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理论提升
实践探究
目标引领
探索导入
新知探求
知识迁移
目标引领
1. 通过“南蔬北运和北菜南运”探索活动,直观感受我国南北地理条件不同;通过讨论交流,意识到对不同区域认识的局限性,为继续探寻农业区位因素做意识铺垫。
2. 通过阅读教材,对比分析不同的农业的类型,深化对不同地域环境特点的认识,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3. 通过对中国南方、三江平原及摩洛哥农业影响因素的活动分析,总结出形成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深化对不同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理解,感悟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不同。
4. 通过分组探究寿光蔬菜大棚的生产条件,深化对农业生产条件演化的理解,感悟我国农业水平的发展,提高获取有用信息的地理实践力,强化人地协调观。
5. 通过探寻不同时期杜能区位论及辛克莱模式,提升对农业生产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整体认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海南省三亚农场和甘肃省榆中县作为蔬菜产地,各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探索导入
区位:
绝对区位——事物的位置。
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新知探求
农业: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以及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和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种植业
渔业
牧业
林业
养殖业
一、农业及其发展变化
农业的空间分布
地球上陆地面积约11%是耕地,约24%是草原和牧场,约31%是森林。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渔业生产的场所。
1.陆地面积的另外34%是什么?
2.为什么不能为农业所用?
3.怎样才能转化为农业用地?
农业的类型
原 始 农 业
传统农业
现 代 农 业
辨别图片所示农业类型并连线
现代
农业
还有
哪些
类型
?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三幅图分别反映怎样的农业景观?
(2)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有什么不同?
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景观?
山地梯田景观、平原的种植业、绿洲农业。
(2)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有什么不同?
(广西)山地梯田景观: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降水条件好;地形起伏大,不利于存水;石灰岩区,易漏水。
(东北)平原的种植业: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配合好,满足一年一熟;黑土地肥沃,耕地面积广大;地势平坦,便于推行大型机械化。
(沙特阿拉伯)绿洲农业:热带沙漠气候,热量光照条件好,有适量的地下水源。
学生归纳总结及提升
寿光蔬菜博览会掠影
寿光蔬菜大棚及“大棚管家”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交易市场。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冬暖式大棚中约有三分之二面积为一年两作,建成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防治蔬菜病虫害无公害土农药的好方法。
问题:影响寿光蔬菜发展的人文因素是什么?
实践探究
学生归纳总结及提升
案例研究:从杜能的区位论到辛克莱模式
(阅读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
(1)“杜能环”每个环带的含义是什么?辛克莱模式都市边缘农业活动是怎样分布的?
(2)比较“辛克莱模式”与“杜能环”的差异,以所在城市或附近城市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所在城市边缘地带农业区位是如何分布的,这样的分布大体上符合哪种模式,尝试研究是否还有新模式。
理论提升
农业区位
气候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自 然 条 件
市 场
交通运输
科学技术
政府政策
劳 动 力
土地价格
资 金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单项选择题
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
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
图,完成1~2题。
1.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
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C
A
知识迁移
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
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
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大型热带
乔木,生长忌低温和台风。它的
传统种植区是10°S~17°N,
但我国现在已将其推广至25°N
以南地区,成为世界上天然橡胶
种植区纬度最高的国家。
读“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地和扩散示意”图,回答3~4题。
3. 乙地比丙地种植天然橡胶更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较高
C.灾害天气少 D.肥沃的紫色土
4. 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橡胶种植区纬度最高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运输 B. 国家政策
C. 市场需求 D. 科技发展
C
D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地和扩散示意
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玫瑰原产于我国华北,性喜阳光,对土壤与气候的适应性强,在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繁茂,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
材料二 每年的2月14日是欧美的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之间互送玫瑰、巧克力以表达爱意。近几年,我国的情侣也在效仿,在隆冬季节,花费高价购置“不合时宜”的玫瑰花,过起了情人节。
(1)材料一中,影响华北地区作为玫瑰花原产地的主导因素是 。
(2)结合实际生活和材料二,解释“不合时宜”的具体含义。
(3)使得玫瑰花出现在隆冬季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
答案:
(1)气候。
(2)玫瑰花在自然环境下的正常花期出现在5—6月份,但情人节(2月14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值隆冬季节,此时玫瑰花还没有萌芽,所以其出现在市场上是“不合时宜”的。
(3)技术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