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广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A.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去世后,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都对苏联经济进行了改革,但是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改革都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2021·包头)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冷战格局的演变.
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欧洲联盟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所学和材料“修筑柏林墙、开放柏林墙”可知,柏林墙是冷战的象征,它的修建体现了冷战的加剧,它的开放反映出冷战将结束,故B符合题意;
纳米比亚独立说明非洲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杜鲁门主义标志碰上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欧洲联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的反映,
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和东欧剧变的知识即可作答。
3.(2021·苏州)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不符合题意;
B. 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不符合题意;
C.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苏联解体,苏联被俄罗斯代替,国旗也换了,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的巨大挫折,这表明社会主义发展充满曲折艰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1·苏州)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都出现下降,这说明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不符合题意;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符合题意;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细心观察所给的表格数据,看出变化趋势,再进行理解回答。
5.(2021·攀枝花)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答案】B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东欧局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能因社会主义制度僵化而陷入绝境,故B正确;
苏联早在斯大林时期就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军事方面,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迅速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ACD是苏联解体原因,故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东欧剧变与苏联解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6.(2021·齐齐哈尔)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答案】D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崛起也成为了一支重要的力量,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7.(2021·临邑二模)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变化
C.社会制度变化 D.消除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实质上讲,苏联解体是从社会主义的苏联演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联邦,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苏联解体,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21·平阴一模)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 )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随着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之后美苏两国进行了三个阶段的争霸斗争,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说明贯穿两极格局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A项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在两极格局中,作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力图冲破两极格局的限制,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为了摆脱它们的束缚,提高国家地位,寻求发展,西欧国家走向联合,最后成立欧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5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简称华约。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9.(2021·邵阳模拟)以下是俄罗斯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时期俄国的版图;图②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而形成的版图;图③体现了1922年苏联成立后而形成的版图。故 ①③② 体现了俄国(苏联)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俄罗斯的演变历程。解答此类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0.(2021九下·渠县月考)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印有锤子、镰刀的红旗降下,换上了俄罗斯白、黄、红三色旗,至此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多久( )。
A. 79年 B.69年 C.74年 D.55年
【答案】B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79年,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存在了69年,故选项B符合题意;
C.74年,不符合题意;
D.5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知道苏联创立的时间,再拿解体时间减去建立的时间来回答。
11.(2021九下·绥宁月考)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 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过程,不符合题意;
C.目的,不符合题意;
D.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
12.(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尼亚耶夫在日记中写道:“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有着同样不确定的后果。”材料中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 )
A.全面冷战的不断加剧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美国“单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排除;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1991年12月21日”不符,排除;
C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符合题意;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积极谋求建立单级世界,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现。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并正确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
13.(2021·成都模拟)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B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C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D 1991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
C.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不符合史实;
D. 1991年苏联解体 ,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材料分析题
14.(2021·十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俄国进行了系列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的哪场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哪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 探索是什么?由谁领导?
(3)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俄国一系列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彼得大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消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美苏两极格局变成美国一超独霸,多强并存的一超多强局面。
(4)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国家命运的主宰,因而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因而废除农奴制有利于消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极大地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再加上四年的世界大战、三年内战和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因而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攻击共产主义,从而解体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将苏联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终结,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造成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导致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和。世界范围内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战乱加剧;
(4)从俄国的改革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并认识到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坚定改革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范和平演变;
故答案为:(1) 彼得大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消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
(3)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美苏两极格局变成美国一超独霸,多强并存的一超多强局面。
(4)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都是要求学生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和识记;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2021·连山二模)信息一:
信息二: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的讲话。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信息三:《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一书中说道,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
(1)请你写出图A中两位沙皇对俄国历史至关重要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各写1点即可)
(2)图B这场起义也被称作什么革命?有何伟大历史意义(1点即可)
(3)请写出图 C战役名称?并回答扭转苏德战场形势,成为“二战”中转折点的战役名称?
(4)发生于30年前图 D与信息二所示这一历史大事件对当时世界格局带来怎样重大影响?结合信息一、二、三,纵观前苏联古今历史,其诸次改革,后人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②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③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答其一即可)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十月革命;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柏林战役(或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两极格局终结;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适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改革就会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倒退。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依据信息一左边的人物彼得大帝、右边人物亚历山大二世。结合课本所学,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科学技术为目标,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农奴不断起来反抗。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依据图B文字1917年11月6日的事件,可知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917年11月6容。列宁领导工人、士兵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因为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依据图C文字,是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可知是柏林战役。结合课本所学,苏德战场上涉及三次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柏林战役。柏林战役发生在德国境内。苏军攻入德国,攻克柏林,苏军登上国会大厦;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4)依据图D苏联的标志破裂,信息二“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可知反映的是苏联的解体。结合课本所学,1991年,苏联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依据前面的材料: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缓解了危机,促进俄国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得出: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适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改革就会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倒退;
故答案为:(1) 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②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③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答其一即可)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 十月革命;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 柏林战役(或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 两极格局终结;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适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改革就会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倒退。
【点评】(1)(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广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2.(2021·包头)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冷战格局的演变.
