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课程知识点
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铭”的主要特征。
2.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感受作者刘禹锡的豪气。
刘禹锡
此人生活在中唐时期,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白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尊为“诗豪”。
诗人一生坎坷,两次遭贬,被流放到南方二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权贵,他被贬到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策知府见利忘义,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刘禹锡没有生气,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举动气坏了策知府,他把刘禹锡的房子减小到一间半。搬到德胜河边,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再次欣然提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府得知肺都气炸了。于是他逼刘禹锡搬到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陋室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铭
铭文,最早用于青铜祭祀器,渐渐延伸到生活器皿
西夏铭文褐釉扁壶
汉代瑞兽人物铭文青铜镜
读准音,找韵脚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准音,找韵脚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准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言形式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骈句指古代文章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是诗句的一种。
散句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自由活泼,能使语气舒缓,舒卷自如。
骈散结合
词义积累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名
品德高尚
这
大学问家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不加装饰的琴
佛经
泛指音乐
官府公文
形体,躯体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句式变化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有何陋? 解释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修辞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有何陋? 解释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对偶)
(对偶,互文)
解释: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解释:谈笑往来的有学问渊博者,没有无学问的人。
课文梳理
描写角度 具体句子 特点 生活状态
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情趣高雅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幽雅
人
交友儒雅
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文中哪一句点明了作者拥有这种生活状态的原因?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生活远离尘嚣
往来远离市井
灵魂拥有归宿
馨:1. 散布很远的香气 。2. 喻长存的英名。
香: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豪:
1. 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杰。英~。文~。自~。
2. 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 :~放。~气。~情。
3. 强横的,有特殊势力的 :~强。~门。巧取~夺。
4. 古同“毫”,极小。
豪:
1. 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杰。英~。文~。自~。
2. 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 :~放。~气。~情。
3. 强横的,有特殊势力的 :~强。~门。巧取~夺。
4. 古同“毫”,极小。
文中之“豪”?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具体如何体现豪气的呢?
把“室”类比为“山水”,把自己和“仙人、蛟龙”类比,超出凡人的气魄和胸怀。
“不在”、“则”,“是”、“惟”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闲居草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有名的先贤 淡泊的情怀
扬雄 西汉时辞赋家,语言学家,曾官至上品。 潜心修学,对官职和金钱的的淡泊,是后世的典范。 “我”刘禹锡 孔子云:何陋之有?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得罪权贵,因事遭贬。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权贵,他被贬到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策知府见利忘义,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刘禹锡没有生气,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举动气坏了策知府,他把刘禹锡的房子减小到一间半。搬到德胜河边,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再次欣然提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府得知肺都气炸了。于是他逼刘禹锡搬到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走近作者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权贵,一生被贬数次。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 ,王叔文赐死,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元和十一年三月(817年2月),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他虽然有着“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境遇,但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豁达和高洁傲岸;
依然有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铮铮傲骨和满腹豪情;依然有着“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安贫乐道和坚守理想;
他自喻仙龙,自比诸葛子云,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文学上流芳千古的高远志趣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小结
刘禹锡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他的豪气来自于他的安贫乐道,他的豁达乐观,他的超凡脱俗,他的远大抱负。正因为他的这种豪气,他才敢发出“何陋之有”的反问之声。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陋室铭》一文,是作者用以警诫自己的铭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追求。
这种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写作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 墨梅【元】 王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通过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叙述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
借梅自喻
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
何谓贬谪文化
一般指封建时代大量存在的贬官逐臣所引发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在唐代,南方是文人贬官的首选之地,当时的南方大多是文化蛮荒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必然会给逐臣们带来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磨难,长期困处贬所而生成被弃感和生命的荒芜感。
贬谪文学,正是贬谪文化的产物。就唐五代贬谪文学的内在特点而言,其在主题多表现流离贬所的去国之思和浓郁强烈的怀归之情;意象的选择则多南方风物,或托物抒怀、或写景排忧;艺术风格上则普遍表现出忧郁的悲伤色彩。
边远八州司马
在王叔文改革失败后,先后有八位改革中坚力量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除了刘禹锡之外,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就是柳宗元。他被贬到永州后,忧郁苦闷,寄情山水,希望通过游览山水美景来派遣心中痛苦,于是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系列《永州八记》。其中为后人传诵的一篇就是《小石潭记》。除此以外,他还有一首五绝名篇《江雪》,都反映了柳宗元被贬后的心理状态,也是唐代贬谪文学的一个缩影。
江雪 唐 柳宗元 秋词 唐 刘禹锡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乐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定风波 宋 苏轼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豪哉,东坡也!
课后建议
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受苏东坡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