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7 15:2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特别是下层人物,士、农、工、商、僧、道、医、卜、官吏、妇孺、车夫、船夫等五百多人,都收入画中。
《清明上河图》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概括其特点
掌握宋词和元曲的艺术成就和代表人物
了解《资治通鉴》的体例、记述时间和目的
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表现:
(1)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当时世界上著名的都市。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瓦子,勾栏,戏剧表演。
(3)传统节日与习俗: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受到人们重视,一些习俗流传至今。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2,主要原因:
(1)经济继续发展
(2)城市商业繁荣
(3)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生活水平的提高——内在动力
}
基础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瓦子”
“勾栏”
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当时人们从精神上追求世俗娱乐文化生活的表现之一。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元杂剧演员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宋代
元朝以元大都为中心兴盛起来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舞蹈
吹笛 击节板
吹口哨
说唱艺人俑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猜一猜: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二、宋词和元曲
宋词和元曲发展的原因
(1)城市经济的发展
(2)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
(3)市民阶层的扩大
(4)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交融加强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更便于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1、宋词
想一想,三个著名词人的风格是什么?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代表人物——苏轼
李清照:济南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忧患情怀。
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
代表人物——李清照
代表人物——辛弃疾
辛弃疾:济南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
代表作:《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剧目600种左右,现存有150多种。
2、元曲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与之齐名的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
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窦娥冤》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速读课本58页,小组合作找出以下问题:
书名称 作者及 时代 体例 记述时间
《资治通鉴》
《史记》
司马光
北宋
司马迁
西汉
编年体
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
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
朝代
“史学两司马”
纪传体通史
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宋神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
《资治通鉴》
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思考:都市生活与文学艺术有何关系?
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和元曲又一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两者之间互相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课堂小结
大都市
一.都市生活: 娱乐活动(瓦子)
传统节日与习俗
宋词(三大词人)
二.文学艺术成就
元曲 (四大戏剧家)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