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6 09: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歌曲 这个城市
爸爸你要去哪里?外面你已不再熟悉,
胡同早已变了模样,大杂院都变成楼房。
妈妈你要去哪里?我一定要陪着你!
路上的车越来越多,无时无刻不在堵车,
这个城市越来越发达,可总是没有地方玩耍,
人群中我溜溜达达,谁能给我一个回答?
再没见过搬家的蚂蚁,它们曾经生生不息,
大门前柳树上的天牛,消失在上个世纪,
后院的胖子去了哪里?长大后再没了消息。
墙那边的葡萄又熟了,可再也没有放哨的兄弟,
这个城市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多高楼大厦,
仰着头我像只青蛙,看不见西山的晚霞,
这个城市越来越发达,可总是没有地方玩耍,
人群中我溜溜达达,谁能给我一个回答?
思考:歌词中反映了城市的哪些变化?
深圳全貌(1982)
不断发展中的深圳(2000年)
建设中的深圳(1985)
现代化大都市深圳(2018年)
1980年,深圳建成区面积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2000年前后,深圳建成区面积13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多万人;2017年深圳建成区面积9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 000多万人。
探索:深圳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过程就是城镇化
农村用地发展为城镇用地
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深圳30多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1.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人口的集中过程
地域的转化过程
经济结构的变化(城镇文明扩散)
具体反映在
城镇化的本质:
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标准: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城镇化的概念
2.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部分农业用地转为城镇用地
部分农业劳动力转为非农业劳动力
工业革命促进了第二产业的集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此过程促进了交通、商业、住宅等城市设施的发展
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阅读教材第48页资料,了解世界城镇化的特点。
城镇人口比重 / %
时间
100
80
60
40
20
30%
7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曲线呈一个拉长的“S”型
世界城镇化趋势及阶段划分
城镇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人口比重 / %
时间
100
80
60
40
20
30%
7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提高




全球夜晚灯光
世界部分特大城市和主要大城市带分布
活动:比较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要求:阅读教材第49~51页内容,读图2-3-3、表2-3-1,小组讨论,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城镇化过程的差异,并独立完成课后作业3。
1. 城镇化起步
发 达 国 家 :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
起步晚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差异
2. 城镇化水平
发 达 国 家 :
发展中国家:
水平高
水平低
3. 城镇化速度
发 达 国 家 :
发展中国家:
速度(慢—快—慢)
速度(慢—快)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起步早,19世纪初 起步晚,20世纪30—50年代
发展水平 高 低
速度 1950—1980年速度快, 之后速度开始减慢 1950—1980年速度缓慢,之后速度加快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期) 中期(加速期)
主要问题 逆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伴随工业化进行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迁移的现象,结果城市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城市复兴计划: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现象
推力
反推力
进入贫民窟或棚户区
农村人口快速增长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过快
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
城市就业岗位有限
农民进城
素质
不高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先于工业化进行
副主题:
1.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2. 城市经济的繁荣
3. 城市科技的创新
4. 城市社区的重塑
5.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什么定此主题?
1. 城镇化的意义
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产业调整
社会进步
传播文明
科技进步
生产发展
城乡互动
全面发展
三、城镇化的利弊
1990年以前的城区
1990—2000年的城区
2000—2005年的城区
2005—2010年的城区
2010—2013年的城区
活动:读“成都城区扩展示意”图,讨论成都城区的扩展对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之处?
成都城区扩展示意
从你自身感受出发,思考你所生活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三、城镇化的利弊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交通、住房、人口问题
城镇环境问题
城镇交通问题
城镇住宅问题
城镇人口问题
光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
住房紧张,贫民窟和棚户区
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等
大气污染 水污染
2. 城镇化带来的阶段性问题
案例:“跳出去建新城”——雄 安 新 区
位于华北的京津冀大地,坐落着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北方重要城市,但多年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面是京津两极“肥胖”,人口膨胀和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面是周边地区过于“瘦弱”,呈现显著差距。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人口密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宜疏不宜堵,构建大格局。
活动:阅读资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雄安新区地处华北平原,一马平川,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105千米、105千米、155千米、30千米。雄安新区东至大广高速、京九铁路,南至保沧高速,西至京港澳高速、京广客专,北至荣乌高速、津保铁路等交通干线。基本形成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的半小时通勤圈。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约55千米,完全可以满足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需要。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九河下梢,汇集成淀,星罗棋布的苇田,摇船入淀,但见浩渺烟波,苍苍芦苇,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华北江南”。雄安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核心区所辖人口尚不到10万人,仅相当于北京的一个社区。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充裕且可塑性强,具备一定的城市基础条件。
设立雄安新区的意义何在?为何选择在这个地方设立新区?
区位优势
雄安新区距北京、天津的路程均在105千米左右。
雄安新区、北京和天津构成三角形。
1.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
2.有利于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
3.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4.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设立雄安新区的意义
1.交通便捷,现已规划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可较快地基本形成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半小时的通勤圈。
2.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地价低。
3.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
4.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现有大城市的资源。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地方?
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
节约集约
生态宜居
和谐发展
课堂评价
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标准是( )
A. 城镇化人口规模 B. 城镇化用地规模
C. 特大城市的数量 D. 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 下列叙述中,属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的是( )
A. 起步晚,目前发展快 B. 城镇化水平高
C.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D. 处于城镇化过程中的后期阶段
D
A
3. 近年来,在欧洲国家中出现大城市人口不断向周边小城镇迁移的现象,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
A. 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
B.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趋向完善
C. 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
D. 大城市经济发展极其缓慢
D
天津在城镇化进程中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呢?
作为天津市民,请你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课后调查