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通过。《巴黎协定》是国际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各国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来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一旦提交,就置于国际社会的共同监督之下。
请同学们说出以下图片体现的环境问题。
1. 什么是环境问题?
2. 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环境问题 是指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自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一、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包括:①②④⑥⑦⑧
其中,环境污染包括:③⑤⑨
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⑨
⑥
强调:环境问题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差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大类?各包括哪些?
读图思考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酸雨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
冰盖加速融化
①
②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臭氧层破坏
⑦
城市垃圾成灾
⑤
④
③
水污染与
水资源危机
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面积减少
⑧
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读课本图5-1-1,分析完成探索活动。
① 1950—2000年,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② 这个变化趋势和1950年前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相比,有什么差别?
小组探究:
1.运用温室效应的原理,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3.全球变暖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
(一)全球气候变暖
请说明:全球气候变暖还有什么原因?
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二氧化碳增多
森林面积减少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全球气候变暖
原 因
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天津沿岸上升最快,为20厘米;上海次之,为12厘米;辽宁、山东、浙江都超过了10厘米;福建、广东较低,为5~6厘米。
据了解,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在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平面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2000年相比,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3~22厘米。其中,天津近岸、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上升幅度最大,依次为30~60厘米、26~60厘米、20~35厘米。
中国海平面上升状况
美国科学家表示,随着全球暖化,未来200年内海平面上升1米或更多已无可避免。
一些地势较低的地方(包括新加坡、日本东京等)可能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现象,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但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种全球变暖现象,延缓了冰期的到来。
问题:1.什么是酸雨?
2.酸雨有何危害?
3.分析影响重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4.酸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怎样解决?
(二)大气污染和酸雨
重庆主城区2015年首要污染物分布
重庆主城区2015年PM2.5、
PM10、SO2及NO2平均浓度逐月变化
(二)大气污染和酸雨
问题:1.分析影响重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2.什么是酸雨?
3.酸雨有何危害?
4.酸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怎样解决?
重庆主城区2015年PM2.5超标日数逐月分布
重庆主城区2015年近地面平均风速逐月变化
(二)大气污染和酸雨
问题:1.分析影响重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2.什么是酸雨?
3.酸雨有何危害?
4.酸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怎样解决?
重庆主城区2015年降水量逐月变化
什么是酸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人为原因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雨雪等呈现出较强的酸性,降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二氧化硫等
水蒸气
酸雨
A
B
案例探究:图中A地冬季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B地,而B地的酸雨危害却比A地严重,试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 分析酸雨产生的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对酸雨有影响。另外,地形封闭的城市,废气扩散困难,往往与空气中的水混合,形成酸雨。
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
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公布的一份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报告中指出:2001年,我国因为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我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遭受酸雨污染。
思考: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集中,导致工业和生活燃煤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加之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二氧化硫污染物极易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造成酸雨危害。
2015 年 12 月 29 日,国务院新闻办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仍分别占国土面积的 1/4 以上和 1/6 以上。荒漠化和沙化仍然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问题。
探究:1.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何在(从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
2. 荒漠化对生活生产有何危害?
3.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三)土地荒漠化
我国有关部门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倡议",旨在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理念,呼吁全国人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探究:
(1)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
(2)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是什么?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应对?
(四)生物多样性锐减
臭氧层的破坏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由此造成的危害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居住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出现痒痛症状。
(五)臭氧层破坏
探究活动(结合教材):
1.臭氧层分布在哪里? 2.臭氧层空洞有何危害?
3.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4.怎样解决?
自主学习“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专栏,回答全球环境问题特点。
三、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1.全球性 2.长期性 3.复杂性
人类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资源的同时,若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增长,最后一个消失的物种就是人类,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它事关整个人类能否健康、繁荣、持续地发展。
近年来,我国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以及水危机等现象都凸显了大自然的报复。再次呼吁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