班牙
专制王权国家
这一时期,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选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国王之于人民,雨水之于大地。
—— 西班牙格言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专制王权国家
专制统治
国王至上
主权在君
启蒙思想家重新考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专制之下无祖国。 ——拉·布吕耶尔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 ——圣·埃夫勒蒙
如果自由、财产、安全消失了,祖国也不存在了。 ——霍尔巴赫
思考:他们想要表达什么?
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国家
法国大革命——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加意识到应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的鲜血的价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拿破仑战争
——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但我必须说这样的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近代民族国家
觉醒——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专制统治
国王至上
主权在君
自由平等国家至上
主权在民
16——19世纪
建构——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武装起来,公民!
决死一战,公民!
前进!前进!
用敌人的鲜血灌溉农田!……
死不足惜,马革裹尸,
与牺牲的同胞共赴死,
我们将会感到无上光荣!
——《马赛曲》(作于1792年)
建构——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本书之作,实具有重大原因。窃见崇奉基督教之国家,以战争为儿戏,睚眦小怨,顿起干戈,虽使野蛮人闻之,亦将为之汗颜……专以屠杀为事者。
——[荷]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序言》
“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先实现君主集权,然后通过约束君主来限制战争
格劳秀斯
建构——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6世纪
《战争与和平法》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1625
1648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世纪
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建构——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维也纳和约》一般包括《维也纳条约》本身、巴黎条约以及英国与殖民地处理方案,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1919年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约》之间影响最深远的外交协定。……在1914年以前,在不到一个世纪中,欧洲没有发生过一次持续达几个月以上或有许多大国卷入的战争。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由英国、俄国、奥地利、法国、普鲁士五大国主导的、贯穿19世纪的欧洲协调,被誉为“外交技巧的一次重大创新” 。
——郑先武《欧洲协调机制的历史与理论分析》
1815年11月,英俄普奥签署了《四国联盟条约》第十六条特别规定,……缔约国同意定期举行会议,以便磋商共同利益。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当维也纳外交家们正在努力恢复欧洲的稳定局面和秩序时,拉丁美洲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国家主权的新概念继续被引用,并继续在整个新世界传播。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建构——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6世纪
《战争与和平法》
维也纳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1625
1648
1815
17世纪
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1873年3月15日,(日本)使团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时,俾斯麦说:“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皆属表面现象,实际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法,谓之保全列国权利之准则,然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更动;若于己不利,则幡然诉诸武力,固无常守之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虎门条约》(1843年)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2009版)
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发展——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时间轴。
16世纪
《战争与和平法》
维也纳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联
《联合国宪章》
《非战公约》
领域扩展
1625
1648
1815
1920
1928
1945
1946
17世纪
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20世纪,新发展
发展——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新现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主民族运动的发展
反法西斯联盟开创了不同制度的国家共同制止侵略的先例
新主张
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集体安全体制不断完善
1967年,光华寮案发生,1982年,日本大阪高等法院在中日已建交的情况下,称台湾当局为"被承认的事实上的政府"。
1983年底到1984年初,美国在尼加拉瓜的数个港口布雷,严重威胁航行安全。
198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西藏问题”修正案。
1994年,卢旺达胡图族对图西族实行种族大屠杀,共造成约100万人死亡。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2001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2015年,菲律宾无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发起南海仲裁案
2017年——至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世卫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
…… ……
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