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该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4.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德育目标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
3.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的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探讨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教学难点
1.认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要的气候类型;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说明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农牧业和生活的影响。
2.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五、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
七、教具准备
课件,地图册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照片: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端详一下这两个人,你知道这他们是谁吗?他和我们看上去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祖籍在哪里?
[教师] 他们都属于黑色人种。(先简要介绍他们)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他们的故乡,也就是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书]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播放视频图片 感知非洲
学生观看视频与图片,整体感知非洲的两个称谓的由来:
黑种人的故乡 天然野生动物园
3.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一:非洲的地理位置
完成活动一的三个任务:
(1).找出大西洋、印度洋、几内亚湾、红海、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好望角
(2)在图中找到、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索马里半岛、莫桑比克海峡。
(3).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刚果盆地
(提问) 为什么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热带大陆”?
提醒学生联系地理位置回答问题.
活动探究二:黑种人的故乡
看图分析了解黑种人的分布以及迁徙史,探讨殖民史带给非洲人的苦难,为下文单一的商品经济埋下伏笔。
(2)讨论非洲国土的国界线的特点及原因。
(3) 展示非洲鼓乐、雕刻、绘画等图片,了解非洲璀璨的艺术瑰宝。
过渡:复习非洲气候分布图
提问: 分布规律是什么?分布最广的是哪种气候?
播放视频,了解“充满生机的大地”
提问:“天然野生动物园”有哪些典型植物和代表动物?
1.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2.典型植物:金合欢、波巴布树等
3.代表动物:羚羊、斑马、长颈鹿、大象、鸵鸟、狮子、猎豹等
活动探究三 马赛人的迁徙生活
小组合作
找出多多马和基塔莱的位置,比较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说说它们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读图分析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说说每年的5--10月和11月--次年4月,马赛人游牧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活动探究四:单一的商品经济
学生看图分析非洲的资源分布。
看图分析单一的商品经济的结构、原因、后果。
三、拓展探究
1. 展示各大洲人口分布图,分析“饥饿的非洲”贫困的原因。
提醒学生从人口、环境、资源等方面回答。
2、讨论: 假如你是本地区某国家总统,您会怎么做?
四、随堂检测与作业
1.随堂检测
2.作业:查阅中非合作论坛 以及“一带一路”如何促进带动非洲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通过非洲几个称谓复习本课主要内容。
六、板书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人文环境:黑非洲、
单一商品经济口、
粮食、环境问题突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基本达到预定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读图,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通过对民族殖民史的了解,融入民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教育。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和自主学习及小组活动,了解单一商品经济结构及分析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贫困等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在教学中我意识到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思路随着教师的问题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课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也可在问题的设计中得以体现,如在某一个活动开展之前,先由优秀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入口点和思路,再由全体学生共同进行自我学习。
虽然如此,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些许遗憾。如过分注重个体反馈,占用了太多时间,导致课堂进度缓慢,教学效率略低,注重了点,忽略了面,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也影响到我的教学激情不够强烈。这些都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