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一节认识溶液分层作业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章第一节认识溶液分层作业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22: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认识溶液分层作业基础练习第九章溶液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和水 B.面粉和水
C.酒精和水 D.碘和汽油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碘酒溶液中,溶质是乙醇
D.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一种
3.为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同学们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豆浆 D.植物油
4.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食盐 B.花生油 C.面粉 D.蔗糖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的、无色的
B.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是一种溶液
C.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6.将厨房里的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菜油 C.高锰酸钾 D.食盐
7.将少量的面粉、植物油、白糖、牛奶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植物油 C.白糖 D.牛奶
8.日常生活中水溶液随处可见。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植物油 C.面粉 D.蔗糖
9.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形成100mL酒精溶液
B.1g石灰石粉末与20g水混合,形成21g溶液
C.3g氢气与2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7g水
D.10g氢氧化钠稀溶液与10g硫酸铜溶液混合,形成20g混合溶液
10.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碘酒 D.生理盐水
11.小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从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蔗糖 D.食盐
12.打卤面是山西的一种传统面食,调料“卤”的做法是将各种食材、调味品加入水中熬煮而成,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木耳 B.韭菜 C.鸡蛋 D.食盐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4.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以上均填字母)。
A.“祖名”豆浆
B.肥皂水
C.蒸馏水
D.农夫山泉
E.“蒙牛”优酸乳
F.泥水
G.血液
H.钡餐
I.鲜榨果汁
15.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编号 溶液 溶质化学式 编号 溶液 溶质化学式
① 澄清的石灰水     ② 硫酸溶液    
③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④ 38°“稻花香”白酒    
⑤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⑥ 碘酒    
⑦ 过量的铁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⑧ 过量的盐酸与铁反应后的溶液    
16.在下列空格上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在含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17.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3)若上题中5克食盐全部溶于20克蒸馏水中,则该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
18.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   。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   。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
20.将等质量的NaCl、KNO3、NH4NO3、NaOH等4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等质量的水,盖好橡胶塞,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   ,理由是   .
第一节认识溶液分层作业基础练习第九章溶液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和水 B.面粉和水
C.酒精和水 D.碘和汽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正确;
C、酒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碘易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碘酒溶液中,溶质是乙醇
D.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只有一种
【分析】A、根据溶液可以有颜色进行分析;
B、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碘酒中溶质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一定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C错;
D、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组成及其特点。
3.为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同学们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蔗糖 B.面粉 C.豆浆 D.植物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
C、豆浆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4.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食盐 B.花生油 C.面粉 D.蔗糖
【分析】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解答】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花生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C、面粉难溶于水,把面粉放到水里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的、无色的
B.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是一种溶液
C.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分析】A、根据溶液可以有颜色进行分析;
B、根据食用油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种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
C、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所以一定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组成及其特点。
6.将厨房里的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菜油 C.高锰酸钾 D.食盐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菜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正确;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7.将少量的面粉、植物油、白糖、牛奶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植物油 C.白糖 D.牛奶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错;
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日常生活中水溶液随处可见。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土 B.植物油 C.面粉 D.蔗糖
【分析】A、根据悬浊液的定义进行分析,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B、根据乳浊液的定义进行分析,乳浊液是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
C、根据悬浊液的定义进行分析,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D、根据溶液的定义进行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故A错误;
B、植物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B错误;
C、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故C错误;
D、蔗糖溶于水中形成的是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悬浊液与乳浊液的判断能力。
9.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形成100mL酒精溶液
B.1g石灰石粉末与20g水混合,形成21g溶液
C.3g氢气与24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7g水
D.10g氢氧化钠稀溶液与10g硫酸铜溶液混合,形成20g混合溶液
【分析】A、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B、根据石灰石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形成酒精溶液小于100mL,故A错;
B、石灰石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B错;
C、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质量比是1:8,所以3g氢气与2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水,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溶液质量小于20g,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
10.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 B.冰水混合物 C.碘酒 D.生理盐水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正确;
C、碘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1.小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从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蔗糖 D.食盐
【分析】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该物质溶于水应吸热,使温度降低,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该物质溶于水应吸热,使温度降低。
A、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A错。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
C、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C错。
D、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打卤面是山西的一种传统面食,调料“卤”的做法是将各种食材、调味品加入水中熬煮而成,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木耳 B.韭菜 C.鸡蛋 D.食盐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木耳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匀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错;
B、韭菜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匀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