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欧洲联盟的建立
3.(2021·苏州)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4.(2021·苏州)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5.(2021·攀枝花)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6.(2021·齐齐哈尔)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7.(2021·临邑二模)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国家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变化
C.社会制度变化 D.消除了斯大林模式
8.(2021·平阴一模)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 )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9.(2021·邵阳模拟)以下是俄罗斯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0.(2021九下·渠县月考)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印有锤子、镰刀的红旗降下,换上了俄罗斯白、黄、红三色旗,至此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多久( )。
A. 79年 B.69年 C.74年 D.55年
11.(2021九下·绥宁月考)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 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
12.(2021九下·高州开学考)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尼亚耶夫在日记中写道:“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有着同样不确定的后果。”材料中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 )
A.全面冷战的不断加剧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美国“单极世界”的形成
13.(2021·成都模拟)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B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C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D 1991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14.(2021·十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俄国进行了系列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的哪场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哪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 探索是什么?由谁领导?
(3)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俄国一系列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15.(2021·连山二模)信息一:
信息二: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的讲话。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信息三:《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一书中说道,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
(1)请你写出图A中两位沙皇对俄国历史至关重要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各写1点即可)
(2)图B这场起义也被称作什么革命?有何伟大历史意义(1点即可)
(3)请写出图 C战役名称?并回答扭转苏德战场形势,成为“二战”中转折点的战役名称?
(4)发生于30年前图 D与信息二所示这一历史大事件对当时世界格局带来怎样重大影响?结合信息一、二、三,纵观前苏联古今历史,其诸次改革,后人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A.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不符合题意;
B. 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去世后,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都对苏联经济进行了改革,但是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改革都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答案】B
【知识点】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所学和材料“修筑柏林墙、开放柏林墙”可知,柏林墙是冷战的象征,它的修建体现了冷战的加剧,它的开放反映出冷战将结束,故B符合题意;
纳米比亚独立说明非洲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杜鲁门主义标志碰上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欧洲联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的反映,
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和东欧剧变的知识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不符合题意;
B. 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不符合题意;
C.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苏联解体,苏联被俄罗斯代替,国旗也换了,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的巨大挫折,这表明社会主义发展充满曲折艰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都出现下降,这说明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不符合题意;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符合题意;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细心观察所给的表格数据,看出变化趋势,再进行理解回答。
5.【答案】B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东欧局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能因社会主义制度僵化而陷入绝境,故B正确;
苏联早在斯大林时期就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军事方面,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迅速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ACD是苏联解体原因,故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东欧剧变与苏联解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991年,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崛起也成为了一支重要的力量,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苏东艰难探索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实质上讲,苏联解体是从社会主义的苏联演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联邦,故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苏联解体,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随着1949年“北约”和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之后美苏两国进行了三个阶段的争霸斗争,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说明贯穿两极格局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A项符合题意;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在两极格局中,作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力图冲破两极格局的限制,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为了摆脱它们的束缚,提高国家地位,寻求发展,西欧国家走向联合,最后成立欧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1955年5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国家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简称华约。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9.【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时期俄国的版图;图②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而形成的版图;图③体现了1922年苏联成立后而形成的版图。故 ①③② 体现了俄国(苏联)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俄罗斯的演变历程。解答此类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79年,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存在了69年,故选项B符合题意;
C.74年,不符合题意;
D.5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知道苏联创立的时间,再拿解体时间减去建立的时间来回答。
11.【答案】A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原因,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过程,不符合题意;
C.目的,不符合题意;
D.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依据题干信息理解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排除;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1991年12月21日”不符,排除;
C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符合题意;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积极谋求建立单级世界,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现。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并正确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
13.【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A.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
C.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不符合史实;
D. 1991年苏联解体 ,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4.【答案】(1)彼得大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消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美苏两极格局变成美国一超独霸,多强并存的一超多强局面。
(4)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国家命运的主宰,因而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因而废除农奴制有利于消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极大地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再加上四年的世界大战、三年内战和天灾,导致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为政治危机。因而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攻击共产主义,从而解体苏联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将苏联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对立格局终结,加速了世界的多极化进程,造成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导致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和。世界范围内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地区冲突和战乱加剧;
(4)从俄国的改革中我们应当认识到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并认识到必须建设强有力的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坚定改革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范和平演变;
故答案为:(1) 彼得大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消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
(3)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美苏两极格局变成美国一超独霸,多强并存的一超多强局面。
(4)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点评】本题的前三题,都是要求学生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和识记;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5.【答案】(1)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②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③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答其一即可)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十月革命;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柏林战役(或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两极格局终结;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适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改革就会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倒退。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依据信息一左边的人物彼得大帝、右边人物亚历山大二世。结合课本所学,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进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科学技术为目标,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农奴不断起来反抗。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依据图B文字1917年11月6日的事件,可知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917年11月6容。列宁领导工人、士兵举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因为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依据图C文字,是苏军攻克德国国会,可知是柏林战役。结合课本所学,苏德战场上涉及三次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柏林战役。柏林战役发生在德国境内。苏军攻入德国,攻克柏林,苏军登上国会大厦;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4)依据图D苏联的标志破裂,信息二“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可知反映的是苏联的解体。结合课本所学,1991年,苏联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依据前面的材料: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缓解了危机,促进俄国的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得出: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适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改革就会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倒退;
故答案为:(1) 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②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③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答其一即可)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 十月革命;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 柏林战役(或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 两极格局终结;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适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改革就会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倒退。
【点评】(1)(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