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以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为例
探寻科幻之美
浏览(一)
带着问题,拿起笔,浏览课文。
思考:1.带上她的眼睛做什么?
2.为什么带上她的眼睛?
自然景物
大草原的繁花
小溪旁
月光下的草原
请找出相应的景物描写并进行赏析
大自然的严酷与人的弱小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惨烈的极端环境中,凸显人性的光辉与魅力。
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
——王国维
炽
热
翻
滚
刺
目
闷
热
炼钢炉
5000摄氏度
连空间都没有
6300公里
不到10立方米
一秒钟变成液态
耀眼
红光
闪亮
巨量
火球
闷
热
耀眼的红光
炽热的岩浆
压抑
断裂
炼钢炉
密度急剧增高
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
6300公里
狭窄
封闭
炼钢炉
巨大的
不到10立方米
一秒钟变成液态
火球
耀眼的红光
连空间都没有
没有空气和生命
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达到地心的人。
请找出惨烈环境的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科幻之美——环境美:
美在幽静的自然、自由的空间
美在极端的环境、惨烈的境地
浏览(二)
找寻文中伏笔与照应。
思考:伏笔与照应,有什么作用?
伏笔 照应
我太怕封闭了
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吗?
热,热得像……地狱
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 不,别拔下它
科幻之美——悬疑美:
美在文字的呼应、情节的波折
美在情感的牵动、生命的伟大
浏览(三)
思考:结合文本分析,小姑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要求:小组讨论,用词语概括小姑娘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写在贴纸上。
“……今后, 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 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 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 我现在已适应这里, 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 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 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 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小姑娘
单纯
可爱
善感
坚强
勇敢
乐观
敬业
献身
热爱
刚毕业的她,活力四射,尽显青春之火;
作为领航员,肩负重任,闪射智慧之光;
虽身处绝境,满怀希望,显现阳光之美;
怕我担心,不愿诉说困境,她善解人意;
充满不舍,眷恋淡淡清香,她热爱生活;
努力工作,留下宝贵资料,她爱岗敬业。
这样的她,凝结着人性之美,光照我们的前行之路。
科幻之美——人性美:
美在深情的眷恋、不变的希望
美在坚韧的意志、悲壮的崇高
一个人的精神家园的深远,并不以生命的长短为界。
科学朴实
崇尚理性
勇于攀登
敢于超越
同舟共济
坚定
为国争光
热爱祖国
执着敬业
专心致志
严谨
人文关怀
团结协作
默默奉献
严肃认真
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科学精神
大局观念
科学精神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钱学森
中国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父
钱三强
中国原子弹之父
南仁东
中国天眼之父
束星北
中国雷达之父
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的重要讲话
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
20年后,进入地心的飞船研制成功,文中的“我”进入地心,找到了还活着的“她”。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要求:(1)合理想象,200字以上;
(2)能与课文中内容,形成伏笔与照应
——使用下划线标注出照应处。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