C、鸡蛋与水混合形成不均匀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分析】A、根据溶剂不一定是水进行分析;
B、根据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可以有颜色进行分析;
D、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剂不一定是水,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A错;
B、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故B正确;
C、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C错;
D、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4.下列几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BDEFGHI ;属于溶液的是  D ;属于悬浊液的是  AFGHI (以上均填字母)。
A.“祖名”豆浆
B.肥皂水
C.蒸馏水
D.农夫山泉
E.“蒙牛”优酸乳
F.泥水
G.血液
H.钡餐
I.鲜榨果汁
【分析】根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混合物的定义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祖名”豆浆中含有蛋白质、水分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B.肥皂水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C.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D.农夫山泉中含有许多可溶性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E.“蒙牛”优酸乳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
F.泥水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G.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固体)分散在血浆(液体)中,所以血液属于悬浊液。
H.钡餐中含有硫酸钡、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是硫酸钡的悬浊液,
I.鲜榨果汁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故答案为:ABDEFGHI;D;AFGHI。
【点评】明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以及混合物的定义是解答本题关键。
15.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编号 溶液 溶质化学式 编号 溶液 溶质化学式
① 澄清的石灰水  Ca(OH)2  ② 硫酸溶液  H2SO4 
③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KMnO4  ④ 38°“稻花香”白酒  C2H5OH 
⑤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NaCl  ⑥ 碘酒  I2 
⑦ 过量的铁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FeCl2  ⑧ 过量的盐酸与铁反应后的溶液  HCl、FeCl2 
【分析】①~⑥固体或气体与液体形成的溶液中,固体和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形成的溶液中,如果没有水,则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如果有一种液体是水,则无论水的量多少,把水当作溶剂。溶液中的溶质,在填写其化学式;
⑦⑧先关键反应后的生成物,确定所得溶液中所含的物质,在确定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
【解答】解:①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是固体,水是液体,故氢氧化钙是溶质,其化学式为:Ca(OH)2;
②硫酸溶液是硫酸的水溶液,硫酸和水都是液体,溶质是硫酸,其化学式为:H2SO4;
③高锰酸钾溶液是高锰酸钾的水溶液,高锰酸钾的固体,水是液体,故溶质是高锰酸钾,其化学式为:KMnO4;
④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和水形成的溶液中,酒精是溶质,其化学式为:C2H5OH;
⑤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固体,水是液体,故溶质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⑥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固体,酒精是液体,故溶质是碘,其化学式为:I2;
⑦过量的铁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物是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溶液,盐酸中HCl已经全部参加反应,故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亚铁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亚铁,其化学式为FeCl2;
⑧过量的盐酸与铁反应后,HCl有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亚铁和剩余的HCl,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Cl、FeCl2。
故填:①Ca(OH)2;
②H2SO4;
③KMnO4;
④C2H5OH;
⑤NaCl;
⑥I2;
⑦FeCl2;
⑧HCl、FeCl2。
【点评】此题考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区分,明确区分标准是解题关键。
16.在下列空格上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Ca(OH)2 ,溶剂是 H2O ;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C2H5OH ,溶剂是 H2O ;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 I2 ,溶剂是 C2H5OH ;
(4)在含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 S ,溶剂是 CS2 ;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ZnSO4 ,溶剂是 H2O ;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故填:Ca(OH)2;H2O;
(2)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C2H5OH;H2O;
(3)碘酒溶液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填:I2;C2H5OH;
(4)在含硫的二硫化碳溶液中,溶质是硫,溶剂是二硫化碳;故填:S;CS2;
(4)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质是硫酸锌,溶剂是水;故填:ZnSO4;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溶剂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
(3)若上题中5克食盐全部溶于20克蒸馏水中,则该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20% 。
【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考虑;(2)根据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考虑;(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是指溶剂;
(2)不溶解的固体会沉积在烧杯底部,所以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可以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
(3)将20g氯化钠固体放入80g水中,充分搅拌,食盐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
故答案为:(1)溶剂;(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3)20%。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的组成,不溶解的固体会聚集在烧杯底部。
18.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D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C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分析】(1)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以及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1)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紫色,汽油、面粉难溶于水,白糖溶于水,溶液显无色,故选:D;
(2)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所以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C;
故答案为:D; 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溶液的特点,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碘 。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  观察时间一样 、 所浸碘的量一样 。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 。(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1)酒精具有挥发性,
(2)根据分子的性质来解答该题;
(3)能够影响反应现象及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必须控制咋相同的条件下来完成实验
(4)根据题给的信息结合实验现象来判断
【解答】解:(1)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酒精具有挥发性,那么碘留在衣服上;
(2)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在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所以能够留下痕迹;
(3)要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使用与白衬衫相同布料的白布条,且尽可能的控制相同的条件,例如时间、碘的量、温度等;
(4)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⑤⑥全部消失,说明碘能够溶于这两种溶液,②中的颜色较浅说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较好,①几乎不变说明碘不溶于水,
故答案为:(1)碘;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
(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
【点评】明确知道不同的物质在同种溶质中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20.将等质量的NaCl、KNO3、NH4NO3、NaOH等4种固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等质量的水,盖好橡胶塞,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则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 氢氧化钠固体 ,理由是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
【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氯化钠、硝酸钾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根据液面的变化进行推断.
【解答】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导致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着红墨水向外运动.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点评】此题是学科综合题.考查了有关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做题时,要把握:有些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改变.如: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降低的.如硝酸铵固体.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